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8个字是碑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 这段文字为了介绍纪念碑的结构,先________后碑身;先四周,后________;先题字,后_________。按______________顺序说明,条理清晰。

              (2) 碑的主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文中一共出现了_________次,其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这一句中的“亲自”“亲笔”不能删去,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碑文中标出的三个年代,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依次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段碑文分开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段文字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有人说本文主要采用了空间顺序,也有人认为本文主要采用了时间顺序,请你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要采取此种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北京八分钟”惊艳全世界

              2018年2月25日,平昌冬奥会闭幕。闭幕式上,备受瞩目的“北京八分钟”,惊艳了全世界。8分钟,整个展示过程是由人工智能和人类演员共同完成。高铁、中国飞机、中国天眼、中国太空站等在冰屏上逐一展现。新四大发明”--高铁、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网购物流机器人一一出现在画面中。神奇独特的人工智能和演员互动,用科技彰显大国自信。那么,这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背后又有哪些酷炫科技呢?

              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翩翩起舞

              在“北京8分钟”的表演过程中,舞台上有很多自由移动的显示屏与轮滑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共同起舞。仔细观察会发现,显示屏下方是智能机器人,而显示屏的自由移动则是依靠这些智能机器人来完成,正是这些智能机器人与现场舞蹈演员的完美配合,才奉献了这一场美轮美奂的科技盛宴。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翩翩起舞,旋转、舞动、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形,不禁让观众们赞叹不已。

              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雷告诉记者,这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表演如此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机器人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动作编排,更要与演员、地面投影进行联动表演,还要实现技术领域的升级创新。相比往常的工业机器人,此次的“演员”机器人动作更为复杂灵活,需完成行进中旋转、摆动,配合演员做出花哨的动作等一系列高难动作。

              极致到微米的冰雪“冰屏”

              从实际表演效果来看,机器人身上装载的大屏幕使这次表演十分炫酷。移动的机器人,流动的画面形成了多层次、递进式的现场效果。为了体现冰雪主题,这些大屏幕也使用了新技术,最终打造成像冰雪一样效果的“冰屏”。

              “冰屏”研发团队负责人黄庆生介绍说:“屏幕上要的效果是雪花洁白、冰花透明。这对LED显示屏技术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团队进行了专门的技术攻关,不仅生产出了规格更高、工艺更完善的产品,也同步实现了工艺的升级创新,研制出了三米长的屏幕且中间没有横梁,屏幕后方的卡槽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精准到用微米计算”。此外,为了保证屏幕能够抗风耐冻,所有的屏幕都经过了风洞和冷库测试。“北京8分钟表演”所提出的演出要求,推进了我国显示屏技术的革新,使之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演员们的智能发热服

              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在韩国当地时间晚上9点15分进行展示,此时现场气温已降到零下3度左右。为了做好演员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创团队采用了石墨烯智能发热服,来确保演员在穿着较薄的演出服时既不会被冻伤,又可以保证动作的舒展性。

              石墨烯是一种超级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石墨烯的厚度约为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约为一根头发丝厚度的五十万分之一,但是硬度却比钢铁还要强100倍。利用石墨烯的特性,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了超薄透明的石墨烯电热薄膜技术,用于智能装备制造,以保证在零下20度的条件下,能够发热4小时。

              平昌冬奥会上的北京八分钟,也是中国首次以AI的形式,用人机互动的演绎,展现出中国的文化自信、科技自信。在近十年里AI狂飙突进,中国早已在不同场合、不同赛道上展示出了AI速度:有全球领先的AI公司;有占全球第一的AI投资份额;人才、论文数量、专利技术也引领潮流。AI带来的创新速度,正在成为中国新时代的新名片。难怪Google大中华区总裁感叹:“幸之在华,亲历前沿”。

              (注:AI即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英文缩写。)


              (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段划线语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两句中任选一句赏析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翩翩起舞,旋转、舞动、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形,不禁让观众们赞叹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北京8分钟表演”所提出的演出要求,推进了我国显示屏技术的革新,使之目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2017年人工智能被列入国家战略后,就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改变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请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⑴.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                                        。)

              ⑵.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雷同:                           。)

              (2) 

              请将第④节句子“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抄写在下面。

              答:                                                                                    

              (3) 

              纵观全文,文章安排了什么说明顺序?运用这个顺序说明了苏州园林怎样的特征?        

              答:⑴.       。⑵.                                                                 

              (4) 

              辨析下面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说其好处。

              ⑴.“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答:                                                                                   

              ⑵.“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答:                                                                                    

              (5)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说说理由。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答:                                                                                    

            • 4.

              交友之道

              张保振
                  ①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说明朋友的重要。《诗•小雅》言:“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说明朋友的至要。《孟子•滕文公上》载:“出入相友”,说明朋友的必要。朋友的重要、至要、必要,在古人看来,是“友也者,友其德也”的。所以,与朋友交,就要只取其长,不计其短。也就是说,交友要有选择,看重并学习朋友的优良品德。
                  ②那么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又该怎样交友呢?
                  ③交友之道首先是择友。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朋友的。 对朋友,古人们看得很重,认为是“五伦之一”,是“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并认为,“友则两相关切。若酒肉饮博,相与往还,此党也,非友也。”(蒲松龄语)所以,择友,就要或道同相助,或品德相亲,或学问相成,或气节相感,或然诺相信,或才技相合,或诗文相尚等,要两相共赢,昭昭可鉴。毕竟,择友只有志趣相投,互为“人镜”,补充提高,才能获取增加一倍的智慧,放大一倍的力量,才能如同读一本圣贤经传,或一篇名人诗篇,使身心得到滋补,境界得以升华。而这,是从一般人那里难以得到的。
                  ④交友之道关键是取友。世间尽管有“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的交友取友之道,但取友毕竟是取优,故不可等闲视之、草率取之。自古至今,为人称颂的取友之道,“慢热型”的居多。这种慢热型,往往是先淡后浓,先疏后亲,先远后近。初次见面,就亲热得不得了,未必是真友、至友,很可能是遇上了“见面熟”。 这种“见面熟”式的朋友,当你遇到挫折,甚至将要掉进深渊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拉住你;当你一帆风顺,乐不思蜀,甚至误入歧途而执迷不悟时,他的双手未必来指引你。取友,就是要智可以砥砺,行可以辅弼,有了错误可以指正。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说:“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这“六个一”,全在人生的关节点,道出了取友的最佳点。所以,对贫贱之交、生死之交,不仅终生不可忘,而且要始终一契之。
                  ⑤交友之道重点是结友。结友要结真友。无疑,在生活中,友有面友、真友之分。面友者,友而不心也。真友者,生无请言,死无托辞也。交友就要交真友。真友是需要风浪的考验、时间的检验的。人的一生不可能年年顺意,事事行时。在遇到人生的逆境、背时,才能对面友或真友看得清,分得明。这方面的教训很多。 如战国中期有一对同习兵法、一师之徒的同窗朋友孙膑与庞涓,由于孙膑的才能略高一点而招致庞涓嫉恨在心,以至利用自己先到魏国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机会,密招孙膑入魏,口言善,说是要向魏王力荐;身行恶,实则借刀杀人,对孙膑施以膑刑①,“断其两足而黥之”,使孙膑成为一个“刑余之人”而不能进入仕途。这就警示人们,饮酒要饮醇,结交要结真。否则,不仅自己会吃尽苦头,而且连残至死都不知啥个原因。
                  ⑥交友要交优。只有多看朋友的长处,把朋友的长处吸收为自己的长处,从而让朋友的优点、优势也能体现在自己身上,才能在人生路上肩并肩手挽手,共谱新篇章。
              【注】①膑刑:古代剔除膝盖骨的酷刑。

              (1) 

              阅读全文,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文章开头用俗语和古籍中的语录有何作用?



              (3) 

              指出第三段和第五段中画线句子分别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论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选文第四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 5.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6. 文中说“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人体的独特性除了用来破案,还具有哪些功能?(写出一条即可,可以合理想象)
            • 7.

              回雁峰,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北雁南飞,到此为止,故而得名。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中有:“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归。”柳宗元过衡山时也写下“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至于王勃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流传就更广了。为什么衡阳以南雁声甚少?这里是有科学道理的。

              竺可桢先生在他的《物候学》中说,冬初日照缩短,气温降至10摄氏度以下,可激发北雁南飞。若日照增长,气温稳定在30摄氏度以上,可适于雁的居留。湖南地处亚热带,有趣的是正好处于我国冬季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0摄氏度等温线以南,8摄氏度等温线以北,一月份平均气温4摄氏度—6摄氏度,冬季旦平均气温0摄氏度的天数10天左右,雪日5-10天,日照又比北方长。回雁峰以北处于冬季10摄氏等温线以北,宜于大雁留居。洞庭渔米乡物产丰富,衡阳以北地势低平,不仅有广阔的洞庭湖面,且沼泽港汊纵横,水库、池塘、水田密布,像明镜,______,______,还有它们又极少封冻。雁是水上游禽,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白天在水中有鱼虾可觅,田中有遗谷可寻,夜有湖洲芦苇可栖,或饮或啄,或嬉或栖,实在相宜。况且几经长途跋涉,体力大耗,再渡南岭,山峦起伏,水面极少,食宿之地难寻,要远翔南海之滨,体力难持。于是大雁不再南飞,便选择洞庭湖畔安营扎寨,乐度严冬,所以衡阳以南雁声甚少。

              但雁也并非绝对不越南岭,少数雁群体力较好,有时也直飞南海之滨,也有的先在洞庭湖畔休整,补充营养,待体力恢复后再南飞。如有大量雁群超过南岭,则可能是当年冬季洞庭湖畔气候异常,河湖封冻,气温太低,食宿之处难寻。为了求得生存,只得继续南飞,寻找适宜越冬场所。史料中记载我国南海之滨,也有大雁的足迹它们应是雁群中的佼佼者了。

              (1) 

              仿照文中画直线句子的修辞方法,再写出两个比喻,填在文中空白处。

              (2) 

              作为一篇阐明事理的说明文,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3) 

              选文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 

              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5) 

              选文第一段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

              (6) 

              选文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说明衡阳以南雁声甚少的?请分别概括出来。

              (7) 

              选文引用了古诗文中对“衡阳雁”描写的句子。在我们学过的古代诗词中,也有类似的句子,想一想,写在下面。

            • 8.
              勇者应惧
              张君燕
                  ①孔子在《论语》中有言: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意思是说,明智的人不会迷惑,仁爱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这些话似乎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至理名言,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尤其是胸怀一腔热血的人们,仗着自己的勇气和信心,高喊着“勇者不惧”,便无所顾忌地向前狂冲,仿佛“勇者不惧”是他们的护身符,有了它便可以一马平川、所向无敌。
                  ②三国时期的张飞应该是“勇者不惧”的典型代表。他为人勇猛,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有诗云: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这气势,这魄力,有目共睹,长存史册。
                  ③另有义士荆轲,侠义勇猛、义薄云天,为了一国安危,毅然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其行为其精神,令人叹服。
                  ④应该说,他们都是“勇者”,也都有无所畏惧的精神。但是,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⑤张飞勇猛但欠缺思考,刘备曾劝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biān wō)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刘备的劝说被张飞当作了耳旁风,结果不幸被刘备言中,终在阆中被部下范疆、张达杀死。如果张飞不是“勇者不惧”,而是虽勇但仍有所“惧”,能认真协调好自己的外部环境,对待下属的态度有所改变,那么他的结局也许就不会是如此了。
                  ⑥荆轲大义刺秦,勇气可嘉。但他本身的功力并不到家,在计划部署上也有欠周全之处。尽管勇猛无惧,但最终只落了个“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结局。如果,他勇而有“惧”,能认识到自己本身的问题,能再认真部署下自己的规划,尽量做到万无一失。那么,历史也许就会被改写。
                  ⑦与张飞同为五虎上将的赵云,被刘备称赞“一身是胆”,他绝对也是名副其实的“勇者”。他曾在汉水河畔勇救黄忠,在曹军万人之中犹入无人之境;在当阳长坂坡,怀抱刘备幼子,仍能轻松杀敌,顺利撤离。其神威盖世,简直无人能敌。赵云勇而有“惧”,他的原则是“从仁政之所在”,他的目标是“解民于倒悬”。从来不因“勇”而居功自傲、争名夺利,终以高龄而善终。
                  ⑧李世民任唐朝大将军之时,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亲自率领骑兵突击敌阵,勇猛之至,众人皆服。在为唐统一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中,李世民将王世允击败,围困在洛阳。手下诸将纷纷要求乘胜追击,一举拿下,但却被李世民断然拒绝。因为窦建德率军赶来援助王世允,李世民分析后认为,当时不具备攻打王世允的条件。后来,他瞅准战机、力排众议,先大败了窦建德,而后王世允被迫自动投降。李世民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胜利。
                  ⑨李世民的勇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李世民的惧,审时度势、进退自如。从而看出,勇乃睿智之“帅”,惧乃睿智之“师”:多了“一横”自我清醒地判断以及清醒地行动。
                  ⑩“勇”是一种昂扬的精神,但想要成功仅仅有精神是不够的。勇者不惧,是闭目塞听,盲目向前;勇而有“惧”,才会认真思考分析,找出不利之处,从而提升自身实力,争取天时地利人和,最终达到理想中的目标。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引用了孔子的话,这样写有何作用?
              (3)本文论证严谨,请概述作者的论证思路。
              (4)联系上文看,第⑦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5)阅读这篇文章后你有何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