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创造力往往比知识更重要(节选)

                 ①美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

              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②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可以理

              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③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④要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

              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随时摘记,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发创造。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来,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

            • 2.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注释】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1)必先其心志(    )(2)若耽滋味(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3) 【甲】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怎样做?
              (4) 【甲】【乙】两文中划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清]郑燮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③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1)本文所反对的是“    ”,针对其弊端作者直接论述了两点,依次是①    、②    (第②点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2)以下语句和本文第③段中作者所主张的读书之法最接近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D.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 4. 阅读《宋太祖善待赵普》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时,赵韩王普为宰相,车驾因出,忽幸其第。时两浙王钱俶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置在左庑下。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上顾见,问何物,韩王以实对。上曰:“此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韩王皇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上笑曰:“但取之,无虑。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耳。”因命韩王谢而受之。韩王东京宅皆用此金所修也。
              【注释】①赵韩王普,赵普死后曾被追封为韩王。②幸,文中指皇上到某处去。③钱俶,吴越王,北宋太平兴国三年时纳土归宋,治理两浙。④庑,堂下周围的走廊。⑤屏 ,退避。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幸其第    
              命启之    
              遣使致书    
              ④因命韩王谢而    
              (2)下面加点字用法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并自其名赵韩王普宰相
              B. B. 当奏闻而却但取,无虑
              C. 当奏闻却之肃遂拜蒙母,结友
              D. 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韩王舅家见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若知之,当奏闻而却之。
              译文:    
              ②会车驾至,仓卒出迎,不及屏也。
              译文:    
              (4)宋太祖为什么要如此善待赵普?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
            • 5.
              阅读《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①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②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即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象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④1948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⑤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⑥2010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100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⑦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⑧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使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象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象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⑨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
              (1)文章的开头有何独特之处?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③段中加点的“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______
              A.全息摄影只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的。
              B.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全息照片,可以看到不相同的图象内容,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C.目前裸眼立体显示的分辨率正逐步提高并推广。
              D.人们在电影院戴3D眼镜观看的3D影片,是用智能全息投影仪放映的。
            • 6.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心乐
               (之:指代篁竹)    B.不可知
              源(其:指代小溪)
              C. 
              其境过清(以:因为)   D.
              记之而去(乃:于是,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填空.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描写了水,突出了水    的特点;属于    描写.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    的心情.
              (4)“其岸势犬牙差互”运用了    修辞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修辞与之相同的一句:“    ”.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输
                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②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③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
                ④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⑤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⑥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⑦公输盘服.
              (1)上文体现了墨子    的精神和    的思想.
              (2)在与公输盘的论辩过程中,墨子首先故意激怒对方,使其说出    ;再以    的反问点明此战的本质(以上两空均用自己的话回答);最后连用五个“不可谓”进行反驳,其中“    ”一句最直观地指出了对方的言行不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