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概括什么是“长征精神”。

              【材料一】过草地时,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有,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材料二】当一位红军将领的母亲看到战士们吃的是清水煮的树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带时,她落泪了。她把自己要饭讨来的生芋头全部倒进了锅里。这竟成了将士们难得的一顿美餐。“牛皮腰带三尺长,草原荒地好干粮,熬汤煮菜别有味,端给妈妈来品尝。”老妈妈听着战士们自编自唱的《牛皮腰带歌》,挂满泪花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下面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中国邮政于2016年7月8日发行的《薪火相传》个性化专用邮票,请说明该画面的内容。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 2.

              按要求作答。

                 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标识“墨舞冬奥”,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字母除外),并说明该标识设计之妙。

              (1)标识的构图要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识的设计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完成题目。

                 9月15日22时04分,我国第一个真正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它为空间站时代的到来打下了坚实基础,标志着中国太空科技事业的发展迈上了新征程。

                 发射圆满成功之后,社会各界反响热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说:“‘天宫二号’承载着中华民族走向浩瀚宇宙的飞天梦想,延展了实现中国梦的时代内涵。航天梦是中国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科技竞争力、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的综合显现,航天梦助力科技梦。”

                 “天宫二号”的成功发射也吸引了国际媒体和航空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系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戴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二号’,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科技实力提升的体现,人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太空能力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射火箭和第一颗卫星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太空项目能够增加民族自豪感。这显然也是对人类太空探索的重要贡献。”

              (1)请为上面这则新闻材料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幅图画的主要内容。

               

            • 4. (2016•扬州校级一模)语文实践活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外出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我国也将每年的5月19日定为“国家旅游日”.让我们走出书斋,畅游天下,来感受旅游文化的魅力吧!
              【连线人文】
                  请从下面的景点中选出两个(示例除外),仿照示例写出与之有关的人物,诗文、传说或故事名称.
              ①襄阳古隆中    ②黄河壶口瀑布    ③长江三峡     ④黄山  ⑤岳阳楼--洞庭湖
              ⑥浙江绍兴鲁迅故里   ⑦扬州八怪纪念馆    ⑧杭州西湖
              示例:襄阳古隆中--诸葛亮:《隆中对》    
              【广告美景】
                  据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两会讨论时曾说:“‘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那是一种境界.”看来,吸引中外游客的不仅是扬州的风景,更是扬州的文化!作为家乡人,请你为瘦西湖拟一条广告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评说现象】
                  请仔细观察如图为“自卫”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并揭示它的讽刺意义.
              画面内容:    
              讽刺意义:    
            • 5.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象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 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 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 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 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 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1)下列对“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能手机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对人的吸引力极大.
                 B.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
                 C.使用手机能给人带来刷屏的快感,转移“人际焦虑”.
                 D.玩手机可以帮助性格孤僻、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找到自信.
              (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列举了“手机依赖症”的具体表现,既引出说明对象,又形象地展示其危害.
                 B.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手机依赖症“展开说明,先分析其危害和成因,再探讨解决方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用不用手机其实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所以要治疗“手机依赖症”,必须从客观原因入手解决问题.
                 D.文中提及美国一男子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的事例,与“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作比较,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3)你身边有位朋友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帮助他的办法.(至少说出两个)
            • 6. 阅读《紫禁城的“海底总动员”》,完成下列各题.
                                            紫禁城的“海底总动员”
                                                 李子裔
                ①“海错”一词,是我国古代对于海洋生物、海产品的总称,出典于《尚书•禹贡》“厥贡盐公式,海物惟错”.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海错图》就是一部记录了海洋生物、海产品的绘卷.
                ②在我国古代,有一类画家以“务专”而闻名于世,但多涉兰梅竹菊、人物花鸟,能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海错画的创作中并有所成的画家甚少,而这套《海错图》的作者聂璜,就是这样一位画师.对于聂璜的历史记载寥寥,只知其字存庵,钱塘人,生卒不详,曾云游各地,考察不同生态环境中水生物的种类和习性.康熙三十七年,聂璜将其游历东南海滨所见鱼、虾、贝、蟹等现实和传说中的水族绘图成册,即《海错图》.
                ③遍览《海错图》,上面并未有任何的进献词句,可知在作者创作时并没有进呈之意.而这样一位非著名画师创作的非进呈作品,缘何可以纳入清宫收藏?故宫专家查阅雍正朝《流水档》,逐渐摸清了事情全貌:此图是雍正四年由副总管太监苏培盛交入清宫造办处,经过皇家重新装裱.以当时的官方主流画风为标准来看,这部图集远不如蒋廷锡《鸟谱》等宫廷之作精美工细,但其对光怪陆离的水族世界全面细致的表现,在中国画坛并不多见.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该册颇得乾隆帝的称赏.
                ④《海错图》笔触细腻艳丽,收录的海洋生物中,除了真实存在的海洋生物外,更有各类口耳相传的神秘生物,如凶猛食人的海蜘蛛、头生双角的潜牛、鳖身人首的海和尚…这些或存在于海中或存在于想象中的生物,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神采奕奕,跃然纸上.《海错图》的另一特点是图文并茂,绘画只占篇幅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聂璜对每一种生物所作的考证与描述,有对其产地、习性、外貌特征、烹饪方式的记述,还有很多沿海一带的坊间传说以及作者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的感怀.每篇文字长短不一,但都以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赞作为总结,通读之后,让人有种置身神妙深海世界的感动,重新迸发出对不可知的事物的探求心与想象灵光,在感叹造物神奇之后,多了一分对海洋、对世界、对宇宙的敬畏之情.
                ⑤《清宫海错图》是“故宫经典”系列丛书的最新一部作品.编辑在展现原作艺术风貌的同时,还对原图中的大量文字进行了点校,以便今人更好地阅读;此外,还邀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多位专家,对图中所绘生物进行了科学的物种鉴定,附于书后,使本书      
              (1)好的标题常常能引发读者的思考,你看到本文标题之后,对文章内容产生了怎样的联想或疑问?
              (2)文章第②-④段,依次介绍了《海错图》的作者、        
              (3)根据第⑤段内容,在文中画线处应填写的语句是    .(只填序号)
              【甲】在作为一本科学类图谱的同时,更成为一本具有艺术价值的动物画册
              【乙】在作为一本艺术类画册的同时,更成为一本具有科学价值的动物图谱
              (4)为配合《清宫海错图》的出版发行,故宫博物院在其官方微博上举办了一次投票活动.阅读活动的帖子,回答问题.
              注意!萌萌哒《清宫海错图》现已上市.自古以来人们对海洋世界充满了好奇,作者云游各地,绘制了这套光怪陆离的海洋生物大合集.现在参加#海底总动员,萌货大比拼#投票活动,选出你心中的萌神(端着芥末酱油碟儿的请自觉去面壁…),就有机会获得《清宫海错图》一书和明信片哦!

              ①文中括号里“端着芥末酱油碟儿的请自觉去面壁…”这句话有什么用意?下列回答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用幽默的语言警示人们要注意保护海洋生物.
              B.用风趣的语言表明候选的“萌货”都很可爱.
              C.用形象的语言暗示候选的海洋生物美味可口.
              ②请从四幅图片中选出你的“萌神”,并用一句话写出选择的理由.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做  客
                                              游  睿
                ①今天是青青的十岁生日.放学后,青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柴.奶奶说了,今天她可以不砍柴.
                ②青青坐在山头上的一块大石头上,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③10岁的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几年来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回家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④说不出为什么,今天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⑤此刻,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青青站了起来,她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快青青就听见对面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青青有些高兴了,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⑥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家看你.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她哭了.
                ⑦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她扭过头,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和青青一样,也都好几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说,青青,我们一起喊吧.顿时,山谷里“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一片,整齐又悠长.
                ⑧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来一位戴眼镜的叔叔.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师在说话.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是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
                ⑨我是电视台的记者.眼镜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我能帮你们把愿望带给你们的爸爸妈妈.
                ⑩真的吗?怎么帮?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叔叔指着摄影机说,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在远方就能看见了.
              ⑪太好了!我要录,我要录.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
              ⑫叔叔说,你们别急,一个一个来.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的时候想象着爸爸妈妈就在面前,说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⑬…
              ⑭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青青,叔叔把镜头对准青青,示意她说话.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动了几动,却一直没说出话来.
              ⑮说吧,不怕.伙伴们也为她加油.
              ⑯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⑰青青看见,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9期,有删改)
              (1)“做客”一词出自小说中青青的一句话,意蕴丰富,令人回味.请结合全文回答问题.
              ①“做客”有什么含义?
              ②小说以“做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为什么还要写那群小伙伴?
              (3)第⑬段省略了小伙伴们说的话,请结合上下文,发挥想像,把其中两个小伙伴说的话填补在下面横线上.
              第一个小伙伴说:    
              第二个小伙伴说:    
              (4)品读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青青说话时的心理.
              (5)戴眼镜叔叔为孩子们拍摄的视频在电视台播放,请你为这段视频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语.(20字以内)
            • 8. 阅读《漫话对联》,完成下列各题.
                                                漫话对联
                                                  金虎
                  ①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即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末技术,却是顶上功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
                  ②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若有横批应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联通常粘贴或悬挂在门上或壁间的廊柱上.
                  ③根据内容和用途来划分,常见的对联有节日喜庆联、婚丧嫁娶联,名胜古迹联、自勉联、题赠联等.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改写的“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鲁迅先生写给瞿秋白的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情谊的     联.
                  ④对联源于何时?可远溯先秦.  A那时人们在大门上挂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认为能压邪.这种桃木板便叫“桃符”.  B相传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题词“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谓之“题桃符”,即最早的春联,亦即最初的对联. C 宋代在门上张贴对联成为一种风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是这一民俗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对联较之前朝显得冷落了些,流传下来的也很少.  E 晚清还出现了一些对联知识专著,如《楹联丛语》等.进入20世纪,对联日益呈现出勃发繁荣的景象.
                  ⑤对联的内容丰富多彩,对联的历史源远流长.那么如何撰写对联呢?
                  ⑥首先,要根据对象和场合,选择清新流畅的语言,表达有意义的内容.例如:“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给辛勤的园丁;“枝头喜鹊歌新曲,雪里梅花报早春”适合春节传达喜气;“皓月描写双燕影,寒霜映出并头梅”经常出现在结婚喜庆时.
                  ⑦其次,撰写上下联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必须相连,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两联字数须相同,相同位置词语的词性应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现“四海”对“五湖”之类的词义雷同情况,更不宜有“石”对“石”这样的同字相对;句式结构形式要相同,彼此对称;字音声调平仄相对,使对联念起来有一种音乐美.
                  ⑧对联还有一些特殊的写法,在此仅举两种.一是从古今诗词曲赋中取两句组成,如“夕阳无限好,高外不胜寒”,上联出自李商隐诗,下联出自苏轼词,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诗中的对偶句直接拿来使用,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的颈联.
                  ⑨对联不仅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许多汉字学家的涌现,外国人也逐渐学会了用汉字来写对联.据历史记载,光绪皇帝结婚时,英国女王送了一座自鸣钟,上面就刻有一副对联:“日月同明,报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庆亿万富贵康宁”.小小的对联还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现出汉民族语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我们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这朵奇葩奉献给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
              (1)本文主要说明了对联的定义、            、意义与影响.
              (2)区别下列对联的类型.
              ①“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属于    联.
              ②“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    联.
              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则是充满革命友谊的    联.
              (3)“对联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两代,到了康乾盛世,对联艺术日臻完善,涌现出纪晓岚、袁枚等对联高手.”这一句话是从第④自然段中抽出来的,放在A、B、C、D、E哪处最合适?为什么
              (4)第⑤自然段在层次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第⑧自然段的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6)学校艺术节要出一期“美文、名画赏析”壁报,主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拟写恰当的下联.
              上联:品美文如饮甘露
              下联:    
            • 9. 漫话对联
                  ①对联,俗称对子、联语,雅称楹联.
                  ②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上承对立、平衡的自然大道,下依汉字的方块字形及其丰富内涵,不断发展,历经各朝各代,至清代达到巅峰.真可谓:地不分东南西亲,从宫殿庙堂到村屋茅舍,处处可见对联;人不分男女老少,从帝王将相到渔樵耕读,人人喜爱对联.对联已成为中国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最普及、最受欢迎的文学艺术形式.它的渗透力、实用性以及覆盖面,是现今其它文学样式所无法比拟的.
                  ③对联是我国传统的样式.关于它的起源,有五代说、唐代说、梁代说、晋代说,众说纷坛,至今尚无明确定论.
                  ④对联按不同的方法,可分成若干种类.(A) 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
                  ⑤为辞旧岁、迎新春而作的对联叫春联.它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来.所谓桃符,就是悬挂门两边的两块木板,上画驱鬼慑怪的“门神”,如最先的“神茶、郁垒”,到后来的“秦叔宝、尉迟恭”.之后,“门神”逐渐被书写的“吉语”所代替.又后来,“吉语”成为对偶的“骈语”.最后发展成了两句对伏的句子,这就是春联.(B) 多数人认为,春联最晚始于五代后蜀时期,代表作是后蜀君主孟昶的桃符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⑥贴春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习俗.每到过年,国内外华人都要在自家门上贴一副喜庆吉祥的对联.这是一个数亿人的自发行为,是全世界最大规模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对联
              千年不衰,
              深入人心,恐怕与每年一次的贴春联
              有关系.
                  ⑦(C)春联的特点是:字数较少,多为5~11言,还常配以4个字的横批;一般用红纸书写,不裱直贴;内容多与迎新辞旧、喜庆吉祥有关.如迎春咏春:“新联一副报春讯;妙对两行传福音”.当春述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抒发理想:“闻鸡起舞;跃马争春”.图吉祈祥:“五彩云开祥气满;三阳运转惠风来”.勉志修身:“无春不岁;有志成才”.行业吉语:“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结合干支:“乙星明亮春情动;酉殿辉煌瑞气生”.结合生肖:“昨夜金鸡辞我去;今朝玉犬叩门来”等.
                  ⑧春联是对联的一个门类,所以也同样必须符合对联的格律.简单地说,春联的格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词语对偶.二是音调对立.三是形对意联,即上下联内容相关,服务于同一主题.
                  ⑨软笔书法,是春联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人们历来推崇联墨合壁,要求作春联者,最好自己能把春联书写出来.当然,书写春联自有一定的格式规矩,不能想当然地随心所欲.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自上而下竖写;先写上联(右联),再写下联(左联);春联的横批,从右到左书写.
                  ⑩贴挂对联也有讲究.由于对联一般都是竖写的,所以贴挂对联时,必须上联贴挂在右边,下联贴挂在左边.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第⑥段加点的“之所以”“大”能否去掉?为什么?
              (3)文中(A)(B)(C)处均运用了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并分析其作用我选择的是    处,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4)请根据所学知识,补出下联.
              上联:写对联,抒情怀,传承民族文化;
              下联:    
              (5)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已很少有人自己创作并书写对联了.对此,你有何看法?
              答: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上海世博会触摸高科技发展“新脉动”
                ①荟萃国内外科挂创新及新成果的上海世博会,将让人们现场触摸到当今高科技发展的“新脉动”.精彩纷呈的“创新、创意”,有望借助世博效应的扩散,成为我国科技发展,产业转型的重要助推力.
                ②上海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生活,社会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成就的一个大盛会.众所瞩目的“三网融合”有望首次落地实施.上海市将率先实现50万户的联通,让用户在实时互动中体验“网上世博”,同时还可以领略“沪上人家”的魅力,机器人抄菜,端盘子…看一看未来的生活、未来的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方便.
                ③世博园区内布设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D-LTE试验网,将是世界上第一张基于此项技术的4G试验网,通过这一世界领先移动通讯技术,参观者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即时进行大流量的视频传输,网络下载等.
                ④在新能源方面,世博会5.8平方公里的场地将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应用场所,有4.6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装置,其中,一个世界最大的屋顶电厂主题馆,就有将近2.6兆瓦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在东海大桥建设的34个3兆万的风力发电机,届时并网发电后,也将成为世博会输出清洁能源.
                ⑤低碳排放方面,上海世博会将继北京奥运会后继续实现园区内的交通零排放.园区内外配备了各种各样的电动汽车,如氢能源汽车,超级电容汽车,纯电动汽车等;世博会“一轴四馆”所有的雨水进行100%回收再利用,“世博轴”项目实现了依靠黄埔江水、地源热泵、雨水收集系统来调节空气,“一轴四馆”同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LED高效照明区.
                ⑥“电子标签”技术将为手持门票的参观者带来惊喜.世博会人员流量大而且集中,物流周期长,因此集成了一大批先进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运营管理中,例如世博会的数千万张门票都会应用射频识别技术,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电子标签”技术,人均通过世博园区入口闸机时间不超过20秒.
                ⑦智能交通将为人流、车流的顺畅护航.世博会的智能交通系统能够保证交通高峰时段,上海主城区及换乘点交通信息发布和引导更新频率不超过5分钟.上海的停车换乘(P+R)动态诱导系统将覆盖全城,200个车位以上公共停车场库动态信息采集和发布在内环线内全覆盖、在外环线内70%覆盖.
                                                                   (选自《半月谈》2010年第7期有删改)
              (1)文章说明了高科技将在世博会上的应用,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网融合”有望首次落地实施.
              B、智能交通将为人流、车流的顺畅护航.
              C、在新能源方面,只有太阳能将为世博会输送清洁能源.
              D、“电子标签”技术将极大缩短入口闸机时间.
              (2)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并分别说明它们的作用.
              (3)指出第⑦段中加点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4)“低碳”问题关乎千家万户,低碳生活应成为一种习惯.请你围绕“低碳”问题,以整齐的句式写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熄灭的是灯光,点亮的是希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