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我们的生活即将告别油漆    ①作为工业文明的象征性元素之一,油漆为人类过去  一百多年的历史增添了色彩。然而,在化石能源日渐枯竭、环保压力巨大的当代,油漆的存在却愈发尴尬。在记者近日对涂料行业的调查采访中,多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表明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在水性化潮流的推动下,油漆这一跨越百年的词汇,将在短时间内告别我们的生活。
                  ②作为一种能牢固覆盖在物体表面,起保护、装饰、标志和其他特殊用途的化学混合物涂料,油漆在中国的历史能够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进入20世纪,油漆工艺有了重大发展,在成为以合成化工产品为原料的涂料产品的同时,却也因为需从石油中提炼有机溶剂进行稀释而具备了一定的毒性危害,渊源大致为苯、甲苯、二甲苯之类的苯物质以及甲醛、铅的化合物等等。苯物质会损害造血机能,致癌或诱发白血病;诱发皮疹,头晕,免疫力下降、呼吸道受损、哮喘等过敏反应;长期蓄积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大脑细胞受损,引发慢性溶剂中毒综合症、神经性精神功能紊乱……
                  ③与对个人健康带来的危害相比,油漆对环境污染的“贡献”更为惊人。中国涂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导致雾霾天气产生的PM2.5的主要来源中,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占了21%,而其中约18%就是由溶剂型油漆的排放所产生。油漆的问题甚至还影响着国家安全--由于需要消耗石油和煤炭中提炼出来的有机溶剂,油漆的生产使用对于贫油国的我国而言,无疑与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安全战略背道而驰。
                  ④油漆消耗能源、污染环境、有毒有害且易燃易爆,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悖,为新生事物所替代成为必然。而它的接班人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这就是水漆。与传统油漆相比,水漆最大的特点在于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为稀释剂,从而避免了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等油漆含有的有毒物质,在实现环保的同时,节约了石化资源。一直以来,水漆都被当作我国涂料行业的未来方向之一,但由于技术、成本等所限,水漆也始终只停留在“未来”的定位上。
                  ⑤“不久之前我还不敢说这个话,但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水漆的时代到来了。”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副会长、河北晨阳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善江对记者说。这位与水性漆打了17年交道的企业家,多年来一直品味着先行者的孤独。但进入2015年,纷至沓来的订单和蜂拥而至的合作,让他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
                  ⑥水漆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从幕后一跃成为主角?杨渊德认为,大背景是高耗能、高污染传统经济与新型的绿色环保产业在支撑经济发展上正发生角色的互换,而具体推动力则是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有力支持。尤其是从今年2月1日起对油漆开始征收的消费税。
                  ⑦水进油退的格局逐渐明朗。但与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目前,发达国家水漆的应用比例已达70%到80%,而国内比例还很低。“中外水漆的水平差距尤其表现在科研领域,即便研发投入占收入的比例相同,但绝对金额的差距是巨大的。”谭强强说。
                  ⑧对此,刘善江介绍,晨阳集团去年已经在上海建立起国内首家水漆研发中心。目前正在筹备建设德国研发中心,希望借助水漆发展最领先的德国人才和技术,提高国产水漆的整体品质,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
              (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即将告别油漆”?
              (2)文中第③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中主要介绍了油漆的危害、        等内容。
              (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油漆具备一定的毒性危害,渊源大致为苯物质以及甲醛、铅的化合物等等。
              B.水漆最大的特点是节约了石化资源,其次是实现环保。
              C.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是水漆短时间内快速发展的具体推动力。
              D.目前,我国正在筹备建设德国水漆研发中心,借以提高国产水漆的整体品质。
            • 2. 阅读《巍巍中山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自碑亭再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0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②祭堂与南端入口处石坊的水平距离为700米,垂直高差为73米,其间有392个踏级。祭堂是宽30米、深24.7米,高28.7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它在整个陵园建筑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其正面明间的双檐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书“天地正气”。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室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左右壁上刻有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堂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1)请用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
              ①工笔长卷:      ②泼墨山水: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选文第一段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课文标题中“巍巍”一词的含义。
            • 3.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凡尔赛宫(节选)    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十八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凡尔赛宫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756年竣工,至今约有222年的历史。A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B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宫内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还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1)选文是围绕凡尔赛宫的什么特点来展开说明的?主要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凡尔赛宫的这一持点的?
              (2)选文中的画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A.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亭亭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B.正宫前面是宫殿园林中的大花园。花园东西宽约200m,南北长约1000m.中心有一对大水池。南半部是规则的绣花形花坛,最南部地坪下降约5m,是一处桔园。有对称的水池和盆栽大树。北半部有绣花形花坛和树林,最北端是面积2万平米的大水池和海神喷泉。向西一条宽大的人工河,在中点还有一条横向的人工河,两条人工河十字相交,如同十字架。河边全是高大的乔木林,树木郁郁葱葱。
              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相同,但语言风格迥异。B段文字用平实的语言,准确说明了大花园的布局特点。A段文字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4)结合选文内容,续写下面这段话,使语意连贯,风格协调,结构匀称。
                  我去过杭州,看到西湖那清清碧水,柔柔柳条,淡淡远山,我就觉得西湖是一位天生丽质的南国少女;我到过长城,登上长城之巅,看到长城雄踞于崇山峻岭之上,我觉得长城是一个刚毅朴实的北方汉子;我来到凡尔赛宫,    
            • 4. 【说明文阅读】
              阅读《霾》一文,回答第下列各题。
                  ①什么是霾?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出现普遍混浊现象,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
                  ②霾会造成“雾蒙蒙”之感,是因为它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空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全体家族被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③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细粒子。按照大小个来排列,颗粒物的家族中还有PMl0和PMI,即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和l微米的粒子。
                  ④霾如此受到关注,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在人体中,PM10集中于喉部和鼻内,通过打喷嚏、咳嗽和流鼻涕得以清除;2.5~10微米的颗粒物停留于气管;PM2.5则会深入到肺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潘小川教授曾做过一个调研。PM2.5的增加,与医院急诊相关疾病的病人人数成正比。MP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l%,死亡率也有所上升。
              (1)下面选项中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是    
              A.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形成的。
              B.PM2.5浓度的增加,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人数会相应增加。
              C.PM2.5是霾的元凶,同时对人体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体肺部。
              D.霾使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 暗物体微带蓝色。
              (2)文章从那几个方面介绍了霾?
              (3)文章为了更好的为我们介绍霾,采用了那些说明方法?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 5. 阅读下面一段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②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4步不等,共级。③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④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⑤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⑥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⑦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2)划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依据原文具体写出“工笔长卷”“泼墨山水”所表现的内容。
              工笔长卷:    
              泼墨山水:    
            • 6. 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解答后面问题。
              谁来叫小草起床
                  ①春天的清晨,我很不情愿地压下叮叮作响的闹钟,一天的工作生活就此展开。窗外,枝头的绿芽探出了头,小草也钻出了被春雨润湿的土层,迎春花早就迫不及待地用黄色的花瓣来迎接春天了,自然界全然没有了冬日的萧索。那又是谁把这些花花草草们唤醒,来参加这春日的聚会呢?
                  ②都说春风吹绿了小麦,细雨唤醒了桃花,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春风细雨敲门之前,西北风和雪花已经去叫它们起床了。西北风叫早?对,没错,是西北风。
                  ③对于像小麦、桃树这些生长在温带的植物来说,春天开花的好处显而易见:可以延长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时间,在严寒到来之前,完成繁育下一代的任务。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大量进行光合作用的绿叶为其提供营养保障。试想一下,如果苹果树在秋天开花,幼小的果子恐怕会被霜冻赶下枝头。
                  ④为此,这些植物“设计”出了一个特别的开关-- FLC基因,这一基因及其表达的蛋白质的任务就是阻止赤霉素的积累,而赤霉素正是促进花芽发育的关键物质。这样,基因就可以限制植物开花了。
                  ⑤当温度降低时,植物中的某些特殊的基因苏醒过来(注意,并不是编码赤霉素基因,它们平常因为结合着甲基基团而处于休眠状态),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会“束缚”FLC基因的手脚,使 FLC 基因暂时失去对赤霉素合成途径的掌控能力,这样,赤霉素工厂开始生产了。当然,这个关闭过程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才能生产出足够量的赤霉素以及其他促进开花的物质,比如,冬小麦要在 0~3℃的环境里,忍受 40~45 天的冰冻,才能抽穗开花。这之后,冬天最严寒的时间也过去了,做好准备的花朵就可以在春风中绽放了。因为跟春暖花开有关,这个过程被安上了“春化作用”的名头。
                  ⑥有读者可能会想,在漫长的冬季中,只有一个月左右的保险时间,如果在这段低温之后,突然出现“小阳春”,这些植物还不得顶着西北风开花啊,这个问题植物也想到了。
                  ⑦除了气温一天天上升,春天的日照时间也在一天天加长。聪明的植物也懂得在白天足够长的时候才开花。对于小麦来说,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游荡超过 14 个小时的天数超过 20 天,它们才会启动开花程序。
                  ⑧更有意思的是,“感觉”光照时间变化的并不是花芽本身,而是那些绿油油的叶片。在叶片中有一种被称为 FT 的基因,只有叶片每天享受足够时长的“日光浴”,这个基因才会开始工作,产生作为催促花芽发育信号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这些信使核糖核酸会被运送至茎尖部位,与掌管发育的 API 基因(掌控花萼和花瓣形成的基因)共同作用,进而分化出美丽的花朵。
                  ⑨顺便说一下,信使核糖核酸通常是细胞内的通讯工具,但是很容易被降解。所以,在叶片中由 FT 基因指导合成的 mRNA 是如何被搬运到花芽中去的,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一大难题。根据最新的研究,这些信使核糖核酸从叶片进入复合体,进而在蛋白质的护卫下,顺利前往茎尖。
                  ⑩花花草草们经历了春日的成长和开花,夏日果实的孕育,秋日的硕果累累,寒风吹起之时,它们也要结束一年的工作休息了。
              (1)开头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试想一下,如果苹果树在秋天开花,幼小的果子恐怕会被霜冻赶下枝头。
              (4)本文说明语言有什么特色,试举例分析。
              语言特色:    例句:    分析:    
            • 7.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拟态--神奇的自然礼物
              康 乐
                     ①当你在森林小径散步时,可能会看到一片不起眼的枯叶,但你的脚还没有踏上去,“枯叶”却突然飞起,瞬间变成一只闪耀着墨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它翩然飞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是罕见的枯叶蝶。
                     ②你或许还会看到一只虎甲在路上迅速跳动,细看却觉蹊跷--“虎甲”竟然长着超长的触角!原来这是一种螽斯①的若虫②,它模拟虎甲的体色、外形和跳跃行为,以防被猎食。直至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它就会成为一只巨大的螽斯,前翅宽阔,脉络清晰,像一片树叶。
                     ③这就是大自然里奇妙的拟态!
                     ④拟态,表现为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或周围自然界物体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很高,简直难以分辨,可以保护其中某一物种或两个物种。这种相似性可表现在外形、颜色、气味、鸣声和行为等方面。拟态非常神奇,也很常见,在动物、植物和真菌界都存在,也吸引了很多科技工作者探究其原因和机制。
                     ⑤已有的科学研究认为,一方面,大自然的“进化接力赛”促进了不同物种之间互惠互利的协同进化,导致了拟态;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相似的选择压力而导致的平行进化也会促进拟态的发生。研究者推测导致拟态的生物机制可能是这样的:第一步是与调节形态变化有关的修饰基因发生突变;第二步是具更小表型影响的基因受到了选择,导致相似性程度的增加。事实上,亲缘关系很近的动物并不都采用拟态的对策适应环境。相似的基因组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表型变异和分化?更多物种的拟态及其机制仍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
                     ⑥拟态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大自然的馈赠,让我们的世界更加神奇、复杂和美丽,使自然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和有序。拟态的美学特征也经常让我们深感意外,同时也让我们领悟到它存在的道理,从而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注】①螽(zhōnɡ)斯:一种昆虫。②若虫:蝗虫等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卵孵化之后,翅膀还没有长成期间,外形跟成虫相似,但较小,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这个阶段的昆虫叫作若虫。
              (1)阅读①~④段,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枯叶蝶和螽斯都有外形和    两个方面的拟态,而螽斯的拟态还表现在    方面。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答出一种说明方法即可)
              (3)从第④段看,拟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第⑤段对拟态原因和机制分析的顺序不能颠倒,为什么?
              (5)从全文看,拟态有什么作用?
            • 8.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苹果    ①苹果是一种大家都熟悉的水果,它胖乎乎的,全身有一种丰收的红色。苹果树是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5米,栽培条件下一般高3~5米,树干灰褐色,老皮有不规则的纵裂或片状剥落,花瓣白色。
                  ②苹果的种类繁多,有超过 7500个已知品种,比如“红星系列”、“红富士”、“乔纳森”等等。除鲜食的品种外,尚有烹调用的苹果。由于苹果的果酸有保持水份的作用,适宜烤焗。
                  ③苹果含有大量的果胶,这种可溶性纤维质可以降低胆固醇,还可以控制哮喘及慢性肺炎等病症。苹果对于增强儿童的记忆力有着特殊的作用,苹果中不但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质、矿物质、糖类等构成大脑所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含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细纤维和能增强儿童记忆力的锌。因此为了使儿童的记忆力良好,应让儿童多吃苹果。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第②段为了说明苹果的种类繁多,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3)第③段介绍了苹果的哪两个作用?
            • 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羊年说羊(节选)    ①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羊与人相伴,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远古时期,羊曾是人们狩猎的对象。后来,人们发现羊性情温顺、繁殖能力较强,就将其驯养。一般人都认为羊是愚蠢的动物,但事实并非如此。现在有充足的证据表明,羊比人们想象中的要聪明得多,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精明。
                  ②羊病了会自我治疗。科学家发现,如果所吃食物让它们感觉不舒服,出现便秘和胃灼痛,羊就会挑选其他一些可以通便或帮助止痛的食物。也就是说,它们能正确地认出并吃下那些能治病的食物。
                  ③羊有着难以置信的记忆力,能辨认和记住面孔,包括它们同类 的面孔和人的面孔,甚至能区分人高兴和愤怒的表情。科学家为羊搭建了一个带有两个门的羊棚,每个门后面各放一个食料槽,这两个门唯一的区别就是上面挂有不同的照片:第一个门上挂着面带微笑的人像或颇感惬意的羊的像;在第二个门上则挂着面带怒容的人像或受惊的羊的像。然后,他们便往羊棚里赶羊。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羊都喜欢进第一个门。科学家发现羊至少可以识别50种不同的面孔,并记住一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它们知道与愤怒的面孔相比,高兴的面孔是什么样的。而且,羊更喜欢人微笑温和的面容,而讨厌发怒、受惊时的表情。
                  ④羊会用声音表达感情,雌羊能辨别它们每只羔羊的声音。这说明,在人听来都是一样的咩咩声,其含义可能是各不相同的。不仅如此,羊的发声特征虽然受到遗传限制,但也可以随着后天环境的变化而形成属于某一个小群体的“口音”。英国科学家在一些羊生下来一周时记录了它们的叫声,随后将这些羊放到不同羊群中喂养,在它们长大一些后再记录它们的叫声。有趣的是,虽然有亲缘关系的羊最初的叫声都很相似,但随着它们在不同的羊群中成长,它们的叫声特征逐渐与所在羊群中其他羊的叫声趋同。也就是说,它们已经慢慢习得了这个小群体的“口音”。这说明,群体生活可以影响羊的发声系统。
                  ⑤羊还能通过连猴子都经常会失败的心理测试。英国科学家在 羊的面前依次放置成对的不同颜色的桶,每次有一个桶中盛有食物。然后,他们将食物从一个桶中移入另一个桶中,同时还改变桶的颜色,最后改变桶的形状。但羊不仅认出了不同的颜色组合,并根据颜色组合的不同改变行为,它们还会根据桶的形状的变化改变行为。科学家说,一般只有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能做出这类反应,其他大型动物要做到是很困难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将一群羊放进复杂的迷宫中进行试验,发现它们不仅能够找到走出迷宫的方法,而且走的次数越多,走出迷宫就越容易。
                  ⑥此外,羊还有非凡的嗅觉。以色列警方已经据此训练出全球第一只专门闻炸弹的“反恐山羊”,其嗅觉灵敏度甚至超过了警犬。这只山羊名叫拉洛莎,是一只两岁的母羊。它对各种炸药的气味非常敏感,与警犬相比,性格乖巧的羊看上去无疑要友善得多。很明显,羊正日渐成为警方的宠儿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1期,有删改)(1)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羊的聪明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结合文章第②-⑥段的内容,请你完成下列填空。
                  ,羊有难以置信的记忆力→②,    ,羊能通过连猴子都失败的心理测,     ③
              (3)文章第⑤段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你指出其中一种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4)请你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文章第③段和第⑥段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 10.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有时也显露食肉的本性,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 高明.它的听觉非常灵敏,受到惊扰时,就非常灵活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仔,有时可产两仔.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约需两年左右时间.
                  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1)选文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一中心,运用     顺序分别介绍了大熊猫的            等情况.
              (2).结合全文说说大熊猫珍贵的主要原因.
              (3)“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了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一句的“最少”一词能否删去,并请说明原因.
              (4)选文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