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完成问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 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順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画线词“一定”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完成下列各题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递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过2亿。

                 ③因为是通过网络传送,因此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即使是在国外的好友,也可以使用微信对讲。其实微信相当于另一个QQ。但是不同于QQ的是,它在交友这块表现的更具时效性,也更强大。不论是塞班、安卓还是苹果的手机用户,只要安装了微信,就可以进行跨手机平台的畅通聊天。

                 ④而微信交友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独特,那么微信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交友的?微信怎么用?请继续往下看。微信的使用方法其实非常简单的。它与所有的即时聊天软件一样,需要注册与登入。但相对于其它即时聊天软件,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更加的方便。QQ微信注册账号:如果你拥有QQ帐号,就可以不需要注册而直接使用QQ帐号登入微信。如果你不想使用QQ帐号登入的话,可以用手机号码进行快捷注册。只要选择好自己所在的国家,然后填下手机号码与登入密码就可以了,非常方便,10秒钟就能搞定。注册成功之后,你就将拥有一个微信帐号,你下次除了使用QQ帐号、手机号码登入之外,还可以使用微信帐号登入。

                 ⑤说完微信注册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微信都拥有什么独特的交友方式吧。

                 ⑥一:查看附近的人。微信将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样开启这项功能的人,使用户轻松找到身边正在使用微信的他们。这个距离在100-1000米之内,只要是开启了查看附近的人的微信用户,都能在列表中看到。也许,就因为这个功能,你就找到了心目中的TA。二:摇一摇。摇一摇是微信最独特也是最强大的交友方式。支持通过摇一摇手机找到同时也在摇手机的朋友。只要是在同一时间摇动手机的微信用户,不论你在地球哪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这个功能认识彼此,非常强大。三:漂流瓶。微信支持扔漂流瓶匿名交友。相信大家对于漂流瓶都不会陌生,就是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瓶子,将它扔进水里,等待有缘人拾取。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漂流瓶可以让你将自己想说的话装进瓶子,扔进大海,等待有缘人拾取。基本上,微信的交友方式就是这三大类别了。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微信号进行添加。

              ⑦除了这几个给力的交友方式,微信还拥有很多辅助功能,比如QQ离线助手,微博私信助手等等。

              ⑧对于喜欢交友的朋友来说,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

              (1) 文章先概说微信的 _________,接着具体说明微信的 ________,最后具体说明微信的______。全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

              (2) 第⑥段中加下划线的“基本上”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第④段主要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沙漠中的“绿色使者”

              (1)大家都知道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人间仙境,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新疆克里雅人竟在大沙漠中也发现了“桃花源”。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浩瀚无边,一望无垠的沙丘犹如大洋中的惊涛骇浪。沙漠边缘生长的胡杨林,构成了无数条阻止风沙肆虐的“绿色长廊”。

              (2)胡杨类属于杨柳科,它跟北方生长的白杨、青杨、山杨等属于同一科。胡杨可高达10m左右,可存活大约100年。目前,我国沙漠中大约有400种杨柳科,多为矮小的灌木,而胡杨仅存于塔克拉玛干这样恶劣的大沙漠之中。

              (3)令人惊奇的是,即使是长在同一棵胡杨上的叶片也各不相同,有三菱形的,有椭圆形的,也有心形的,因此北方人习惯称其为“异叶杨”。那么,胡杨的叶片为什么是如此模样?有人认为,胡杨树叶片狭长而细小,是出于适应沙漠环境的需要,避免叶面水分的蒸腾和沙漠里高温的侵害,从而增强其抗旱能力。

              (4)据资料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年降水量仅有10-40mm。在炎热的夏季,地表温度可达70-95摄氏度。在这样十分严酷的环境中,胡杨依然能顶住酷暑,独自栖身于沙漠的边缘——靠发达的根系维持自身的生长需求,源源不断地汲取地下15m的水分,使其变为自身的养料。据科学考察,胡杨的侧根向四周伸展长度在10m以上,根系发展最远的将近30m。

              (5)沙漠毕竟是沙漠,它并非是胡杨生长的“沃土”。由于天山和昆仑山的雪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这些盐分在深层土壤中积累,导致了沙漠底层的土壤中含盐量很高。与那些惧怕盐碱地的植物相比,胡杨具有非凡的耐盐碱能力,它能将自己体内的盐分和汲取的盐分通过树干的裂纹排出体外,所以在树干表面形成了透明的乳白色的晶状体。

              (6)胡杨不仅具有耐旱、耐盐分的能力,抗风沙的能力也胜过其他植物。胡杨的根系十分发达,无论是长向侧面,还是深入土层的根部,都是密而长,使整棵树不易被呼啸的狂风所刮倒。即使被风沙埋住了整个主干,它又能很快地从树干周围生长出无数的须根。这些须根逐渐萌生出许多小胡杨来,甚至出现成片的胡杨林。由此可见,胡杨在恶劣的环境里所能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是十分惊人的。

              (7)胡杨排出的“胡杨泪”中所含的盐分常常高达70%。“胡杨泪”的成分为碳酸钠,即俗称的苏打,可以用它来蒸馒头、做糕点,化工厂还可以将其和羊油混合在一起,制成高档香皂。而一棵胡杨每年落下的“泪”可达30kg,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型化工厂”。胡杨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盐分,当地人常常采集胡杨叶喂牲畜,冬季贮存胡杨叶作为牛、羊最佳的冬饲料。中医用胡杨叶熬成汤,对治疗高血压很有帮助。胡杨木质干硬、材质密,是制家具的上等木材。

              (8)胡杨是沙漠地区的特殊树种,目前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的沙漠地区。由于胡杨林对改善沙漠环境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1) 选文第(1)段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写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 选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胡杨的相关知识?


              (3) 第(4)段加横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根据科学考察,胡杨的侧根向四周伸展长度在10m以上,根系发展最远的将近30m。


              (4) 第(7)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而一棵胡杨每年落下的“泪”可达30kg,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型化工厂”。


              (5) 选文以“沙漠中的'绿色使者'”为题,有怎样的好处?

            • 4.

                                                                  楹联趣话

              ①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②对联起源于汉文学形式中的对仗或偶句,可谓源远流长。比如《诗经·米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尚书·大禹谟》中“满招损,谦受益”之句,皆属于工稳之对仗。到骈体文出现后,几乎通篇皆用偶句,对仗俯拾即是。比如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对仗的千古绝唱。而对联,则是偶句与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形成的我国民间过年悬挂桃符的习俗相结合的产物。

              ③所谓桃符,即书写着传说中二位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之名号的两块桃木板,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千余年后,至五代时,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甲】据《宋史·西蜀孟氏世家》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孟昶自题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乙】

              ④到明代,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与当今所见的春联如出一辙。据《簪云楼杂话》载,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某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微服出巡,逐门逐户观察欣赏,大得其乐。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之方式,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功莫大焉。【丙】尔后,文人学士无不将题联作对视为雅事。【丁】清代,对联更是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直至当今,对联仍随处可见,表现出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⑤就应用类型而言,随着时光推移,早已不限于春联,还衍生出喜联、寿联、挽联、行业联、交际联、谐趣联和装饰联等多种形式。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圆墅等。而按字数来分,又可分为短联、中联、长联。按联语来源来分,有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创作联。就表现形式而言,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珠对、集句对等。

              ⑥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⑦一曰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特定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二曰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在实践中,对联创作所遵循的的平仄规律,与律诗对仗基本相同,一般上下联的第五个字平仄不必严格相合,第二、四、六个字平仄要相合。三曰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曰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而又不能重复。

              ⑧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1) 本文围绕着说明对象“楹联”第②一⑧段依次介绍的内容是怎样的?请补充完整。

               ( 1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楹联的分类及标准;

              (3)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楹联的文化价值。          

              (2) 第 段中画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文字若要放回原文,放在甲、乙、丙、丁哪处最合适?请写出你的理由。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多有沿袭旧贯,将春联称为“桃符”。

              放在_____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句“重要”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台风的功与过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 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 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 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 因此, 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 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 如果没有台风, 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客观地说, 台风有过亦有功, 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 台风不来想台风”, 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 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常严重干旱, 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 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 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 根据统计, 这些地方每年7 月~9 月有59% —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 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 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 以上, 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 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 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 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 千米以上, 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 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 众所周知, 靠近赤道的热带、 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 气候也最为炎热.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 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 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 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如果没有台风, 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 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 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 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 另一方面也使大、 中、 小型水库蓄满水, 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 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 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 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 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 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 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 海水上翻. 由于海水上翻, 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 鱼饵增多, 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 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 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 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 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 释放地底能量, 与一般 地 震 在 数 秒、 数 分 钟 间 产 生 剧 烈 的 震 动 方 式 完 全 不 同.2009 年6 月, 英国« 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 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 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 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

              害. 文中数据表明, 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 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 百科知识», 有删改)

              (1) 根据文章内容, 说说台风有哪些“功”.

                                                                                  。

              (2)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 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

              (3)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 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 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 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

              (4) 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 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

                                                                                  。

            • 6.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选,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1) 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画线句写了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分析。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清洁颗粒也可以环保(作者:李青)

              ①爱美的女生在洗脸时常常会用到含磨砂颗粒的美容产品,我们每天刷牙用的牙膏里也常常能看到绿色的小颗粒,这些颗粒能更好地清洁我们的皮肤和牙齿。但是,你知道这些颗粒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吗?

              ②这些微颗粒通常是圆形的塑料颗粒,直径有不到1毫米的,1毫米多一点儿的。因为造价比天然材料便宜,且可以大规模生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皮肤和口腔的清洁产品中。英格兰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的化学家珍妮特·史考特 (Janet SCott)说:“如果每天用一次含磨砂颗粒的洗面产品,就等于从水池里排走了80~10O万个颗粒。”仅美国,估计每天从水池里排走的颗粒就高达808万亿个。

              ③这些颗粒跟随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特别小的“漏网”颗粒便直接流入大海。在美国,每天漏网的颗粒有多少呢?8万亿!足足能覆盖300个网球场。这些塑料颗粒能吸收有毒物质。因为它们又小又可爱,所以常常成为浮游生物和鱼的食物。当鱼吃了这些有毒颗粒或者有毒的浮游生物后,有毒颗粒就会留在鱼的身体里。最终,这些被污染的鱼又成了我们人类的盘中餐,进而带来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

              美国自2017年起,已经全面禁止厂家使用这些塑料颗粒,大多数欧洲国家也禁用此类材料、庆幸的是,英国科学家找到了用纤维素 (cellulose)制造微颗粒的方法。这种纤维素可以从植物里提取,最棒的是它可以降解,慢慢地回归大自然,不造成污染。

              ⑤目前,巴斯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和公司合作,争取早日达到工业量产的规模,造福人类。而我们作为消费者,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购买含塑料颗粒的清洁用品。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7年第10期)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 本文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4) 联系实际列举两项减轻清洁颗粒对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

            • 8.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

                     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 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作者:胡宇齐。有删改)
              (1) 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
              (2)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 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
            • 9.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⑴.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                                        。)

              ⑵.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雷同:                           。)

              (2) 

              请将第④节句子“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抄写在下面。

              答:                                                                                    

              (3) 

              纵观全文,文章安排了什么说明顺序?运用这个顺序说明了苏州园林怎样的特征?        

              答:⑴.       。⑵.                                                                 

              (4) 

              辨析下面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说其好处。

              ⑴.“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答:                                                                                   

              ⑵.“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答:                                                                                    

              (5)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说说理由。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答:                                                                                    

            • 10.

              被微信撕碎的生活

              (1)微信是一种即时聊天的工具,比起QQ,它更方便,更快捷,功能更强大。每天我们在微信中醒来,在微信中睡去,我们舍不得错过每一条朋友圈的新鲜事。我们无论饭前饭后都要照相,刮风下雨都要自拍,看到名牌就要合影......

              (2)一群朋友聚在一起,第一件事不是相互问候,而是寻问wifi密码,当wifi终于连上,第一时间就是拍照并上传到朋友圈。那一刻,谁说我们不是在“为朋友圈而活”?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增长,朋友圈也开始迅速膨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代购信息、心灵鸡汤、养生秘籍,不堪其忧。种种被朋友圈绑架的行为,让“逃离朋友圈”的行为正悄然兴起。

              (3)对此,专家认为,自我觉察非常重要。必须意识到,刷屏的行为是否真实地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是,就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

              (4)随着微信的流行,人们所接收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对此,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

              (5)脑科学得出的一种结论是,这种形式会严重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有科学家相信,这种“浅尝辄止”的方式,会使大脑在参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肤浅”。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提供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让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碎片化的阅读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和习惯去阅读一本书籍,甚至是一篇长文。而文化是思想的产物,它需要创造者付出时间和专注力。

              (6)不过,反对者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低估了年轻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深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数字一代”往往是用建设性的方法与信息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

              (7)你知道“同辈压力”吗?就是朋友之间要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遵循同样的规则。网络时代,人们的“疯狂”并不是真正源于对信息的渴求,而是害怕被“out”。

              (8)韩寒曾写道:“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一位被人类抛弃了……”

              (9)2014年冬天,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火遍全中国,朋友圈中讨论着各种相关的话题。根本用不着推荐,因为周围的人几乎都在观看。那时候,如果你不知道“都教授”,恐怕就没什么可聊的了。

              (10)我们处在一个对信息遗漏恐惧的时代,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会错过什么。我们担心就在眨眼的那一刻,一个大机会就溜走了。其实,真正可怕的是,因为害怕这种错过,急于想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而乱了自己的步伐。

              (11)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它无法代替诵读经典能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新媒体只是丰富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但不会彻底颠覆我们的阅读习惯。

              (12)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大块的时间仍然是应该用来正经地工作、学习,以及阅读严肃作品。事实上,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会放弃深度阅读的时间。无论在地铁上还是航班上,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更早受益于新技术的人恰恰也更懂得抵御它、控制它。我们并不是要反对新媒体,而是必须时常反思,并对此保持警惕。无论何时,人类都不能被技术主宰。

              (1) 简要概括“被微信撕碎”的“生活”的具体表现。

              (2) 第(8)(9)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 微信的流行导致信息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此有哪些看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