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春夜 宋 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注] ①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 诗的一、二两句,诗人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春夜的什么特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是一首春夜怀人之作,诗人是如何抒写对亲人的怀念的?有何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全诗都是切着“望”字写的,由首联的远望,到颔联的近望,再到颈联的细望,最后是_________________,尾联化用了孔子的名言,即“__________________”。


              (2) 颔联“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一下,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冷香菊

              [宋]陈荣卿

              晚秋风紧晓霜严,香阵飘飘透竹帘。

              荒径幽林甘冷落,肯于人世学趋炎?

              (1)本诗一、二两句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托物言志”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请联系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节选自《木兰辞》)

              (1) 请用自己的话,描绘上面诗歌中划线部分所呈现出的画面。


              (2) 任选角度赏析划线句子上面诗歌中没有划线的部分,表现出,木兰怎样的心情?

            • 5.

              春 日

                                                                    [宋]晁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注①阴阴:草木阴阴。②趁:追逐。

               

              (1) 这首诗通过描绘______、细雨翻萍、______的春日景象,展现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2) 诗的三、四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6.

              回顾课本“饮酒(其五)”回答下列问题


              (1)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3) 

              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                                             

              (4) 

              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脱俗,是因为“                   ”。

              (5)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6) 

              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 7.

              回顾课本知识“春望”回答下列各题


              (1) 诗中点明时间和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3) 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4) 《春望》抒发了诗人            ,           的痛苦心情。
              (5) “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_______________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6) “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                 _________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7) 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                     ,                 的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_________________;“抵万金”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搔”通过___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9) 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__,_________,写到__________。
              (10) 

              国:古义:_________,诗中指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诗中指_________。

              抵(dǐ):__________。

              浑(hún):___________。

              胜:_________。

              (11) 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 8.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词语积累:

              摧:______________。

              甲光:_______________。甲,指 ____________ 。

              金鳞开:___________。金:                        。

              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临:____________。

              霜重鼓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声不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玉龙:_______________ 

              君:____________。

              (2) 本诗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790~816),________著名诗人,史称为“_____________ ”,汉族,河南福昌人。字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3) 首联写景又写事:第一句运用_______和比喻,渲染______________, 一个“压”字,把敌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第二句写_________________,借日光显示_________________。颔联从听觉和_________两方面渲染__________________。颈联写____________的场面。尾联引用写出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易水”既表明_______________,又暗示_______________。接着描写_______________: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5)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在________,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__________,表现悲壮鏖战场面;一个在_________,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这首诗有鲜明的色彩,如_____、_____和_________,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________、________、 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6)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战国时_______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他慷慨而歌:                   ,                
            • 9.

              (一)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1)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

              答:                                                      

              (2) 这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 10.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__                                                            __

              (2)有人说,诗歌第四句中“落花时节”的含义一语“三”关,你认为有哪“三”层意思?

              __                                                            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