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2) 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1)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


              (2)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3) 文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这”指代什么内容?



              (4)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 2.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3、4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 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1) 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④⑤两段简要概括。

              (3) .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 本文在说明语言上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 3.

              岁时的寄托

              ①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蕴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节日体系,春节、除夕、端午、中秋、重阳……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通过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活动来寄托自己在岁时中的希望和情怀,于是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日饮食风俗。

              ②中国人对春天有着深厚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畅想全在这些岁令对节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③春节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是中国—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节气中大年初一这一天也称元日,也就是过年,北方人都会包饺子以贺春节,饺子内还要包上一些钱物,吃到的人在今年就会有格外好的运气。南方人则吃年糕,取的是“年年高兴、年年高升”的吉样之意。春节之时,亲朋好友还要互相拜年,吃年节酒。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法苑珠林》中提到,唐朝时,长安城内“每至元日以后,遂饮酒相邀迎”,号“传坐酒”。古人在大年初一时还会喝屠苏酒、柏味酒、椒华酒以贺新年,取吉辟邪。

              ④正月十五元霄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法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汤圆在北方多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相传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圆子”“团子”, 取“团团圆圆”之意。相传甚广的民谣《卖汤圆》,吃了汤圆好团圆,这对中国人来说是最吉祥、美好的祝福了。

              ⑤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为纪念屈原而独创了端午节必食的美味一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如今粽子的制作更是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多用糯米制成。

              ⑥中秋节和重阳节为人们在金秋时节平添了几分愉悦。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团圆之节。 赏月、吃月饼、饮桂花酒都是这个节日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九月九日重阳节又称“敬老节"或 “老人节”。重阳时节,秋菊盛开,相聚、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人们在辟邪祈福中享受着生活的无限欢娱。

              ⑦冬天的节日中以冬至、腊八和除夕最为重要。大年三十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夜家家举宴,谓之合家欢、团年饭。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重视除夕之夜。《清嘉录》即云“除夜家庭举宴,长幼成集,多作吉利语,各年夜饭,俗呼合家欢。”南方人将这晚的团年饭称为“年夜饭”“宿年饭”“合欢宴”等,佳肴美供应有尽有:北方必吃饺子,“年年饺子年年高”。总之,除夕食俗是合家团圆、庆丰收、贺岁迎新的象征。

              (1) 第②-⑦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 “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具体说明。


              (2) 请从说明文用语准确性的角度,品析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相传吃汤圆始于春秋时期,宋代时已经称其为“团子”“圆子”。


              (2)正月十五元霄节.除了看花灯,猜谜语等节日活动外,吃汤圆是万万不能少的。



              (3) 第⑦段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用。

            • 4.

              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

              史峰

              ①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

              常厉害的武器——“水滴”。 “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 “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 “水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

              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质子和中子,合称核子。核子还能再分吗?以前是不能分的,可是用电子对撞机后,核子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夸克。那么,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③夸克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粒子。物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宇宙中的夸克组合居然都是“三个夸克组成质子”“两个夸克组成中子”的模式,没有发现“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组合的复合粒子。难道不存在这些夸克组合吗?科学家提出了假说:宇宙中应该存在“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任意夸克组合,只是限于人类的见识“太短”,尚没有发现而已。

              ④科学家又进一步从理论上推理出“四夸克组合”和“五夸克组合”的特殊性质:这两种夸克组合中的夸克之间保持着极其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恰好能产生强力。强力、电磁力、弱力、引力并称维持宇宙存在与运行秩序的四大力,这四种力决定了物质的硬度。如果把电磁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定为l,那么弱力和引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磁力,只有弱力或是引力的话,物质就软得拿不起来,几乎是没有硬度。而强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却是100。

              ⑤“三夸克质子”和“二夸克中子”中的夸克们因为距离不合适,不会相互产生强力,所以质子、中子组成的物质都是普通物质,它们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而“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组合”中夸克之间的距离恰好能相互产生强力,这种物质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比普通物质硬100倍。

              ⑥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水滴超硬”的奥秘了:“水滴”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称为“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它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所以坚硬无敌。

              ⑦其实,2013年科学家就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就发现了四夸克粒子,2015年清华大学教授又发现了五夸克粒子。这些都是在实验条件下发现的。此外,科学家还一直在宇宙中寻找“天然”的四夸克、五夸克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科学家推断,找到大量的四夸克、五夸克复合粒子只是时间问题,而找到它们之后,制造“水滴”这种超硬的宇宙武器就要由幻想变成现实了……

              (选自《知识窗》2017年4期 有删改)

              (1) 文中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开头,有何用意?
              (2) 试分析第②段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3) 文中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作者介绍“水滴”,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夸克”?
            • 5.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信息时代的“无价之宝”

              张唯诚

                 ①在古代,炼金术士声称他们能将铅之类的金属变成贵重的黄金,当然这是不可能的。现在,数据科学家正在将大量数据变成信息,这些信息虽然不是黄金,但价值胜似黄金。数据科学家可以说是现代的“炼金术士”。

                ②英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他的著作《大数据》中指出,今天全世界存储的信息中,书和磁带只占不到两成,多数信息都以数据形式存储在电脑硬盘、通信设备和其他数字设备中。全世界产生的数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最近两年的数据产生量就占到总数据量的90%。一家互联网研究公司预测,人类产生的数据还将以每三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③互联网并不是产生大量信息的唯一地方,另有大量信息是由科学家们“制造”出来的,这些信息来自于他们对大量事实的研究,而对这些事实的记录就是数据。例如,生物学家测量了成千上万个细胞,从而收集到大量数据;天文学家观测了恒星、星系和太空中的各种能量活动,从而收集到大量数据;地球科学家收集到世界各地的有关水、风和气流的资料,从而也形成了大量数据。

                ④数据经过分析和归纳会形成有用的信息,于是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用于处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人们利用数据做各种各样的事。在美国,人们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到,每当飓风来袭前,超市中的草莓糖霜果塔饼干便特别抢手,这时的销售量会比平时增加7倍,而在暴风雨天气来临前,啤酒的销售也特别好,于是超市便知道在这种时候及时补充货源,从而令销量大增。数据还给警察们的工作带来了方便。在那些犯罪率高的城市,以前积累下来的犯罪数据可以派上用场,警察们使用这些数据预测犯罪的高发时间和地区,从而合理地调配警力,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效果。

                ⑤数据之所以能发挥上述作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帮助我们预测了未来有可能发 生的事,然而在有些领域,知道为什么会有某种事情发生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在医学领域,来自人体或者人体细胞的数据就有可能告诉医生们,某种疾病为什么会发生,从而帮助医生治疗这些疾病。

                ⑥科学家们还期待有一天数据能使各行各业变得更加高效和更具“个性化”。例如,当一个病人向医生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医生便可以将这些数据和其他病人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依据这个病人的生活方式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同样在一个班级里,学生们利用平板电脑或者阅读器进行阅读练习。数据传到老师那里,如阅读用了多长时间,某个词语被学生标注了多少次等。分析这些数据 ,老师便可以发现读物的难点和学生们的兴趣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还可以对个别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数据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行业。

                  ⑦因此,在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假若你成了一个数据科学家,你便拥有了神奇的魔力,就好像中世纪的炼金术士们所声称的那样。

              (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02期,略有删改)

              (1) 请说说题目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④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完成问题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

              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 课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順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画线词“一定”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完成下列各题

                  ①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递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

                 ②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过2亿。

                 ③因为是通过网络传送,因此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即使是在国外的好友,也可以使用微信对讲。其实微信相当于另一个QQ。但是不同于QQ的是,它在交友这块表现的更具时效性,也更强大。不论是塞班、安卓还是苹果的手机用户,只要安装了微信,就可以进行跨手机平台的畅通聊天。

                 ④而微信交友的方式也是非常的独特,那么微信到底是通过什么方式交友的?微信怎么用?请继续往下看。微信的使用方法其实非常简单的。它与所有的即时聊天软件一样,需要注册与登入。但相对于其它即时聊天软件,微信的注册和登入更加的方便。QQ微信注册账号:如果你拥有QQ帐号,就可以不需要注册而直接使用QQ帐号登入微信。如果你不想使用QQ帐号登入的话,可以用手机号码进行快捷注册。只要选择好自己所在的国家,然后填下手机号码与登入密码就可以了,非常方便,10秒钟就能搞定。注册成功之后,你就将拥有一个微信帐号,你下次除了使用QQ帐号、手机号码登入之外,还可以使用微信帐号登入。

                 ⑤说完微信注册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微信都拥有什么独特的交友方式吧。

                 ⑥一:查看附近的人。微信将会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找到附近同样开启这项功能的人,使用户轻松找到身边正在使用微信的他们。这个距离在100-1000米之内,只要是开启了查看附近的人的微信用户,都能在列表中看到。也许,就因为这个功能,你就找到了心目中的TA。二:摇一摇。摇一摇是微信最独特也是最强大的交友方式。支持通过摇一摇手机找到同时也在摇手机的朋友。只要是在同一时间摇动手机的微信用户,不论你在地球哪一个角落,都可以通过这个功能认识彼此,非常强大。三:漂流瓶。微信支持扔漂流瓶匿名交友。相信大家对于漂流瓶都不会陌生,就是将自己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放入瓶子,将它扔进水里,等待有缘人拾取。微信还支持将语音放进漂流瓶,非常给力。漂流瓶可以让你将自己想说的话装进瓶子,扔进大海,等待有缘人拾取。基本上,微信的交友方式就是这三大类别了。当然,你也可以通过搜索对方的微信号进行添加。

              ⑦除了这几个给力的交友方式,微信还拥有很多辅助功能,比如QQ离线助手,微博私信助手等等。

              ⑧对于喜欢交友的朋友来说,微信绝对是一款神器。

              (1) 文章先概说微信的 _________,接着具体说明微信的 ________,最后具体说明微信的______。全文使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

              (2) 第⑥段中加下划线的“基本上”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第④段主要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8.

              台风的功与过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 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 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 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由于台风带来的狂风和暴雨常常会造成人类重大的生命或财产损失, 因此, 人们提起台风总是望而生畏. 然而多数人并不了解, 如果没有台风, 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 客观地说, 台风有过亦有功, 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 台风不来想台风”, 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盛夏时节, 我国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常严重干旱, 造成大片农作物干枯, 这时人们会盼望台风带来降水. 台风降水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的主要来源, 根据统计, 这些地方每年7 月~9 月有59% —76%的降水是台风带来的; 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 台风降雨量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 以上, 对改善上述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未来, 由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自然降水将越来越少, 而台风带来的暴雨性降水和丰富的风能资源量所占比重将增大.

              ③台风可调节地球温度, 维持全球热量平衡. 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 千米以上, 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 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 众所周知, 靠近赤道的热带、 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 气候也最为炎热.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 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 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 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 如果没有台风, 就会造成热带地区的气候更加炎热, 寒带地区则正好相反.

              ④台风一方面通过缓解高温酷暑, 节约了因防暑降温支出的生活用水和用电量, 缓解了电力的紧张程度; 另一方面也使大、 中、 小型水库蓄满水, 使水力发电机组正常运转, 从而节约了大量原煤; 而且台风登陆时陆地下垫面会迅速削弱其风速, 因此风害也被大大减轻, 甚至不再成害而可以被人们用于风力发电.

              ⑤台风过后海洋表面温度明显下降, 其原因是台风中心的低气压、 近海面的巨大风力和强烈的气流旋转迫使海浪剧烈运动、 海水上翻. 由于海水上翻, 海洋底部的浮游生物和营养物质会被卷上来, 鱼饵增多, 自然有利于鱼群生长.

              ⑥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益处外, 台风的气压会引发地面上无法察觉的“慢地震”, 使地壳中的能量逐渐释放, 避免产生大型地震. 慢地震是以数小时到一两天的时间, 用温和的断层滑动方式, 释放地底能量, 与一般 地 震 在 数 秒、 数 分 钟 间 产 生 剧 烈 的 震 动 方 式 完 全 不 同.2009 年6 月, 英国« 自然»杂志上刊发了我国台湾地区一个研究团队的论文, 该文首次将地震与台风这两种不同的自然灾害联系起来, 表明台风与慢地震具有相关性, 且台风发生其实有助于减轻地震带来的损

              害. 文中数据表明, 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地震活动上扮演了压力阀的角色, 会引发长时间而缓慢释放能量的慢地震, 这或许反而让台湾免于受到可能造成摧毁性灾难的大地震的侵袭.

              (选自« 百科知识», 有删改)

              (1) 根据文章内容, 说说台风有哪些“功”.

                                                                                  。

              (2)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 为什么?

              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 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

                                                                                  。

              (3) 下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急速旋转的热带气旋, 它像在流动江河中前进的涡旋一样, 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 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 

                                                                                  。

              (4) 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本文主旨的话, 并简述由此引发的思考.

                                                                                  。

            • 9.

              钟情向日葵 王本道

              ①立秋过后,下午四五点钟的阳光就开始零落稀疏起来,风透过窗纱送来阵阵隐约的凉意。隔着宽大的窗户,几株向日葵正在院子里挺拔而婀娜地闪烁着灼人的金黄,不经意抬头,也是满眼可以欣赏的风景。

              ②自从搬进这个院落,每年都要在窗前栽下几株向日葵,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向日葵度过了十几个春秋。

              ③在这段漫长而又真实的日子里,向日葵与我虽相对无言,彼此间却似乎已经形成一种神秘的默契。骄阳下巍巍然如华盖蔽日,酷暑中郁郁葱葱、生机勃发,窗口作画框,我每天享受着它们带来的恬静与清凉,纵有多少困顿与烦恼都如云烟尽消。

               ④向日葵是自幼就熟知的,但在很长的时日里,却对它熟视无睹,直到1968年下乡“插队”。插队的乡村地处辽南山区,我和其它五位男女同学同住在生产队长刘大爷家里。我们住的几间屋子的窗前,每年入夏以后就会有几株向日葵渐渐长开,宽大的叶子衬着金黄色的花盘——那是刘大爷精心替我们种下的。一株株向日葵,傲然挺立,光彩灼灼,流溢着农家生活的芬芳!

              ⑤插队三年,其实是一段孤独寂寞的时光,但窗前的向日葵减轻了我的苦闷。春天它似乎比所有花都显得沉稳,当各色春花相继绽开,漫山遍野花姿妖娆时,向日葵尚在默默地伸展着修长的枝干,滋润着硕大的叶片,悄悄然,不喧哗。直至入夏,它才渐渐孕育起圆圆的蓓蕾。从蓓蕾到绽出花瓣,又要相当时日。直到盛夏,一朵朵灿烂耀眼的金色葵花才圆满地绽开。向日葵的花期极长,从盛夏开到中秋,疏密有致的金色花瓣,宽大肥厚的心形叶片,与阳光同在。黄绿色的花盘中,细嫩如绒毛的花蕊似一个个柔软细腻的小生命,静静地享受着阳光的哺育。

              ⑥生长在我居所窗口的向日葵,让我一扫躁动而心情亮丽,雨中的向日葵则更让我心境舒朗。北方的盛夏,常常是一片乌云从天边掠过,接着便化作暴雨倾盆,众多娇嫩的花被“零落成泥碾作尘”,向日葵在雨中却能优雅地“伸出手掌”承接甘露,忘我地陶醉其中。风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叶片被雨水洗得发亮,安详而静美。这中间,有一种蓬勃朝气在潜滋暗长。

              ⑦年事渐长,阅历渐多,我在祖国的其它地方也发现了向日葵,仿佛你特别期盼某种事物时,就更容易让它从迷蒙的背景中凸现出来,更容易发现。到处都有它,一株,几株,一片……流动的光影和灿烂的色彩总让我神驰心醉。在东北和西北的广袤疆土上,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葵花田,似火的光影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际,倏忽让我想到身穿草绿色军装的士兵方阵,神采奕奕,时刻准备听从祖国的召唤。

              ⑧当年梵高画向日葵不知是蕴藏了怎样的思考玄机,但是几十年的生活经历,让我解读向日葵的生命奥秘时,愈加景仰它执著于太阳的精神,崇尚它安详静美而又雄姿英发的生机!

              ⑨有人说,“美是邂逅所得”。无论是对一个人或是一样东西,只有先入了心,才能真正入眼,“一见钟情”也因此而产生。从儿时对向日葵的熟视无睹,及至青年时代对向日葵的钟爱,邂逅美丽毋宁说是邂逅了热爱美丽的心灵线索。如今,许多人放逐宁静,四处寻找富裕而热闹的日子,农家院落里的向日葵也少觅踪影,而生活在城市丛林之中,我又时而为眼前的日新月异欢欣,时而渴望一个宁静的去处,便愈加在意窗前那点金色的葵花。

              ⑩每年照例栽下几株,只愿让自己的内心也长满宁静的向日葵,如原野,可诗意生存,淡泊写作。

              (1) 我钟情于向日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2) 第②段中“年复一年,我已同 我的 向日葵度过了十几个春秋”一句中加下划线的“我的”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文章第⑤段与第⑥段都写了向日葵对“我”心情的影响,角度有什么不同?

              (4) 第⑨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 在生活中,几乎各种花都有对应的“花语”。请你结合选文,参照下面栀子花、莲花的“花语”,给向日葵写一段“花语”。(不要求句式完全相同,40字左右)

              栀子花:喜欢此花的你有感恩图报之心,以真诚待人,只要别人对你有少许和善,你便报以全新的感激。

              莲花:喜欢此花的你是个谦谦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面对繁杂的尘世,往往能保持高洁的情操。

              向日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那些乡间的事物【贾维秀】

                 ①离乡人身后的乡村,美得像夹在经典著作里的一页页篇章,寂静、朴素、暗藏哲理。

                 ②风景的帷幕是从黎明前的第一声鸡啼拉开的。

                 ③星星的倦眼还眨在天空,乡村和四野依然沉睡,夜色中,蹲在鸡架上的鸡便开始在黑暗中“叽叽咕咕”酝酿,选择在一个怎样的时刻、以怎样的姿态去完成一天中最为风光的使命——让天惊让地动。

                 ④夜露滴落。晨风忽起。曙色微透。

                 ⑤“喔——喔——喔”雄鸡很抒情地开始了原声态的歌唱,那声音擦过暗夜,擦出金属般的质感,滑翔在村里村外,天空中就有了清而脆的高亢弧线。

                 ⑥村庄醒了。

                 ⑦谁家的门“吱呀”开了,院子里晃动着皮影般隐隐绰绰的身影。一扇扇门陆陆续续打开,街巷里有了脚步声,村外有了脚步声,田埂上有了脚步声,声音的涟漪一圈圈渐次荡开,叫醒了田野。

                 ⑧露珠爬在草叶上,自顾做着晶莹的梦,等待着在彩霞飘起的时候,走完色彩斑斓的一生,裤脚擦上去,梦就被带到了别处,至于留在了哪里,露珠自己知道。

                 ⑨大块的田地在村庄的远处,与邻村的土地相连。浩瀚的背景之上,人在其中不像是主宰,倒像是可以自由行走的一株株植物……

                 ⑩远离村庄的土地,不便溺爱,大多会种植一些皮实的大庄稼。它们在苍天的护佑下像一个个被放养的孩子,遇光即壮,见风就长。青青的玉米,怀揣籽粒,像孕身乍现的婷婷少妇,青涩中透着成熟,向外散发出裹不住的咄咄逼人的生命气息;红红的高粱,如同个子高挑的北方汉子,挺胸昂首,以最为流行的健康肤色,张扬着农家子弟的朴实;那些收敛很紧的棉桃,心怀锦绣却静静地挤在低处的枝头,悄然养心;那些收敛紧实的棉桃,往往禁不住阳光的诱惑,骤然打开了满腹白花花的心事。大地上的植物还有很多,有沉思的谷穗、埋头酣睡的红薯、土豆,一心向上的芝麻……

                 ⑾一些无所事事的豆荚也挤进了庄稼地里:黄荚里是黄豆,白荚里是红豆、豇豆,那些状如乌鸡爪的黑荚里藏满了密密实实的绿豆。

                 ⑿穿行在庄稼地里的除了人,还有一些活物,停停歇歇日夜鸣唱的是蛐蛐儿,不声不响跳来跳去的是蚂蚱,蚯蚓在土下潜行,蝴蝶在花香里振翅,一些鸟儿不属于土地,它们如过客飞来逗留,又迅速离去,不知想了些什么。

                 ⒀园子散布在村庄四周,各家都有,多种些时令蔬菜。由于离家近,抬腿即到,闲不住的庄稼人就把一些细碎的心思绣花一样用到了这里。几畦绿菜,用栅栏一围,竟有了观赏的味道。村子里消失的水井,在这里还能看到。辘轳架在井上,老人摇着辘轳。一桶桶井水顺着垄沟流进了菜地。小孩儿兴奋地划拉着沟里的清水,偶尔与老人一问一答。这场景最接近田园的味道,也最容易走进离乡人的梦境。

                 ⒁如今的离乡人越来越多,他们纷纷去寻找理想中的天堂,外面的天堂不知是否能找到,可他们忘记了,他们离去的地方就是天堂。在他们离去的地方,花自然地开,果自然地熟,老老少少自然地生活,一切都遵循着亘古的秩序。

                 ⒂暮色中,老牛甩着尾巴隔着野地里的酸枣棵、野葡萄、奶秧子、野蒿子、蒲公英、狗尾巴草,回望着一株欢实的搭在高处的粉红色的牵牛花……然后,悄悄地装进每个离乡人的行囊。

              (1) 本文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请仿照示例,列举至少三类构成这幅田园风光图的“事物”(不得列举示例中的“事物”)。

                 示例:清脆高亢的鸡鸣。

                                                                                            

              (2) 作者为什么说“浩瀚的背景之上,人不像是主宰,倒像是可以自由行走的一株株植物”(第9段划线句子)?

                                                                                            

                                                                                            

              (3) 分析第10段划线句子的写作特色及作用。

                                                                                            

                                                                                            

              (4) 通观全文,作者眼中的“天堂”有些什么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