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从蝴蝶效应到人工智能

              李二友 杨艳梅

              ①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体现出马蹄铁上丢失的一枚小小的铁钉最终导致了一个帝国的灭亡。在我国,古人也普遍认为一个微小的改变就会对未来产生很大影响。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说过:“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在儒家经典《礼记·经解》中也有记载:“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这些都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个小小的变化就会带来全局的输赢,因此我们要处处谨小慎微,要从小处消除隐患。

              ②这一现象与蝴蝶效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蝴蝶效应是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在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方程式时提出的“非线性”理论。由于描述气象系统的吸引子的“形状”往往都呈现出类似蝴蝶的图案,这就有了“蝴蝶效应”的称谓。这种效应更为诗意和普遍的阐述是:“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类似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论,每件事情有形或无形地联系在一起,一次改变会引起后面很多事情的改变。

              ③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说明任何事物在其发展道路上都存在不可测的“变数”,一个非常细微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

              ④因此有些小事可以糊涂,但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便不能糊涂。蝴蝶效应其实是一种混沌效应。具体说来,是缘于它的最终“吸引子”(一个系统在经过时间无限长后的最终归属)。在未发现混沌现象之前,科学家认为自然界的所有系统的“吸引子”只有两种:或是一个固定点(例如:一个皮球被踢出去之后,最终会停止到一个点);或是椭圆(例如:两个天体运行在椭圆轨道上,始终保持一种互相吸引)。但是,洛伦兹通过计算发现,计算的结果对参数的初始值非常敏感,即使两个初始值只是相差到小数点后的第6位数,计算结果也相差巨大,因此说气象是很难准确预测的。

              ⑤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仅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蝴蝶效应”一词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许多领域的热门词汇。它不仅应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社会学及心理学等领域,还可应用于经济学和数学,就是在我们熟悉的电影业中也有涉猎。

              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影界人士对蝴蝶效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些作者将蝴蝶效应表述为一种人生的幻象,也就是一些人展现出对初始值格外敏感的人生。假如人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回溯到过去,如果改变了过去的一个(初始值)点,则会改变这些人的人生历程,甚至会改变现有的世界。一些导演在创作上都试图从时间长河中改变一点,并对此进行情节上的大肆渲染,再将这些回归到历史的激流中,这种手法让观者大呼过瘾。像《大话西游》《寻秦记》《步步惊心》和《达芬奇密码》等影视作品中都有这样的设计。

              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从一种只是进行机械运算的机器发展成为无所不能、甚至可以穿戴的技术产品,未来还会逐渐成为人体的一部分。计算机运行的逻辑基础就是二进制的0和1,经过无数次的分形迭代后,可以组合成人们现在已经看到的无所不能的计算机世界。既然计算机的基础是0和1,那么计算机程序对于初始值的敏感程度更甚(不是0就是1)。人们在尝试寻找出一条分形迭代N次之后的路径的难度可想而知。

              ⑧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人们又开始借助计算技术重操“旧业”——定制未来的思想。这次要启用“人工智能”或者用机器替代人,或人工和机器相结合,以实现机器在规定的程序动作外可以自我学习,自我复制,甚至自我进化,从而可以达到某些高级动物的智能。

              ⑨不过,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仍然是横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口。另外,人们要想创造人工智能,必须保证初始值的正确。如果初始值的设置有问题,以后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甚至南辕北辙。如果能找对方向,未来通过计算机的超高计算能力,会使发展的路径更加顺利一些。当前,我们的时代似乎就处在寻找人工智能的初始值的节点。

              ⑩当然,最令人们感到有诱惑力的是:人类是否可以采用改变过去的方式来改变未来呢?不同时期的科幻电影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2004年上映的《蝴蝶效应》里,尽管主人公不断做出努力,还是逃不出“宿命”的安排。而在2014年的大片《明日边缘》里,人类通过自我学习、自我进化,最终改变了人类的未来。在电影《源代码》中,主人公可以反复“穿越”到一名在列车爆炸案中遇害的死者身体里,在一次次地“穿越”中最终寻找到元凶,阻止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恐怖行动。在现实中,人类要变被动为主动,找到正确的初始值,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设计未来,我们期待着人类即将进入的又一个新的进化分支。

            • 2.

              (二)会努力是一种本事

              陈鲁民

              ①我在大学任教,常有学生跟我探讨学习方法问题。有学生问:“我学习一向很努力,从不逃课,也不睡懒觉,花在读书上的时间并不比别人少,可为啥学习成绩总也上不去?”我就提醒他,可能学习方法有问题,你肯努力很可贵,还要学会怎么样去努力,不妨看看班上那些学霸是怎样学习的。

              ②我认识不少作家,他们创作一直很勤奋,写了几十年,把人家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写书了,可是一直没写出大名堂。冷眼旁观,究其原因,他们确实足够努力,却不会努力,譬如创作方向不对,写作方法保守,选题陈旧,不善于借鉴,不注意充电,只是闷头去写,结果费劲不小,收获太少,始终在三流作家的队伍里打转转。可见,努力固然是成功之基,但不会努力就好比在沙滩上盖大楼,任你怎样折腾也不会奏效的,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肯努力的人多如恒河之沙,成功的人却寥若晨星的原因。

              ③人常说“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结果远非如此。有的人确实是耕耘与收获成正比,立竿见影,汗洒在地上就见果实;有的人则付出五分、七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甚至颗粒无收。差在哪里了?差在不会努力上了。

              ④不会努力的人,不注重方法,只知道使蛮劲,因而效率不高。譬如学习,悬梁刺股作为一种刻苦精神值得肯定,但作为方法则不敢恭维,都已经困倦到那种程度了,再学习还有效果吗?还不如好好休息,养精蓄锐,再去高效率地学习。反之,那些会学习的人,并不搞疲劳战术,该玩就玩,该睡就睡,因为方法得当,事半功倍,不显山不露水就成了别人遥不可及的学霸。

              ⑤不会努力的人,不注意方向,往往是一条道走到黑,看着执着,其实南辕北辙,最后白忙一场;会努力的人,善于变通,不认死理,既埋头拉车,又抬头看路,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一旦发现方向不对,会及时进行调整,以顺应形势,与时俱进,做高效的俊杰。“飞人”博尔特,曾学过唱歌、板球、跳远等,后来他发现这都不是自己的长项,再努力也难出佳绩,就毅然改练短跑,结果仅练了两年,他的努力就使他脱颖而出,大放异彩,成了奥运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

              ⑥不会努力的人,不善于总结,虽然不吝惜汗水和时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却效率欠佳,读书就死读书、读死书,做事喜欢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常在竞争中败北;会努力的人,爱动脑筋,勇于创新,不做无用功,尤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他们也可能会打败仗,但绝不会在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⑦不会努力的人,不集中精神,无论学习还是做事,心猿意马,注意力分散,看似很努力,其实是心不在焉,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会努力的人,干什么都全神贯注,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十二分的认真,十二分的执着。丰子恺谈到老师弘一法师时说,他为什么能在音乐、绘画、书法、诗词、佛教那么多领域里都做到极致,原因无他,就是倾情投入,决不分心。

              ⑧“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论是努力学习还是努力工作,都是一种美德。但现实生活中肯努力的人很多,会努力的人很少,而成功女神只青睐那些会努力的人。因而,每个渴望事业有成的人,不仅要肯努力,还要会努力、善努力。必须懂得这个道理:肯努力是一种态度,会努力是一种本事,肯努力加上会努力,方可踏上成功坦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