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算是向成熟迈出第一步。
              B.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C.扬州境内湖泊众多,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自北向南沿运河依次排列。
              D.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 2.

              明年我回家(作者:何建明)

              十年前父亲患绝症,永远离开了我们。没有了父亲的家,此后我们不愿再像以前那样每年回到那座围墙内的小楼里。母亲一人独守这空荡荡的房子也不合适,妹妹便将她接到自己家住。

              然而,母亲虽住女儿家,却总是隔三差五地要回老宅去。“她不听的!风雨无阻!”妹妹经常在电话里向我抱怨。听多了,有时我也会假装生气,在电话里“责令”母亲不能再没完没了往老宅跑了,尤其不能开那“碰碰车”(后来改成电瓶车),但母亲依旧我行我素。

              那天,夜幕暗淡的灯光下,陪母亲回老屋,姗姗而行在故乡的小路上,观现忆往,别有一番滋味和感慨。

              到了自己家的院子,母亲掏出钥匙,很用力地将“铁将军”拉开——那大门很重,母亲用力时整个身子都往上“跳”了一下,有点“全力以赴”。我忙伸手帮忙,却被母亲阻止:“你挪不动的!”她的话,其实更让我心痛:我一个大男人挪不动,你一个八十五六岁的老太太怎么能挪得动呀!

              看完前院的桂花树、后院的柿子树,母亲带我进屋。母子俩事先没说一句话,却不约而同地进了楼下一间放置我父亲骨灰和遗像的房间。

              “阿爹,小明回来看你了!”父亲含笑地看着我们,只是那笑一直是凝固的——那是他相片上的表情。呵,十年了,只是一转眼的工夫!那一年,我带着去采访华西村吴仁宝的任务,顺道赶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当时他无力地朝我挥挥手,说:你的事不能耽误,快去写吧。吴仁宝是我熟人,我们都是干出来的……这一年,父亲走了。七年后,他的熟人吴仁宝也走了。

              三鞠躬后,我为父亲点上一支香烟,再插上一把母亲点燃的香放在祭台上……我忍不住哽咽起来,像少时在外受了委屈后回到家的孩子。

              “走,看看你的房间。”母亲怕我太伤感,一把拉我上楼。

              其实从进门的第一眼,我已经注意到:所有的房间内,无论是墙,还是地,无论是桌子椅子,还是沙发,甚至电话机,都与我以前在家里看到的一模一样地放在原位,且整齐而洁净。“还这么干净啊!是你经常擦洗的?”

              母亲含笑道:“我隔三差五回家就干这些事,把所有的地方都擦一遍……不要让你爹感觉没人理会他了,也好等你们回来看着舒服。”

              母亲最后把我领进我的房间,一张宽宽的床上,上面盖着的是我熟悉而陌生的黑底花被面,被子的夹里是土布,那土布是母亲和姐姐亲手织的,摸上去尽管有些粗糙,但它令我脑海里立即闪现出当年母亲与姐姐在织布机上日夜穿梭的情景……床边是一排梳头柜,也叫书桌,上面的相框内,是父母引以为自豪的他们的儿子在部队时当兵、当军官的照片,以及与他们的合影。那个时候,我们全家人多么幸福,好像有我这个当小连级干部的军官就知足了!

              “看,里面全是你的书……”母亲拉开一个个抽屉,让我看。令我惊喜的是,它们多数是我早期的作品,有的我早以为遗失了。母亲一边唠叨着,一边弓着腰,开始翻箱倒柜。“这是你的衬衣,没穿两次。”“这件棉衣,是那年冬天你回家时特意给你缝的。” “看,这是你爹让你从部队拿回来的解放鞋,还是新的,他都没来得及穿……”快二三十年了,母亲竟一件不少地将我曾经用过和我孩子用过的衣物,一样样保存得如此完整、完好!

              “你看这个……”母亲从一个包袱里拿出一个暖水袋,说:“还记得那一年你们第一次春节回家,我给小孙女买的这个暖水袋吗?”

              “记得!怎么不记得呢!”我一把抓过暖水袋,摸了又摸,眼睛很快模糊了……那一年冬天,我带女儿回家探望父母,遇上特别寒冷的天气。南方没有暖气,屋子里跟冰窖似的,她奶奶急得不行,半夜打着手电去镇上敲商店的门,硬是让人家卖给她一个暖水袋。不想回家途中,雪路很滑,母亲连摔了好几跤,卧床几天后方康复。

              “倒上热水还能用。啥时你带我孙儿们回来?”母亲顺势拿过暖水袋,认真地看着我。“他们都回来你也不用担心,我这里啥都有……”母亲像变戏法似的,又从柜子里拿出两个暖水袋,还有电热毯、铜热炉和夏天用的凉席、毛巾被、竹扇……一年四季所用物品,应有尽有。我吃惊地张大嘴巴。母亲喃喃道:“你们要回来,这些都能用上。”她抱过一床棉被和床单,放在我手上。

              棉被软软的、暖暖的,像刚从太阳底下收进屋似的……我顿觉有一股巨大的热流涌进我身,然后融入血液,一直暖到心窝。

              就在这天晚上,我异常庄重地对母亲说:“妈,我现在懂了。”

              母亲惊诧地看着我:“你懂啥了?”

              我说:“明年我就回家来!”

              母亲有些不安地笑了。这时,她的双眼闪着泪光……

              (选自《读者》2018年第2期)

              (1) 第二段中“然而,母亲虽住女儿家,却总是隔三差五地要回老宅去”,后文有哪些内容与此形成照应?

              (2) 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四段中的划线句子。

              (3) 文章中十一次运用了省略号,请结合其中一处分析其在塑造人物形象或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4) 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母亲的形象特点。

              (5) 文章结尾“我”对母亲说现在懂了,联系上下文,“我”到底懂了什么?结合现实,谈谈“懂”的意义。

            •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济南的冬天》)
              B.那鹅就不然: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白鹅》)
              C.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么。(《海燕》)
              D.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最后一课》)
            • 4.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 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采用了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3) 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两条:① 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其依据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

              (4) 第④段文字中引号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文字中括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第②段文字中加横线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不闻。  
              B.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问我:“这人怎么了”?
              C.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D.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 6.

              下列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B.“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C.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中学生阅读》题词: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
              D.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 7.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蓝梦谷太美丽了,”她兴奋地说,“我还会再来!”

              B.我按照中学课本里的内容,在科普报刊上寻找公式定理背后的故事,分类剪贴了数学呀、物理呀、化学呀、生物呀等几大本。

              C.怎么可能不来?谁决定的?你吗?没搞错吧?

              D.“创卫工作”让鄂州市悄然蜕变:社区环境舒适清爽,地面干净整洁,马路上流动摊贩不见了,商铺店面靓丽一新。
            • 8.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B.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 9.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材料上的批示: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B.我市低保条件为: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230元的居民,不论其年龄、职业、单位性质,都可以申请纳入低保范围
              C.“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D.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王者荣耀”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
            • 10.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多么令人心醉呀!那一片秀丽恬淡的自然风光。
              B.谈到怎样教育青少年一代?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这位教育家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C.农谚说:“谷雨前后,栽瓜种豆”。
              D.生活像一面镜子:你朝它笑,它也朝你笑;如果你双眉紧锁,向它投以怀疑的目光,它也将还你同样的目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