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折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

                      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在古代诗词中,“杨柳”经常用来借表离别伤感之情,例如本诗就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B.  我们学过的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此夜曲中闻折柳”,表达的也是离别之伤感。

              C.  “春风”在古诗词中经常用来表欢快的场景,所以,本诗中也有欢快愉悦的情感存在。

              D.  在古代,“君”是对人的一种尊称。

              E.  “惟有春风最相惜”中的“惜”是“哀伤”的意思,与“落叶而惜秋”中的“惜”意境一致。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 2.

              村 行

              北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②晚簌:指秋声。簌,大自然的声响。③原树:原野上的树。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菊初黄”间接交代时令是秋季,以“山径”间接点明地点是山间小路。
              B.颔联耳闻“有声”与目睹“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
              C.诗人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景图。
              D.全诗描写了诗人在村中的所见所感。
            • 3.

              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 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

              (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做简要赏析。

            • 4.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下面对这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 5.

                                                                                                                     来鹄①

              千形万象竟②还空,

              映水藏山片复重③。

              无限旱苗枯欲尽,

              悠悠闲处作奇峰。

              【注释】①来鹄(hú):即唐朝诗人来鹏,今江西南昌人。②竟:到底,终于。③片复重:形容云一会儿轻云片片,一会儿重重叠叠。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写作对象是云,诗人关注的是云,自然应当将描摹云形象的句子放置首位。

              B.诗人先用“千形万象”将夏云描写得活灵活现,给读者设置暴雨即至得悬念。

              C.第三句介绍背景,便于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得对照,以取得更加强烈得艺术效果。

              D.第三句明显蕴含焦虑、怨愤之情,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这样安排使行文跌宕有致。
            • 6.

              阅读张耒的《夏日三首(其一)》一诗,完成下列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注释:(1)檐牙:屋檐如牙齿一般。

              (2)蝶衣:蝴蝶的翅膀。 晒粉:蝴蝶的翅膀上多

              (3)落落:稀疏的样子。

              (4)嘈嘈:杂乱的声音。

              (1) 请简要赏析颈联“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的妙处,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人情感是丰富而细腻的,结合诗句,说说你读出了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下列各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属于近体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歌的诗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二联中的“潜”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餱粮:hòu liáng干粮,食粮。插:也同“锸”。铁锹。

              (1) 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2) 这首诗的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 9.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 这首诗写了_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____________词语可以看出。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对《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使人感受了战场气氛,又看到了雄壮威武的阵容:“点兵”二字也透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D.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上阕与下阕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界限,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打破了常规的分阕写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