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塞下曲(其一)

               [唐]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 2.

              对以下两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①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②不见下渝州。

              【注】①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②君:作者的友人。

              A.《峨眉山月歌》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B.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C.《峨眉山月歌》以记叙为主,诗人见月怀人,借月抒情,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D.《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 3.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 4.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 5.

              山居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 6.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②半落青天外,一水③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凤凰台:在南京凤凰山。此诗一说是天宝年间,作者奉命“赐金还山”,被朝中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三山:山名,在南京市长江边。③一水:指秦淮河。

            • 7.

              对下面两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是( )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望蓟门

                                 唐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萧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A.李贺的这首乐府旧题诗,以浓艳斑驳的色彩再现了将士们在边关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
              B.祖咏的七言律诗,紧扣一个“望”字,以“烽火”承“危旌”,以“云山”承“积雪”,呈现出辽阔雄伟的景象,盛唐之豪迈溢于言表。
              C.这两首诗都以边关战事为叙事抒怀之本,都有慷慨豪迈凄凉悲伤之意境。
              D.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引用典故的艺术手法,抒发了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情怀。
            • 8.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①,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①促织:俗称蟋蟀

              (1)赏析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9.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梅花醉。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李清照在抒情时善于将无形的内心感情通过有形的外部动作表现出来。本词中“插”“挪”等词语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 10. 古诗鉴赏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①东南坼②,乾坤③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④关山北⑤,凭轩⑥涕泗流。

              【注释】①吴楚: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②坼:分裂。③乾坤:指日、月。

              ④戎马:指战争。⑤关山北:北方边境。⑥凭轩:靠着窗户。

              (1)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象?

                                                                                           

              (2)联系颈联、尾联,试分析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