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时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 2.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始为悲愤,终为高亢,感人至深。
            • 3.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中,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第三、四句中,“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割昏晓”三字则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写到了极致。
              C.第五、六句中,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心胸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D.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作者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由远望写到近望,再写到凝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抒发了登上泰山之巅的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4.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释】①梦得:刘禹锡,字梦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禹锡任太子宾客分司,白居易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擎友更为心心相印了。②七十欠三年:白居易、刘禹锡都生于公元772年,写此诗时两人都67岁。 ③征:征引,指行酒令的动作。④雅令:高雅的酒令,自唐以来盛行于士大夫间的一种饮酒游戏。

              (1) 下面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面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诗题中的“闲饮”抒发了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表现了诗人的满足与兴奋之情。
              B.颔联使人想象到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的情景。
              C.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将题中旨意写足。
              D.尾联一个“共”字体现出两位老友真挚热烈的情感,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均悲伤无法排解,同样想以酒解闷。
            • 5.
                           竹里馆
                       王维 (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鹿柴
                         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下列对这两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
              B.《竹里馆》这首诗通过“幽篁”、“深林”、“明月”等一系列意象的组合,显示了一种极端清幽之境, 抒的是悠然自得之情。
              C.“幽篁”与“深林”是静态的背景,“弹琴”与“长啸”是动态的音乐,“独坐”是清寂默然的,“来相照”的明月则是流动有情的。如此动静交感,以动衬静,便创造完成了一种空灵幽远但又不乏尘世喧嚣的艺术世界。
              D.“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样的画面:夕阳透过树隙映入幽深的山林之中,繁茂的树木以及树木丛中潮湿土地上的一片片青苔,与柔和的晚霞相互辉映,构成一幅绚烂迷人的景色。
            • 6.

              村 行

              北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②晚簌:指秋声。簌,大自然的声响。③原树:原野上的树。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菊初黄”间接交代时令是秋季,以“山径”间接点明地点是山间小路。
              B.颔联耳闻“有声”与目睹“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
              C.诗人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景图。
              D.全诗描写了诗人在村中的所见所感。
            • 7.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下面对这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 8.

               江上渔者①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②爱鲈鱼③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小、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的意思是江上以捕鱼为生的人。 
              B.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C.次句写岸上来往的人,只想着鲈鱼的美味 。 
              D.后二句写捕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随意闲适。
            • 9.

              江楼月[]

              白居易(唐)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这是诗人写给好友元稹的一首赠答诗。元和四年(809)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东川,离别正在京任翰林的诗人。诗人遂作七律《江楼月》与之。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诗人见月的伤别:月儿这样圆满,我与朋友却将要话别.
              B.颔联以“一宵”言“相亿”时间之长,以“潜”表深思的神态.
              C.颈联中的“谁料”进一层表现出“若知如此,就该早寄诗抒怀,免得尝望月幽思之苦”的含义;“正当”表现出诗人与元稹推心置腹的情谊.
              D.尾联以“共语”和“同悔”表示出双方思念的情思是样的深沉.
            • 10.

              《乡愁》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主题深刻,抒写了在特殊年代、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漂泊到孤岛上的游子因海峡阻隔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情怀。

              B.这首诗具有独创的意象,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并列起来,抒发了乡关之思、怀亲之念、爱国之情。

              C.这首诗构思精巧,用表时间顺序的词语来结构全篇,层层深入,层层铺垫,在最后一节,才将思念大陆的感情推向高潮。

              D.这首诗形式完美,节与节之间对称和谐,具有整体美;相同句式的反复使用,使诗的脉络清楚,具有旋律美;精选的数量词和叠词的使用,低回往复,抑扬顿挫,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