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蒹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意味隽永,充分表达了诗人执著而细腻的思想感情。
              B.《蒹葭》诗分三章,熔写景、抒情于一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情调。
              C.《蒹葭》“兴”的特点突出。“蒹葭”“秋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蒹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全诗不着一个“思”字,然而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无边的痴情和喜悦。
            • 2.

              对《望岳》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这首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和祈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天地钟情于泰山的神奇和秀美,山南山北,明暗不同。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 3.

              对以下两首古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①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②不见下渝州。

              【注】①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②君:作者的友人。

              A.《峨眉山月歌》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B.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能够把诗人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C.《峨眉山月歌》以记叙为主,诗人见月怀人,借月抒情,抒发江行思友之情。
              D.《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 4.

              浣溪沙

              (宋)张孝祥①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③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此词调名下,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②鞘(shāo):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③澹(dàn):恬静安然的样子。

            • 5.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注】①谭嗣同(1865—1898),汉族,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戊戌六君子”之一。本诗写成时诗人才17岁。②终古:久远。 ③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 6.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 7.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①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剩南②陌碾作尘。

                 【注释】①陂,池塘,水边。 ②陌,田间小路。

            • 8.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 9.

              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C.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D.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 10.
              阅读词句,完成1—2题。

              破 阵 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 对这首词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醉里”二句写了一个梦境,描写了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形象。
              B.“八百里”二句,生动地描写了边塞将土们的宴饮和娱乐生活,反映了将土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C.“了却”二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道出词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大业,赢得青史留名的理想。
              D.末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迫下,收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