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送项判官

              北宋·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 华簪常得从鸡翘

              【注释】①泥滑滑:山鸟鸣。 ②青衿:出自《诗经》:“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③白璧招:典出“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即以白璧招聘。 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写出送别时所见的景物,“断芦”和“落枫”点明时间是深秋季节。
              B.颔联着重写渡口离别时所见到的景色,写情写景。

              C.颈联写诗人与项判官的交谊和项判官的为人。
              D.结尾两句是临别赠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良好祝愿。
            • 2.

              阅读《蒹葭》,完成下列题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 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 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中的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此诗属于“风”的部分。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反映主人公内心的情感特点。
              C.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代指京城长安。

              对诗歌赏析不正确一项是_____

              A.《城东早春》写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热爱。
              B.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
              C.②句是对早春景色的概括的描写。      
              D.③④句一转,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
            • 4.

              村 行

              北宋•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注】①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②晚簌:指秋声。簌,大自然的声响。③原树:原野上的树。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菊初黄”间接交代时令是秋季,以“山径”间接点明地点是山间小路。
              B.颔联耳闻“有声”与目睹“无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富有情趣。
              C.诗人在前六句诗里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景图。
              D.全诗描写了诗人在村中的所见所感。
            • 5.

              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下面对这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 6.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 7.

              《乡愁》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主题深刻,抒写了在特殊年代、特殊的政治背景下,漂泊到孤岛上的游子因海峡阻隔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情怀。

              B.这首诗具有独创的意象,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并列起来,抒发了乡关之思、怀亲之念、爱国之情。

              C.这首诗构思精巧,用表时间顺序的词语来结构全篇,层层深入,层层铺垫,在最后一节,才将思念大陆的感情推向高潮。

              D.这首诗形式完美,节与节之间对称和谐,具有整体美;相同句式的反复使用,使诗的脉络清楚,具有旋律美;精选的数量词和叠词的使用,低回往复,抑扬顿挫,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 8.

              (二)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 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诗句不属于边塞诗的一项( )
              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廓  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以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景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孤寂、感伤、前路茫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 9.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虚写想象之景,表现了大海吞吐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
              B.“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句可理解为:杨花落尽杜鹃啼叫,诗人听闻王昌龄被贬至偏远地区。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既为写景之句,又充满哲理,寓意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此句中“人家”为实写眼前别人家中团聚的温馨场景,从而对比反衬,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 10.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的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