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各项对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别踩,我怕疼”(“爱护草坪”公益广告)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表现小草柔美的身姿、娇贵的情态。
              B.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如“鱼塘”“公里”“自然”“包袱”。
              C.“令尊”“垂爱”“家君”“斧正”都是敬词。
              D.“奢侈”“ 思想”“谁”“ 惦念”分别是形容词、名词、代词和动词。
            • 2.

              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古诗文中常用社稷、桑梓、汗青、须眉分别指代国家、家乡、史册、女子。
              B.词起于唐,盛于宋,又叫“诗余”“长短句”,词有词牌,词牌与词的内容有关。
              C.《江城子》《武陵春》《望江南》《天净沙·秋思》《渔家傲》都是词。
              D.《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选自纪传体史书《史记》、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纪传体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 3.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皆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B.“五体投地”中“五体”指双手、双膝和头;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八两”中“八两”即半斤;“点卯”一词因我国旧时政府机关在卯时查点到班人员而得来。
              C.《骆驼祥子》《红高粱》《威尼斯商人》《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分别是老舍、莫言、莎士比亚、契诃夫。
              D.“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陶渊明因其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聊斋志异》因作者蒲松龄的书斋“聊斋”而得名。
            • 4.

              下列文学常识或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叙写的是童趣;有的沉重,如《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则是社会的病态。
              B.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又称“弱冠”。冠,帽子,指代成年。
              C.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与朱元思书》的“书”是指书信。
            •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联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应、平仄相协、意义相关,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是西湖岳坟联。
              B.“胡天八月即飞雪”,“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在我国古代专指匈奴。
              C.“飞来山上千寻塔”中的“寻”与“方七百里,高万仞”中的“仞”都是古代长度单位。
              D.“春蚕到死丝方尽”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李贺的“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中“柳与”“留”谐音,表达依恋与不舍。
            • 6.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春分、雨水、惊蛰、清明、冬至都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
              B.《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综合性的笔记体巨著,总结了北宋以来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课文《以虫治虫》反映的是农业生产上的生物防治。
              C.《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记录者是孔子和他的弟子。这本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D.《天上的街市》借助联想和想像,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7.

              在《论语全解》这本书中,第十六篇是什么? ( )

              A.为证篇
              B.子路篇
              C.季氏篇
            • 8.

              下列句子的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B.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在中国,有腊八节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C.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已二十。
              D.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同时也是农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的最佳时节。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 9.

              成语“迁都屯田”是谁提出来的(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汉献帝
            • 10.

              成语故事“合纵抗秦”与“连横亲秦”讲的是哪两个人的故事( )

              A.孙武和庞涓
              B.张仪和毛遂
              C.苏秦和张仪
              D.苏秦和甘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