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岳阳楼记(选段)

              范仲淹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1)连月不 (   )  

              (2)春和明(    )

              (3)静影沉 (   )  

              (4)酒临风(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文:                                                                        

              (2)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                                                                        

              (3) 这两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

              答:_                                                                        

            • 2.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②箝(qián):夹住。③喙(huì):嘴。
              (1) 解释加横线的字

              ①赵伐燕

              ______

              ②以大众

              ______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2) 甲文中“_____”和乙文中“______”都写出了“盗窃乱贼而不作”的安宁现象。

              (3) 孔子主张的“大同社会”与老子追求的“小国寡民”有什么共同点?

            •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卫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鞅乃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罢而孝公怒景监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监以让卫鞅。卫鞅曰:“吾 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后五日,复求见。鞅复见孝公,语益愈,然而未中旨.罢而孝公复让景监,景监亦让鞅。鞅曰:“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请复见鞅。”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罢而去,孝公谓景监曰:“汝客善,可与语矣。”鞅曰:“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诚复见我,我知之矣。”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
              (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卫鞅:商鞅。②因:凭借。③让:责备。④帝道:尧、舜的治国之道。⑤中旨:合心意。⑥王道:以仁义治天下的治国思想。⑦霸道:指以武力、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的政策。
              (1)解释下面句中划横线的词语。
              ①吾 公以帝道
              ②语数日不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
              ②诚复见我,我知之矣。
              (3)从选文看,商鞅是个怎样的人?
            • 5.

              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资。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问之,亦假本①者。翁诺之。至家,适几②上有钱数十,少年即以手叠钱,高下堆垒自如。翁谢去,竟不与贷资。或诘其故,翁曰:“此人必善博,非端③人也。所熟之技,不觉形于手矣。”访④之果然。

              【注】①假本:借贷(经商的)本钱。②几:矮小的桌子。③端:正直。④访:询访。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的意思。

                 (1)适( )         (2)或( )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一日出,有少年从马后。

              (2)翁谢去,竟不与贷资。

              (3) 富翁是如何看出这少年好赌的?(用原文的话作答)
              (4)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 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 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 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②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③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 这是一篇赠序,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 7.

              一知半解

              宋人有学者,三年反而①名其母②。其母曰:“子学三年,反而名我者,何也?”其子曰:“吾所贤者无过尧、舜,尧、舜名。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今母贤不过尧、舜,母大不过天地,是以名母也。”其母曰:“子之于学者,将尽行③之乎?愿子之有以易④名母也。子之于学也,将有所不行乎?愿子之且以名母为后⑤也。”


              【注释】①而:却。 ②名其母:直呼他母亲的名字。③行:实行。④易:改掉。⑤延缓、延后。

              (选自《战国策·魏策三》

              (1)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线的字。

                (1)吾所者无过尧、舜 贤:__________

                (2)是以名母也 是以:__________

              (2)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所大者,无大天地,天地名。


              (3) 题目“一知半解”是对文中宋人的讽刺,它讽刺了宋人的什么?

            • 8.

                     王祥事母

              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①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zhuó)②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注释】①恒:经常,常常。②斫(zhuó):用刀斧砍 

              (1)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                                                            

              ②既还,知母憾之不已                                         

              (2) 选文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 9.

              【古文阅读】

              【甲】

              ①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②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

              段太尉①在泾州为营田官②。泾大将焦令谌③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④,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⑥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⑦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节选自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注释】①段太尉:即段秀实,唐朝名臣,死后追究赠太尉,谥“忠烈”。②营田官:掌管屯垦的官员。③焦令谌(chén):人名。④巽(xùn):同“逊”,这里指委婉。⑤判:状纸。⑥舆:抬。⑦衣:包扎。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将哀而生之乎?

               译文:                                          

              (2)“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

              译文:                                           


              (2) 【甲】文作者柳宗元和【乙】文中的段太尉都关注民生、同情百姓,请结合两文画线的句子,说说他们关心百姓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 10.

              纸上谈兵

              (西汉)司马迁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③,而括易言之④。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⑤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⑥之。

              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注释】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兵,死地也:佣兵打仗,是非常危险的事。④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⑤锐卒:精锐之兵。⑥坑:活埋,动词。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

              (2)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