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刻舟求剑》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⑴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__________   ⑵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止:__________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简要概括。

            • 2.

              贺父献金

              贺仁杰,字宽甫,京兆人。父贲,有材略,善攻战,数从军有功。尝治室于毁垣中,得白金七千五百两,谓其妻郑曰:“语云:匹夫无故获千金,必有非常之祸。”时世祖以皇太弟受诏征云南,驻军六盘山,乃持五千两往献之。世祖曰:“天以赐汝,焉用献!”对曰:“殿下新封秦,金出秦地,此天以授殿下,臣不敢私,愿以助军。”且言其子仁杰可用状,即召入宿卫。

              (1) 解释下列加横线字

              (1)有略(    )    (2)从军有功(  )  (3)匹夫(   )

              (2) 翻译下列句子

              1.时世祖以皇太弟受诏征云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天以授殿下,臣不敢私,愿以助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你简要评价下贺父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吏·欧阳修传》)

               [注释]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②治:处理。③废:放下。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

              (1) 解释下面的词。

              (1)尝(   )

              (2)狱(   )

              (3)生(   )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闻而服之终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 翻译下列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甲】段描绘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释盗遗布

              陈寔,字仲弓,太丘长。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俄闻自投地,伏罪。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I)解释文中加横线的字。

              (1)为( ) (2)训( ) (3)乃( )

               (II)翻译下列句子。

              (1)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请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并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 7.

                                                          三冬文史足用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①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②者以千数,其不足采③者辄报闻罢。朔初来,上书曰: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      

              (选自《汉书·东方朔传》)

              【注释】①不次:不差。②炫鬻:夸耀,兜售。③采:采用。

              (1) 

              解释加划线的词语
              天下(          )   三冬文史 用(        )

              10.翻译句子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


              (2) 

              11.东方朔的上书与其他人的上书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他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3) 

              12.从"三冬文史足用"一句中,我们可以发现东方朔在求学时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他的成就给正在读书的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 8.

               正午牡丹

              欧阳公①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②精粗。丞相正肃吴公③,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④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其:它,指古画。③正肃吴公:即吴育,北宋丞相,他谥号为“正肃”。④披哆(chǐ):下垂散开,此处指花朵蔫的样子。⑤房敛:花房紧收。

              (1) 解释加下划线的字词。

              (1)欧阳公得一古画牡丹丛(   )

              (2)何明之(    )

              (3)带露花(    )

              (2) 翻译句子: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_________的结果。
            • 9.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厄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bì)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水经注·卷四·河水》)

              【注释】①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③赑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

              (1)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1)气云浮:______________      (2)非驷马追也: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 10.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者何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