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下列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谭西南 望     记之 去       
              B.其境过清     卷石 为底
              C.重修岳阳楼   久而 和       
              D.心乐          属于作文以记
            • 2.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
                  【乙】齐桓公①问管仲②曰:“王者何贵③?”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④,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⑤之则安,辅之则强,非⑥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⑦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一。②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业。③贵:以……为贵。④君人者:指国君或皇上。⑤与:亲附,拥护。⑥非:非难,责怪。⑦遂:终于,最终。

              (1) 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 下列各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寡助之    礼愈
              B.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
              C.域民不 封疆之界      百姓为天
              D.三里 城     非谓苍苍莽莽 天也
            • 3.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①,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②独扶病③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④质何敢望⑤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注释】①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 ②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③扶病:抱病,带病。  ④顾:表示轻微的转折。 ⑤望:奢望。

              (1) 解释选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1)去怀乡(      )  (2)不物喜(       )  (3)朝廷方朋党(       )

              (2) 翻译【乙】文中画线句子。

                                                                                                  

              (3) 【甲】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 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甲】文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乙】文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