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岳阳楼记》与《齐人有好猎者》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注释①旷日:荒废时日)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二、三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睛,一悲一喜,两相对照。
              B.“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
              C.【乙】文是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
              D.【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
            • 2.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雎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雎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 3.

              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请问他们最不可能看到什么景象?( )

              A.小斋幽敞明朱曦
              B.轻罗小扇扑流萤

              C.烟笼寒水月笼沙   
              D.江枫渔火对愁眠
            • 4.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 5.

              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桃花源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把整个事件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人世思想,再借“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 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 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
              B.“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写出小石潭是一个僻静幽深的地方。
              C.作者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接着又写潭周围的氛围和自己的感受。
              D.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实则以乐衬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 7.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

              A.司马相如  
              B.崔莺莺    
              C.白居易    
              D.杜甫
            • 8.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诸葛亮劝勉刘禅要广开言路,自尊自信,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C.诸葛亮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诸葛亮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 9.

              语句翻译以下关于各篇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句中的“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正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B.《咏雪》交代咏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C.《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
              D.《咏雪》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写了老虎和驴斗智斗勇的故事,与黔地有驴无驴无关,因此首句没必要交代“黔无驴”
              B.“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细致地写出了老虎初见驴的惊恐之状及其想了解对方的急切心情。
              C.“稍近益狎,荡倚冲冒”写出驴不惧怕虎,对虎百般挑逗、戏弄。
              D.本文以细致入微的刻画见长。写虎,不仅刻画其外貌、动作,还描写其心理活动,其中写虎与驴斗的动作和心理尤为出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