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徐盈,字子谦,江西人。明弘治十八年进士,授行人,寻擢南御史。盈清廉自守,敢于直谏,先后揭朱宸濠叛乱之阴谋,弹内守备彭恕等欺压百姓,检江西镇抚王嵩等失职。他人所不敢言者。

              后任嘉兴知府,巡盐御史于境内煮盐工匠,逼多报盐金。其属下衙役乘机敲诈勒索。徐盈与御史争,御史曰“此有故例。”盈曰:“例自公作,亦自公止,岂国宪耶?”遂罢。

              明武宗朱厚照南巡,官宦争相邀宠,致使地方骚然。盈处之以静,“一毫不扰”。民歌之曰:“太守清贤,百姓安然。太子南巡,不费一钱。”

              盈以疾恶太严,卒遭谗罢职。嘉兴士民老幼遮道,相泣而别。后人立《徐公坠泪碑》记之。

              (节选自《江西地方志》,有删改)

              (1)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

              (1)素(       )  (2)悉(       ) (3)笞  (       )


              (2)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例自公作,亦自公止,岂国宪耶?


              (2)盈以疾恶太严,卒遭谗罢职。


              (3)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徐盈是一个怎样的人?

            • 2.

              一字之师

              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携诗诣之。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③以谷为“一字师”。

              (选自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注释】①郑谷:唐代诗人。②齐己:唐僧人,善诗。③士林:读书人,文人。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齐己携诗之           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枝,非早           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齐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卷石底出(     ) ②潭中鱼百许头(        )

              悄怆幽邃 ( )④以其境过( )

              (2)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 作者先“闻水声”,“心乐之”,看到潭中游鱼感到轻松、快慰,后来又觉得“悄怆幽邃”,如何理解?

            • 4.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 5.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勒编。

              (1)解释文加横线词的意思。

              (1)辄( ) (2)负 ( ) (3)比( )

              (2)翻译文画线句子

              (1)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2)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3)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 6.

              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日:“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1)齐人善盗乎(    )  

              (2)其实味不同 (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孙泰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①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②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其女弟③。”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  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众皆服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注释】①姨妹:姨母的女儿 ②二子:两个女儿  ③女弟:妹妹

              (1) 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具体表现:
              ①______                                  
              ②______                                。
              (2) 文中与“古贤之风”相照应的一个词是______。
            • 8.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 解释下列加划线字

              A.荻画地  以:_____            B.教以字 书:___

              C.使学诗: 为:___              D.其稍长 及:____

              (2)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选文分析,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语句翻译以下关于各篇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句中的“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正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B.《咏雪》交代咏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C.《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
              D.《咏雪》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 10.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恣:这里是顺心自在的意思。⑤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1) “久而益敬”中的“益”是         的意思。现代汉语成语中还保留着这一意义,例如成语“              ”.                                                                                    
              (2) 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弱者之以仁  (         )

              ②不知卿家君孤  (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4) “正行此事”一句中的“此事”指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5) 有的同学认为陈元方关于“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一番话没有回答袁公“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之问,有点言不对题。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说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