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 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只标示一处)。

              然 后 知 生 于 忧 患 而 死 于 安 乐 也

              (2)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舜于吠亩之中 发______     

              ②人则无法家土 拂_______

              ③创业与守成难 孰_______

              (3) 选出下列加下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___

              A、国恒                    今亦死

              B、傅说举于版筑间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知守成之难

              D、征与吾共天下            求其能千里也

              (4) 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5)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 2.

              宋太祖纳谏

              太祖①尝弹雀于后园,有某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1)解释加下划线词语

              其故 诘:

              ②自当有史官之   书: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臣以尚急于弹雀。


              ②汝怀齿欲讼我耶?


              (3)“某臣”所奏乃常事,为何称有急事请见?你认为“某臣”是个怎样的人?

            • 3.

              (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子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牵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 注 ]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③诣:到……去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1)卓茂出门(    )(2)将,顾而谓曰(    )(3)非公马(    )

              (2) 用现代汉语说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的意思。”

              (3) 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什么?

              (4) 文中表现了卓茂________的品质,表现了“马主”____的品质。

            • 4.

              煮饭成粥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③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箅(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箅子。

              ②馏:蒸饭。③识:记住。④更相易夺:相互修正失误遗漏。

              (1) 解释加线字词的意思。

              ①宾客诣陈太丘宿       宿_________              ②委而窃听    俱_________

              ③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使 _________         ④俱窃听        乃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3)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大 人与 客 语乃 俱 窃 听。

              (4) 从全文看,元方兄弟具有______________的品质;其父陈太丘是_______人。

            • 5.

              管仲夷吾者, 颍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 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 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 公子纠死, 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 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 “吾始困时, 尝与鲍叔贾, 分财利多自与, 鲍叔不以我为贪, 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吾幽囚受辱,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 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 有封邑者十余世, 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 ①颍上: 地名。②游: 交游, 交往。③小白: 齐桓公的名字, 他是“春秋五霸”之一。④纠: 小白的异母哥哥。⑤见逐: 被赶走。⑥召忽:人名。

              (1) 结合句意, 解释句中加下划线词。

              ①吾尝三战三走 走:______________

              ②知我不羞小节而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耻:______________

              ③子孙世于齐 禄:_______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3) 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的主要特点。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鲍叔牙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汉蒋琬①为大司马。东曹掾为杨戏②,素性简略,琬与言论,时不应答。或谓琬曰:“公与戏言而不应,其慢甚矣!”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所诫。戏欲赞吾是邪,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③杨敏尝毁琬曰:“作事愦愦,诚不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理,事不理,则愦愦矣。”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④,敏得免重罪。

              选自《吕氏春秋•贵公》注:①蒋琬:字公琰,诸葛亮死后,掌管军政。②东曹掾为杨戏:东曹,主管二千石长史及军吏的人事官员。掾是古代官府中属官的通称。杨戏,先当过诸葛亮的主簿,后蒋琬用为东曹掾。③督农:掌管农事的官职。④愦愦:昏乱、糊涂。⑤坐:因犯……罪或错误。⑥心无适莫:适,可的意思。莫,不可的意思。适莫,厚薄,即偏见。

              (1) 解释带横线词语

              (1)性简略 _________      (2)不及前人 __________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两处)。

              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

              (3) 从文中可以看出他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 解释文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1)不解其意 ____________   (2)积雪始晴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ò):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其一坐于前    犬:(               )    ②橐坚而不可也    穴:(            )   

                ③此鼠之闭而不得去者也    见:(          ) ④不能无变色蜂虿    于: (       )  

              (2) 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论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导读: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注释: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今浙江省嵊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为人谋而不 乎 ______
              ②与朋友交而不 乎 ______

              ③夜大雪,眠______ 

              ④四望 皎然______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3) 两则短文中的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4) 《论语》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雪夜访戴》是为人处世的态度。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 10.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武昌九曲亭记》(节选))

              (1) 翻译句子。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两文回答填空。

              (1)甲乙两文写景都用到了俯视和________两种视角。如甲文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相似。

              (2)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于描写、抒情、________ ,而乙文侧重于描写和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