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节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拏:通“挠”,撑、划。②毳衣:细毛皮衣③雾凇沆砀:寒气弥漫

              (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 请比较两文中画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为了突出景物特点(甲文月明,乙文雪大),两文都运用了_____ 的描写手法。

              不同点:甲文运用了_____的描写手法,乙文运用了白描、点面结合的描写手法。

              (3) 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作者夜游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 2.

              【甲】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安贫乐道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选自《晋书》)

              【注释】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哂:讥笑。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惟吾德               ⑵谈笑有鸿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 【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4) 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 3.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甚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常平:官仓名。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

              ①甫,名闻四方(    )

              富人自实粟(    )

              (2)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山六七里

              B.白玉之环

              C.寡人之耳者

              D.父其然也

              (3)翻译下面句子。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任城威王彰①,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②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③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④,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彰:曹彰。 ②膂力:体力。③课:督促。④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


              Ⅰ、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必行,罚必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徐盈,字子谦,江西人。明弘治十八年进士,授行人,寻擢南御史。盈清廉自守,敢于直谏,先后揭朱宸濠叛乱之阴谋,弹内守备彭恕等欺压百姓,检江西镇抚王嵩等失职。他人所不敢言者。

              后任嘉兴知府,巡盐御史于境内煮盐工匠,逼多报盐金。其属下衙役乘机敲诈勒索。徐盈与御史争,御史曰“此有故例。”盈曰:“例自公作,亦自公止,岂国宪耶?”遂罢。

              明武宗朱厚照南巡,官宦争相邀宠,致使地方骚然。盈处之以静,“一毫不扰”。民歌之曰:“太守清贤,百姓安然。太子南巡,不费一钱。”

              盈以疾恶太严,卒遭谗罢职。嘉兴士民老幼遮道,相泣而别。后人立《徐公坠泪碑》记之。

              (节选自《江西地方志》,有删改)

              (1)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

              (1)素(       )  (2)悉(       ) (3)笞  (       )


              (2)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例自公作,亦自公止,岂国宪耶?


              (2)盈以疾恶太严,卒遭谗罢职。


              (3)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徐盈是一个怎样的人?

            • 6.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论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 解释句中画线词的含义

              (1)以头地 (2)秦王色   (3)寡人矣 (4)死而后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 回答问题,甲乙两文中的“士”具有哪些值得欣赏的品质?
            • 7.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

              [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 翻译下列句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2) 试分析比较莲和兰在外部形态和内在精神品质上各有什么相似之处?
            • 8.

              戴高帽【清】俞樾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①。”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②,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释】①龃龉(jǔ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②直道:直率的方式。

              (1) 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

              (1)俗以喜人谀者(   )(2)其人出,人曰(   )

              (2) 翻译: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外官”是指什么?你能否在文中找到一个相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轼武卫营②全其城

              (2)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②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本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 10.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①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②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注释】①朱家、郭解:西汉著名游侠,《史记·游侠列传》详载二人事迹。

              ②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为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2)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方山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并对他的为人加以评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