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雎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雎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 2.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 3.

              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桃花源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把整个事件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人世思想,再借“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 4.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 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
              B.“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写出小石潭是一个僻静幽深的地方。
              C.作者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接着又写潭周围的氛围和自己的感受。
              D.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实则以乐衬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 5.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 ,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 ,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节选自《华佗传》)
                注:①[烦懑]:烦躁郁闷②[内疽]:腹内一种肿胀坚硬的毒疮。
              请你根据对文意的理解,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华佗看了陈登的面相和为他切脉后,就判定他胃中有虫数升,并告诉他生虫的原因。
              B.华佗给陈登服药很有讲究,先服一升,过一会儿再服一升,效果很好,说明华佗很懂药理。
              C.陈登服药后,吐出三升左右的红头虫子,虫子半身就是他平常吃下去的生鱼片。
              D.陈登病好后,华佗预言三年后又会复发,遇良医才可得救。后来果如华佗所言,说明华佗真是神医。
            • 6.

              下列各项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C.李商隐的《无题》,首联和颔联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的感情,尾联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设想和希望.
              D.陶渊明的《捕蛇者说》里面通过叙述蒋氏三代人以捕蛇来抵赋税的事,刻画了悍吏的凶暴,突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着乎”的主题.
            • 7.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一自然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C.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
              D.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思想斗争的折磨和艰苦环境的磨练。
            • 8.

              语句翻译以下关于各篇文章的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句中的“无信”“无礼”二语为全篇核心,是借陈纪的责客语,从正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B.《咏雪》交代咏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全都说到了。
              C.《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对话可分两层:前一层属于信息交流性质,作铺垫用;后一层是对话的主要内容。
              D.《咏雪》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道韫的才气。
            • 9.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注】①殣(jìn):饿死。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终无给母

              (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与例句加横线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家,

              (4) 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 无所得食      会天大雨,道不通, 已失期

              B.即以母 两弟      神情与苏、黄不

              C.即 酒炙乐        此人一一为言所闻,皆叹惋

              D.生则毅然 曰      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
            • 10.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2)庶竭驽钝,攘除奸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④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 下列各组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耕 南阳                   吾长见笑 大方之家
              B.先帝不 臣卑鄙                臣 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至于斟酌损益                   至于负者歌于途
              D.以伤先帝 明                  徐公不若君 美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