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中,邹忌和唐雎都不畏强权,坚持真理,是古代臣子忠君爱国的代表。
              B.【甲】【乙】两文中,邹忌婉言进谏,唐雎化险为夷,他们的机智善辩告诉我们说话要看对象,讲究方式。
              C.【甲】文运用设喻的方法,以事喻理,以小喻大,形象生动。
              D.【乙】文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物的对白,步步紧逼,针锋相对,扣人心弦。
            • 2.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 3.

              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桃花源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把整个事件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人世思想,再借“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 4.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 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
              B.“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写出小石潭是一个僻静幽深的地方。
              C.作者按游览顺序,移步换景。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潭中景物,接着又写潭周围的氛围和自己的感受。
              D.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实则以乐衬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 5.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 ,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 ,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节选自《华佗传》)
                注:①[烦懑]:烦躁郁闷②[内疽]:腹内一种肿胀坚硬的毒疮。
              请你根据对文意的理解,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华佗看了陈登的面相和为他切脉后,就判定他胃中有虫数升,并告诉他生虫的原因。
              B.华佗给陈登服药很有讲究,先服一升,过一会儿再服一升,效果很好,说明华佗很懂药理。
              C.陈登服药后,吐出三升左右的红头虫子,虫子半身就是他平常吃下去的生鱼片。
              D.陈登病好后,华佗预言三年后又会复发,遇良医才可得救。后来果如华佗所言,说明华佗真是神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