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宋太祖纳谏

              太祖①尝弹雀于后园,有某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之。”上悦,赐金帛慰劳之。

              (1)解释加下划线词语

              其故 诘:

              ②自当有史官之   书: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臣以尚急于弹雀。


              ②汝怀齿欲讼我耶?


              (3)“某臣”所奏乃常事,为何称有急事请见?你认为“某臣”是个怎样的人?

            • 2.

              (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子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牵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 注 ] ①卓茂:人名。 ②公:对人的尊称。③诣:到……去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1)卓茂出门(    )(2)将,顾而谓曰(    )(3)非公马(    )

              (2) 用现代汉语说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的意思。”

              (3) 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什么?

              (4) 文中表现了卓茂________的品质,表现了“马主”____的品质。

            • 3.

              煮饭成粥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③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释】①箅(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箅子。

              ②馏:蒸饭。③识:记住。④更相易夺:相互修正失误遗漏。

              (1) 解释加线字词的意思。

              ①宾客诣陈太丘宿       宿_________              ②委而窃听    俱_________

              ③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使 _________         ④俱窃听        乃___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3)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大 人与 客 语乃 俱 窃 听。

              (4) 从全文看,元方兄弟具有______________的品质;其父陈太丘是_______人。

            • 4.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语。

              (1)水清洌               

              (2)佁然不动  

              (3)西折纤秀长曲          

              (4)溪,平坦如荠

              (2) 翻译下列句子。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3) 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


              (4) 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

            • 5.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②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节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        ) (2) (       )(3)(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2)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


              (3) 选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品格?请简要概括。

            • 6.

              【甲】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安贫乐道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选自《晋书》)

              【注释】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哂:讥笑。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⑴惟吾德               ⑵谈笑有鸿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 【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4) 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 7.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 解释文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1)不解其意 ____________   (2)积雪始晴__________________    

              (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ò):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其一坐于前    犬:(               )    ②橐坚而不可也    穴:(            )   

                ③此鼠之闭而不得去者也    见:(          ) ④不能无变色蜂虿    于: (       )  

              (2) 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论语》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雪夜访戴》 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②。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⑥,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导读:雪夜喝酒、吟诗、忆好友、连夜冒雪乘舟访友,真是兴致极高。然而刚到门前却又抽身返回,真是高人雅致,此中真意,只可意会,不好言传。
                  注释:①王子猷居山阴:王子猷住在山阴。王子猷,名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命酌酒:命令(下人)斟酒来喝。③咏左思《招隐》诗: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左思,字太冲,西晋大文人。④戴安道:名逵,字安道,名画家。⑤剡:今浙江省嵊县。⑥经宿方至:过了一夜才到。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为人谋而不 乎 ______
              ②与朋友交而不 乎 ______

              ③夜大雪,眠______ 

              ④四望 皎然______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3) 两则短文中的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4) 《论语》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雪夜访戴》是为人处世的态度。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
            • 10.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论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 解释句中画线词的含义

              (1)以头地 (2)秦王色   (3)寡人矣 (4)死而后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 回答问题,甲乙两文中的“士”具有哪些值得欣赏的品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