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 请用“/”为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标两处)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含义

              ①林 尤美                                 

              ②有翼然临于泉者 

              ③既得 泉于山谷之间                        

              ④掇幽芳而乔木 

            • 2.

              徐盈,字子谦,江西人。明弘治十八年进士,授行人,寻擢南御史。盈清廉自守,敢于直谏,先后揭朱宸濠叛乱之阴谋,弹内守备彭恕等欺压百姓,检江西镇抚王嵩等失职。他人所不敢言者。

              后任嘉兴知府,巡盐御史于境内煮盐工匠,逼多报盐金。其属下衙役乘机敲诈勒索。徐盈与御史争,御史曰“此有故例。”盈曰:“例自公作,亦自公止,岂国宪耶?”遂罢。

              明武宗朱厚照南巡,官宦争相邀宠,致使地方骚然。盈处之以静,“一毫不扰”。民歌之曰:“太守清贤,百姓安然。太子南巡,不费一钱。”

              盈以疾恶太严,卒遭谗罢职。嘉兴士民老幼遮道,相泣而别。后人立《徐公坠泪碑》记之。

              (节选自《江西地方志》,有删改)

              (1) 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

              (1)素(       )  (2)悉(       ) (3)笞  (       )


              (2)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例自公作,亦自公止,岂国宪耶?


              (2)盈以疾恶太严,卒遭谗罢职。


              (3)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徐盈是一个怎样的人?

            • 3.

              一字之师

              郑谷①在袁州,齐己②携诗诣之。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③以谷为“一字师”。

              (选自宋·魏庆之《诗人玉屑》)

              【注释】①郑谷:唐代诗人。②齐己:唐僧人,善诗。③士林:读书人,文人。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1)齐己携诗之           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枝,非早           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齐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 4.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卷石底出(     ) ②潭中鱼百许头(        )

              悄怆幽邃 ( )④以其境过( )

              (2)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 作者先“闻水声”,“心乐之”,看到潭中游鱼感到轻松、快慰,后来又觉得“悄怆幽邃”,如何理解?

            • 5.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勒编。

              (1)解释文加横线词的意思。

              (1)辄( ) (2)负 ( ) (3)比( )

              (2)翻译文画线句子

              (1)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2)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3)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 6.

              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日:“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1)齐人善盗乎(    )  

              (2)其实味不同 (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初,京兆李泌,幼以才敏著闻,玄宗使与忠王游。忠王为太子,泌已长,上书言事。玄宗欲官之,不可;使与太子为布衣交①,太子常谓之先生。杨国忠恶之,奏徒②蕲春③,后得归隐,居颍阳。上④自马嵬北行,遣使召之,谒见于灵武⑤。上大喜,出则联辔⑥,寝则对榻,如为太子时,事无大小皆咨之,言无不从,至于进退将相亦与之议。上欲以泌为右相,泌辞曰:“陛下待以宾友,则贵于宰相矣,何必屈其志⑦!”上止。

              【注】①布衣交:显贵与无官职的人相交往,也指平民之间的交往。②徙:迁移。③蕲春:现位于湖北省东南部。④上: 唐肃宗,即忠王。⑤灵武: 地名。⑥联辔: 骑马并行。⑦屈其志: 违背他的感情。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 固  (    )          ⑵ 乃  (    )  

              C. 事无大小/皆咨之

              (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玄宗欲官之,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上自马嵬北行,遣使召之,谒见于灵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哪些事情表明唐玄宗非常欣赏李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文意,说说文中的李泌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轼武卫营②全其城

              (2)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②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本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 9.

              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卫大夫史鰌之,数以谏灵公而不听。史鰌病且死,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于北堂。吾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是不能正君也,生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置尸于北堂,于我足矣。”

              史鰌死,灵公往吊,见丧在北堂,问其故。其子以父言对灵公。灵公然易容,寤然失位曰:“夫子生则欲进贤而退不肖,死且不懈,可谓忠而不衰矣。”于是乃召蘧伯玉,而进之以为卿,退弥子瑕。徙丧正堂,成礼而后返,卫国以治。(选自刘向《新序》)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卫大夫史鰌 之(        )              
              ②史鰌病 死  (        )
              ③是不能 君也  (        )              
              ④灵公 然易容(        )
            • 10.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 解释下列加划线字

              A.荻画地  以:_____            B.教以字 书:___

              C.使学诗: 为:___              D.其稍长 及:____

              (2)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结合选文分析,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