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加横线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一 或尽粟一石(吃)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饲”,喂养)
              B.若啸呼 (形状,样子) 薄 钱唇(像,如同)
              C.烧令坚(用火) 用讫再 令药熔(用火)
              D.其印 予群从所得(被) 盖简桃核修狭者 之(刻,刻制)
            • 2.

              下列加画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马无故亡 入胡            其马将胡骏马 归。
              B.堕 折其髀。              丁壮者引弦 战。
              C.暮 果大亡其财。         曲肱 枕之
              D.博学 笃志                疑邻人之父。
            • 3.

              (一)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节选自《宋史》

              ① 分宁:地名。主簿:官名。

              ② 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课文链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避英宗旧讳改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B.  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   不 物喜,不以己悲
              C. 予独爱莲 出淤泥而不染   前人 述备矣
              D. 濯清涟 不妖   乃记之
            • 4.

              章武①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②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③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遂行。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①蜀汉先主刘备年号。②地名。③蜀汉后主刘禅年号。

              选出与“事之如父”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固以怪之矣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顷之,又领益州牧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5.
              解释有误的是(  )
              A.倚:倚仗
              B.葩:花
              C.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
              D.乃:于是,就
            • 6.
              解释有误的是(  )
              A.可人之口:可口,好吃。
              B.无如:无奈
              C.可人之口:可口,好吃。
              D.乃:所以
            • 7.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下列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谭西南 望     记之 去       
              B.其境过清     卷石 为底
              C.重修岳阳楼   久而 和       
              D.心乐          属于作文以记
            • 8.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下列加点字词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 (此题在答题卡单选题区域填涂)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求之下流,固颠    
              B.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其此之谓乎
              C.山门圮于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是非木杮;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9.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以养群从之贫者
            • 10.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圯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非木柿     问今 何世                  
              B.岂能 暴涨携之去     士卒多 用者
              C.一老河兵闻      当求 于上流        
              D.山门圯 河    或重 泰山,或轻于鸿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