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①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②。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泽兵进至卫南,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泽,不敢复出兵。泽出其不意,遣兵过大河袭击,败之。

              【注释】①廷对:指廷试,即在朝廷面试  ②末甲:科举制度中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称甲。③生兵:生力军。新投入战斗的精锐部队。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度(    )   (2)等(    )  (3) 惮(     )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


               (2)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3) 宗泽为什么能够屡次打败金兵?用自己的话概括。

            • 2.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2)于楚也。晋军函陵(3),秦军氾南(4)

                 佚之狐(5)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6)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7)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子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8)之往来,共(9)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戌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

              【注释】:①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②贰,从属二主。 ③函陵,郑国地名。④氾(fàn)南:氾水的南面。 ⑤佚(yì)之狐:郑国大夫。⑥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⑦鄙,当作边邑。⑧行李:出使的人。⑨共,通“供”,供给。


            • 3.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①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独怆然而涕下(          )      (2)造化神秀(      )

              (3)阳割昏晓(        )            (4)会当绝顶(       )

              (5)自身在最高层(    )            (6)莫笑农家腊酒(      )

              (7)从今若许闲乘月(          )      (8)落红不是无情物(      )

            • 5.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3)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妾妇之(       )                      

              焉得为大丈夫乎 (    )  

              天下之广居(      )                

              ④无夫子( ) 

            • 6.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

              (2)“河阳”应理解为黄河的北岸。( )

              (3)“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

              (4)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 )


              (2) 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
              (3) 你身边有没有当代的“愚公”,请结合他的精神谈一谈。
              (4) 有人认为愚公的确很愚,智叟的确很智,你赞成这种说法吗?请谈谈你的观点。
            • 7.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

              注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席子。④濡(rú):沾湿。⑤逾:通“愈”,更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衽以从阴( )

              (2)其阴逾(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 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
            • 8.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清涟而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乎众矣。


              (1) 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① 蕃:______   ②濯:________  ③染:________

              ④妖:________  ⑤益:__________⑥植:               

              ⑦鲜:____________     ⑧宜:___________  


              (2)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______;“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 __________。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



              (3) 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 ______
              A.湖中人鸟声俱 哀转久 B.日更定矣 问今何世
              C.问姓氏 旗靡 D.强饮三大白 乃记之
              (2)解释加点词。
              ①余一小舟 ______   ②见余______   ③下船 ______   ④______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4)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 10.

              甲文:《出师表》选段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文:《隆中对》选段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含义。

              (1)自枉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庶竭驽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是先主遂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往,乃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