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时间会把幸福还给你

              包利民

              ①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东西被时间的长河所带走,就像那些生生灭灭的浪花,美丽着的都在不停地消逝。可是,时间也会回赠给我们许多美好,除了那些随波而来的希望和憧憬,便是那些远去的,回望,亦是美意盈怀。

              ②身处苦难之中,总会感叹命运,怨命运夺走了太多的幸福。可是再长久的痛苦,也终有过去之时。有时这成为我们走过艰难的精神力量,一切都会过去,再沉重的生活也不会拖累时间的脚步。感谢时间,总能把折磨我们的种种送远。更奇妙的是,当我们走过痛苦,再回头去望,那些曾经的挫折伤痕,都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有人说,那是因为我们超越了痛苦而回头去欣赏痛苦,其实,被命运剥夺的幸福,都被寄存在时光里,在某个心静如云的时刻,给我们一份不期然的感动。

              ③可是,在这个世界上,也真的有人潦倒到老,也真的有人终生不乐。是时间将他遗忘,还是他们的苦难超越了人生的长度?时间不会把任何一个人遗弃,之所以郁郁终生,是因为在风尘磨难中,有人让心里枯了希望的泉。有的人在世事风尘中,在挫折打击中,让心上起了厚厚的茧,于是淡了痛苦的感觉。那不是坚强,是麻木,一颗麻木没有希望的心,感受不到痛苦,同样也感受不到幸福。幸福一直在时光里,是我们的心把它拒之门外。

              有的人会在痛苦之中找寻出幸福。而我们却常常嘲笑他们,笑他们心大,笑他们只会自我安慰。其实可笑的恰恰是我们,没有人愿意在痛苦中长久地挣扎沉沦。即使再黯淡的日子,也会有闪亮的时刻,让眼中充满色彩。抬头看云低头见花,只要心一直柔软如初,便会于身边发现让我们幸福的种种。哪怕只有点点滴滴,也能汇成清亮的溪流,浸润生命。如此,才能让心不疲惫,才能有力量走得更远。所以,有时,幸福并不一定全都存在于时间的彼岸,它或许就在我们低头的瞬间。

              ⑤所以不要放弃心里的希望,希望就如一片土壤,能生长出许多美好。也不必为今天的苦与痛而伤感失落,当时间走过,心灵的空地上便会开满花朵。所以,且把痛苦当成幸福的种子,在未来的某一天,便会将生命丰盈得灿烂无比。

              (1)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2) 请给第④段划横线句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③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述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四)给自己留一点不知情权

              朱铁志

                 ①因为在杂志社工作,社会联系较多,各种赠阅报刊和书籍应接不暇,整天沉浸在广泛的阅读之中,真可谓手不释卷,无所不知。

                 ②然而时间长了,杂多的信息并没有使我感到充实,相反,还常常在经历了头晕眼花的辛苦阅读之后,心里空落落的。海量信息过分满足了我的“知情权”,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剥夺了我的“不知情权”,我真切地感到了“选择”的必要性。因为在信息爆炸的当今世界,如果失去了选择的能力和自制的毅力,我们的头脑就会成为叔本华所说的“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开卷”不仅无益,而且多半“有害”。“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固然不可取,但人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知情权”吗?如果不是出于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政策的关注,在其它方面真的有必要知道那么多吗?给头脑留下一点属于自己的空白,以便填充更必要、更有价值的东西,岂不是更好的选择?索尔仁尼琴说过:“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高尚的灵魂不必被那些废话和空谈充斥。过度的信息对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

                 ③这是极有见地的观点。在我看来,如今泛滥在各种媒体上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信息是“废话”和“空谈”,它们既不提供任何新知,也缺乏足够的思想和智慧含量,不能对丰富人们的思维起到丝毫积极作用。在“后出版时代”,特别是网络微博时代,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成为“作者”,“日子”固然可以成书,“月子”当然也未尝不可。一个不假思索的读者如果放弃选择,就会把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生命放任在别人的“日月”之中,将自己并不宽敞的头脑任由混乱的思想跑马。问题在于,他有“跑马”的自由,难道我们没有不让他乱跑的自由吗?没有选择的权利吗?

                 ④当然有,但我们常常轻率地放弃它。为什么?因为我们经常是懒惰的、被动的,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久而久之,逐渐丧失了应有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以网络阅读为代表的“浅阅读”省时、省力、轻松、好玩儿,但鱼龙混杂,少数有价值的信息总是淹没在大量垃圾信息之中,不待挖掘出来,早已令人疲惫不堪,忘了自己的目标。虽然表面上是无所不知的“知道分子”,但很难掩饰“博学的无知”的本来面目。

                 ⑤其实,一个人想搞清楚自己要什么并不难,难的是弄明白不要什么。因为人的本性原本贪婪,凡是好事当然多多益善,何况读书又有“好学多思”“博雅俊逸”的美誉,撒开读呗。岂不知,“撒开”就是“束缚”、就是“枷锁”,从此让你失去自我,成为任人摆布的傻瓜。不“撒开”怎么办?当然就要选择,就要有所读,有所不读。谁来选择?自然可以请教饱学之士,可以借鉴“推荐书目”之类。问题在于,真正有学问的家伙往往不喜欢向青年推荐书目,也不屑于某些以权威自居的人推荐的书目。那怎么办?只好靠自己,靠博览基础上的“慧眼”和“专精”吧。

              (选自《书摘》,有删改)

              (1) 请结合选文第②③段,说说我们怎样避免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文第④段中加下划线词语“博学的无知”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每天面对海量信息,我们怎样才不会“失去自我,成为任人摆布的傻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