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解词。神州: 兜鍪: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 2.

              夜过鉴湖    戴 昺

              推蓬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①“一片蒲帆正饱风”一句中“饱”字用得妙,请简要赏析。

              ②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 3.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回答了“                  ”(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原因。其中“           

              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凡、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 4.

                                                                                            寒塘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诗的一、二句表现了秋水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

              (2)“一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5.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 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⑴诗歌首句中的“只”字有何表达效果?

              答:                                                                                    

                                                                                                                                                                               

              ⑵诗歌最后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 6.

              寄蜀中薛涛校书

              王建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注】①薛涛: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人,随父官于蜀,父死不得归,遂居于成都,为有名的乐妓。校(jiào)书:即校书郎,古代掌校理典籍的官员。②扫眉才子:泛指从古以来的女才子们。扫眉,画眉。③管领春风:犹言独领风骚。春风,指春风词笔,风流文采。

              [译文]在万里桥畔住着一位很有才华的歌妓,枇杷花环绕着她的住宅,在那枇杷花丛中,她闭门深居。像她那样有才华的女子,在今天已经很少了,即使那些能完全领略文学高妙意境的人,总也有点不如她。

              (1)"闭门居"三字,写出了什么样的诗人薛涛?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答:                                                               

              (2)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的抒情方式相同?请简要分析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答:                                                                 

            • 7.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诗中“觅封侯”用了     (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
            • 8.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即 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犬”、“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2)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9.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写出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从意境、字词、技巧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 10.

              诗词鉴赏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⑴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      ,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                 

              ⑵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