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②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注:①铛臼:烹茶的工具②伏谒:拜见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下划线词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② 无与为乐者 (      )

              相与步于中庭         (    )  ④僧伏谒恭 (      )

               (2)将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用“ / ”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断三处)。 

              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




                 (4)【甲】文段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读完【乙】文段后,①请你揣摩一下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②你认为本段文字讽刺了哪一类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6)请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蒸”和“撼”字的表达效果。




                 (7)请结合诗歌的尾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2.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3.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选自《饮酒》)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