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对诗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B.《春望》中“家书抵万金”一句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杜甫对佳人的强烈思念
              C.《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两句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D.《爱莲说》中用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豁达大度的美好品质
            • 2. 下列对古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指诗人想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C.《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D.《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表现了诗人因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思念之情.
            • 3. 下面一首诗选自罗广斌、杨益言著作的小说《红岩》,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囚歌
              A.诗中“狗”的本体是指出卖革命的可耻叛徒,诗人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投降者苟且偷生的蔑视
              B.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囚禁革命者的人间炼狱看作是“活棺材”,反衬了国民党反动派残酷迫害革命志士的暴行,同时暗示反动统治者必将灭亡的结局
              C.诗人将暗地里进行的革命斗争比作“地下的烈火”,意味着革命者的斗争终将像烈火一般熊熊燃起,烧毁这人间炼狱
              D.结尾一句中的“热血”一词借代指革命者的牺牲.革命者真诚地愿为国家、为民族的自由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会选择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彰显生命的真正价值
            • 4. 下列诗句在原诗中不是描写春天景象的一项是(  )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5. 下列对古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 6. 下面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选取两种令人伤感的事物,描绘出暮春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B.“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表达了作者在听说王昌龄走过了“五溪”艰难之地后的欣慰之情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作者将明月人格化,让明月去传送自己对朋友的劝勉和安慰
              D.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字里行间都饱含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 7. 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 8. 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 9. 下列诗句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极具艺术表现力.诗人赋予“日”与“春”以物的新旧交替,“生”与“入”以人的意志情思,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喻身世,借“春泥”明心志,表明决心远离官场,退隐避世,化作春泥,栽桃培李.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是词人借对月的怨愤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对离人的同情.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两句即写思乡之情,又抒报国之志,揭示了征人们有家难回、工业未建的矛盾心理.
            • 10. 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这首以“秋思”为题的《渔家傲》是范仲淹在镇守西北边疆时的感怀之作,“渔家傲”是词牌名
              B.词的上片重在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先点明地点和时间,并以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边塞秋景与中原之不同
              C.词的下片集中抒发边塞将士的愁思,反映出思乡与卫国的矛盾心理.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以互文的形式,含蓄地表达了对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D.全词意境悲凉,与李清照的《武陵春》一起为宋词婉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