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万年后小花的轻呼

              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

              来震撼我斑斓的彩翼。

              ——《我思想》(戴望舒)

              【材料2】

              贾政因陪笑道:“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贾母因说:“你瞧瞧那屏上,都是他姐儿们做的,再猜一猜我听。”

              贾政答应,起身走至屏前,只见第一个是元妃的,写着道: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打一玩物。贾政道:“这是  A  吗?”宝玉答道:“是。”贾政又往下看,是探春的,道: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打一玩物。贾政道:“好像  B  。”探春道:“是。”……

              ——节选《红楼梦》(曹雪芹)

              【材料3】

              ①窗外一轮明月,清凉澄澈,我卷帘,只需借着月光,就可以读书。桌案上,摆放着《宋词》、《红楼梦》,还要一册《南华经》。清风探过窗牖,撩开书页,我可以若有若无地看到几行字。

              ②月光下,映入眼帘的是这么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在野外偶遇风雨,所填的一首词。词牌也特别,为《定风波》。清风总是知人心意,他知这几日,我读苏子的词,喜欢他词中开阔豁达的意境,喜欢他悠然淡泊的情怀。只有他,才可以在风雨的逆境中,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只有他,才可以在坎坷的仕途中,依旧满腔豪情、笑傲江湖。

              ③他不是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在心中辽阔的地方,可以屏除一切念想。枕石而眠,在梦里化为蝶,以思想做竿,在山间垂钓白云。庄子觉得万物不断地更迭,只有时间是永恒的。他的淡泊超脱物外,和苏子出尘入尘的淡泊,在境界上有所不同。苏子是处官场上,却不为名利所缚。庄子是游离世外,名利从来不能沾他的身。苏子还感慨过,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而战国楚霸王,登门请庄子任相,庄子依旧垂钓濮水,持竿不顾,他只要自由,不受任何俗事的拘束。

              ——节选《静守宋词的清韵》(白落梅)

              (1) 【材料1】中“我”被诗化为一个怎样的意象?哪两句诗最能体现其跨越万年的逐梦情怀?
              (2) 请细细品味【材料2】中的两则春灯雅谜,在A、B两处分别填入谜底。

              A            B          


              (3) 【材料3】中为何说“清风总是知人心意”?
              (4) 【材料1】中划线诗句恰能体现庄子的什么观点?请用【材料3】中第③段中的一个句子回答。
              (5) 积累链接:“苏子是处官场上,却不为名利所缚”,就像《惠子相梁》中庄子将自己比作        ,“非                    ,非                 非               
            • 2.

              “正是一年好风景,接档春晚又逢君。”暌违一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强势回归,于2017年春节期间登陆央视一套、十套。

              本季《中国诗词大会》延续“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宗旨,通过现场一百余位诗词达人之间的比赛对抗,带领全国电视观众,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亮点之一是诗词内容的进一步拓展。入选节目的诗词从《诗经》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度达数千年,涵盖中国文学史。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节目用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

              亮点之二是新媒体互动更加深入融合。《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实现节目播出时电视观众利用手机与场上观众同步答题,观众也可在网络互动社区讨论诗词,表达观点,增加节目的参与感。多媒体互动为全国观众奉献“全民的诗词文化盛宴”。

              下面是2月5日晚上的第八场比赛,你正在电视机前收看节目,请你利用手机与场上选手同步答题:

              (1) 诗词识别题:

              请从下列九个字中识别一句五言唐诗。

              答:                    。

              (2) 对句题:

              请对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上联。

              答:                    ,                    。

              (3) 单项选择题:

              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山东”是指哪里?(    )

              A、华山以东     B、太行山以东     C、泰山以东

              2、毛泽东词“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折腰”是指:(    )

              A、为之倾倒     B、舍生取义     C、屈身于人

              (4) 本季诗词大会还有一个亮点是赛制升级。本季节目增设具有“一对一”对抗的“飞花令”环节。“飞花令”本为古人行酒令的一种,原为按顺序吟诵带“花”字的诗词,答不上则罚酒。节目借鉴了古人的诗词之趣,每场比赛增设一个关键字,由场上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轮流背诵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获胜者直战擂主。

              本场“飞花令”的关键字是“山”,请你仿照示例写出两句含“山”的诗句(注意每句都须写出上下句)。

              示例: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答:                    ,                    。

                                   ,                     

            • 3.

              日积月累。

              ①今我来思,                 

              ②《春夜喜雨》中从视觉角度描绘夜雨景色的一句是:                           

              ③郑板桥《竹石》中托竹子顽强而执着的品质,表达自己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诗句是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                  

              ⑤通过对六年级《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楷书四大家指的是:                                                   

            • 4. 诗句默写

                             ,恨别鸟惊心。    (           《春望》)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              》)

              ③黑云压城城欲崔,                。(李贺 《                》)

                            ,谁言天地宽?     (            《别云间》)

              ⑤海内存知已,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 5.

              诗文默写。

              (1)         ,不辞辛苦出山林。(2)急湍甚箭,         。(《与朱元思书》)

              (3)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4)《黄鹤楼》一诗中表达诗人浓浓的乡愁的句子是:                    

              (5)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写尽自己的家园之思的句子是:             

              (6)《沁园春》中,想象雪后的情景,对美好未来展望的句子:                 

              (7)我们即将跨入新的学习阶段,应该对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具有挂起风帆、直渡大海的精神,我们可以用李白《 行路难》 里的“                      ”两句诗来共勉。

              名著阅读。

              (1)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繁星·春水》

                 这是冰心的一首哲理小诗。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的         ,把          比喻为培养花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的     ,生动贴切,发人深思。

              (2)下面是《水浒传》第十八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中的一首诗,阅读后回答问题。

                      太师符督下州来,晁盖逡巡受祸胎。 不是宋江潜往报,七人难免这场灾。

               请结合相关情节,概括“这场灾”产生的原因。

                                                                                      

               ‚简述晁盖等人是如何脱险的。

                                                                                   

              综合性学习

                 为迎接南安市举办的“‘万星杯’汉宇听写大赛”,某中学组织以“善待汉字,热爱母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一 对对联】

                  某班举行“硬笔书法”比赛,想拟副对联,请完成下联。(要求:与上联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同,2分)

                  上联:规规矩矩写字

                  下联:                    

              【活动二 品汉字】

                  “囧”,读“jiǒng”,象形文字,本义是“光明”,在网络中使用颇频繁的汉字之一,也是“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

                请说“囧”在网络中的意思。

                 囧                                   

              【活动三 说看法】

                 流行在网络上的“囧”字,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应该尊重汉字,用来恶搞不雅,有损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感;也有人认为关注“囧”这样的生僻宇,有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播。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说出理由。

                                                                                                                                                                   

              【活动四 探究竟】        

                  下面是几则来自网络的评论,请你写出探究的结论。

                  材料一 某网友感叹道:“看了几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再也不能说自己语文功底好,感觉自己己经不是中国人了,居然有这么多的汉字不认识。还是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材料二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郁波表示,汉字特别依赖于它的书写情感,不书写就会造成提笔忘字,就会导致情感的淡化。

                 材料三 汉字听写节目让观众开始正视“提笔忘字”的“现代病”。在键盘打字当道的今天,重拾汉字书写显得难能可贵。不少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节目,发现许多熟悉的汉字,不仅不会写,还把读音弄错了。

            • 6.

              综合性学习

              某学校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的读,就能读透全书。

              【材料三】西汉时期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因家里贫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匡衡便在墙上穿一个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读书。

              【材料四】爱因斯坦读书时,分成三个步骤,他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

              【材料五】范仲淹青年求学时期,过着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五年间未曾脱衣而眠,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便以水沃面。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

              (1)上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两则是                    

              (2)请你给教室拟一则宣传语或写一句有关诗句。

            • 7.

              根据提供的情景,按要求答题。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先哲用精粹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大千世界的洞悉,对人生万象

               的彻悟。吟诵这些妙句,可以使灵魂得到烛照,使智慧得以开启。为此,立志中学初一(二)班班委会决定搞一次“名言名句接力赛”。

               ⑴请你以对联的形式为这一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语。

              上联:聆听先哲教诲      

              下联:                                                                 

               ⑵如果以“友谊”为主题,你要和同学交流的一句名言是:

                                                                                          

               ⑶请从下面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先写出他出自哪部名著,然后结合名著内容,阐述你愿与他交友的理由。

              备选人物:英子   桑桑    儿时的鲁迅    

              我愿与           交朋友,他是《            》中的人物,我愿与他交友的理由是:(50字以内)

            • 8.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一、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背灼炎天光。          ②鸡声茅店月,                。            

              ③过尽千帆皆不是,          。  ④马作的卢飞快,            。     

                         ,叶底黄鹂一两声。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           。     

                            ,西北望,射天狼。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2)请默写刘方平的《月夜》。 

                  

              二、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题。 

               振风塔的底层供奉一尊五米高的楼迎佛,二层供奉弥勒佛,三层供奉五方佛,四层以上有浮雕像六百多尊。每层八个飞檐翘角之下悬有“风铎”,徐风吹来,叮铛悦耳,令人顿增愉悦。

              各层塔门多变化,游人往往迷入难出,大有“               ”之感,因此,引起游人笑不绝口,登塔兴趣反而更浓,一旦得其门而过,则又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人景象。[来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塔外走廊,每上一层,走廊就矮几分。游人立于塔上凭栏眺望,南看长江“铁板琵pá”,唱滚滚东去;北看古城“女郎红牙”,数杨柳美景。 

              ①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风(  )    弥(  )   琵pá(  )

              ②第一段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③文中“眺望”的意思是:  

              ④在文中横线处填写一句古诗,使文章内容完整。 

                应填写的诗句是:                

              三、 名著阅读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是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有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本段文字选自          ,这段故事的主要情节是       ,以上节选的文字表现了鲁达             的性格。

              四、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某校举办了“节约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参考下面的示例,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勤俭是美德,节约是责任。

              (2)班级准备出一期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黑板报,其中有一个“名人节俭小故事”的栏目,请你从下面提供的名人当中选择一个,概述他节俭的事例。 

                              朱元璋    周恩来   鲁迅   雷锋

              (3)校团委为此次活动举办了一场演讲比赛。下面是某同学演讲稿的开头部分,尚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根据要求帮他修改。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节约从身边小事做起”。【A】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精神。历代仁人志士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鞠躬尽瘁、勤劳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中华民族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能生生不息,兴旺发达。勤俭节约还是我们国家的建国方针。【B】它使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医治了战争,甩掉了一穷二白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①【A】句中有一个词语使用不当,这个词语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②【B】句中有一处成分残缺,表达不完整。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澄清同学们在节俭上的模糊认识,八年级某班围绕“勤俭节约是否就是吝啬小气”这一话题展开辩论。请你从下面的正、反两方中选择你赞同的一方,简要陈述你的观点。 

              正方:勤俭节约就是吝啬小气              反方:勤俭节约不是吝啬小气

            • 9.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1) “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南宋释志南的《绝句》,它的上一句是                  ,整个诗句在文中运用了______ 的修辞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学过的古诗(词、曲)中有许多扣住季节特点写出风雨雪的佳句,请默写有关风、雨、雪的诗句,各写一句。

              风:

              雨:

              雪:

            • 10.

              云中谁寄锦书来 

              ◆朱铁志

              电脑的普及,使文字书写急剧退场。用惯了纸笔的中老年人,还在挣扎着试图挽住书写的臂膀。而年轻一代,已然习惯了无纸化的生存。提笔忘字,渐成常态;书法之美,只在少数书家手中流连。在手机和电子信箱越来越便捷的当下社会,能够收到一封手写的信件已是一种幸运,能够收到一封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传统尺牍信札中所包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似乎正渐行渐远,使即使不算老派的中年人,也不免感到一丝惆怅。

              我算幸运的,因工作和个人写作的关系,使我常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的来信,其中不乏理论大 家和文学名家的信札。有的文白间杂,言近旨远;有的雅淡平和,娓娓道来;有的词锋犀利,一语中的;有的嘘寒问暖,饱含温情。信封和信札抬头、落款的书写,无不十分讲究,不论是称谓的选择,还是书写工具的使用,都能看出文字的背后所蕴含的学养功底和书写者的气质风神。

              与此同时,我也收到大量别样的来信,其中尤以来自报刊者居多。有的在我名字之后不再有任何称谓,迹近被通缉;有的信封书写七扭八歪,偌大的天地间几行纠缠在一起的米粒小字,仿佛捆绑的螃蟹。至于行文的直白浅陋、甚至粗暴无礼,也是不时要面对的无奈现实。

              翻看老一辈学者作家的书信,“先生”“足下”“斧正”“雅教”“拜辞”等敬语谦辞随处可见,浸润在字里行间的那份优雅和谦和,透露出长期文明熏陶下谦谦君子所特有的从容和自信,正是“尺牍书疏,千里面目”,“虽则不面,其若面焉”。

              而今,传统的书信文明似乎已成远去的雅乐,只能在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若有若无地存在,只能在先人的收藏中依稀可辨。而在新潮的“穿越剧”中,别人的父亲成了“家父”,自己的爸爸却变为“令尊”。经过“反右”“文革”等文化浩劫,中年以下的朋友旧学功底无从谈起,新学修养也难尽如人意。粗鄙文化盛行,庸俗观念当道,肉麻成有趣,流氓成英雄。听一听身边人的谈吐,看一看手边的报刊,文明含量几许、文化水准若何,相信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至于网络语言,新则新矣,有的甚至不乏有趣,但说到底, 无非是一种缺乏文化含量的戏说而已。

              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省,而自觉自省的前提,是对传统文化基本的认知和积累。胸无点墨,何以自觉?就像黄牛,肚子里没有青草,拿什么反刍?网络时代,点击率成了判断标准和不二法门,而在杂多的 信息当中飞来飞去的眼球,其实并未收获几多真知。网络人的头脑,基本是杂乱信息的跑马场。缺乏这种自觉的所谓知识分子,充其量不过是“知道分子”而已。

              毛笔、宣纸作为文字书写主要载体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但文明的传承不能因此中断。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怀念前秦散文、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为什么我们常常默念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因为我们的血管中流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血液,对前辈思想家、文学家的传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这样一种祈愿和情怀,寄托着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美好理想和对优雅文化的无限怀想。

              剪不断,理还乱。要用中国语言、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来解读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秘密,解开中国道路的内在密码,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冷酷背景下保留一份温暖的人文情怀,不能靠午夜梦回、撕扯自己的头发冥思苦想,不能指望查阅文件、对比口径找寻思想捷径。唯有继承传统、不忘经典,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才能发现博大精深的优美存在,才能触发自己愚钝很久的灵感和才华,找到通向世界、与各种文明有效对话的渠道和钥匙。

              (1) 作者为什么说在当下社会收到文辞淳美朴实、书法俊逸洒脱的书信是“一种奢望”?
              (2) 分别概括作者收到的两类来信的特征。
              (3) “云中谁寄锦书来”,这一文题寄托了作者内心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文概括。
              (4) 积累链接:本文题目出自北宋诗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里的“云中”,指的是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而苏轼名篇《                   》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指的是古代地名云中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