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鼓琴           善:           

              (2)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2) 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4分)

              伯 牙 游 于 泰 山 之 阴 卒 逢 暴 雨 止 于 岩 下 心 悲 乃 援 琴 而 鼓之。

              (3)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4)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 2.

              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有佳肴 虽:______________

              (2)《命》曰:“学学半”。兑: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项( )


              (1)其:弗食不知旨也  此之谓乎

              (2)知:弗食不其旨也   温故而知新

              (3)故:曰:教学相长也。是学然后知不足

              (4)之:友人惭,下车引。 其此谓乎


              (3) 根据语句意思,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节奏。


              (1)弗 学 不 知 其 善 也。

              (2)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教 然 后 知 困。


              (4) 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5)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 3.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

              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陆生往请,直入坐,而陈丞相方深念,不时见陆生。陆生曰:“何念之深也?”陈平曰:“生揣我何念?”陆生曰:“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侯,可谓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陈平曰:“然。为之奈何?”陆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报如之。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陈平乃以奴婢百人,车马五十乘,钱五百万,遗陆生为饮食费。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藉甚。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节)

              (1)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祸及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则吕氏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何之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生为饮食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陈平乃以奴婢百人

              A.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

              (2) 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1)生 揣 我 何 念(标在动宾之间)

              (2)绛 侯 与 我 戏(标在主谓之间)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



              (4)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陆贾的人物性格。

            • 4.

              文言文阅读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注释】①黔: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 lǐ)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后来称贵州省为黔。②.蔽:躲避,躲藏。③噬:咬。④ .觉无异能:(虎)觉得(驴)没有特别的本领。⑤.益:渐渐地。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不可得____________                    ②于沙上 _______________              

              ③稍近,狎____________                  ④尽其肉,乃  ___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3处) 

                 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驴一鸣,虎大骇,远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提到“然则天下之事,但只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请用“只知……,不知……”的句式分别概括讲学家和老虎的“知”与“不知”,并归纳【甲】【乙】两文天下事的相同原理。

              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2)至于负者歌于途

            • 6.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借景物来表现作者的情怀。【甲】【乙】两篇选文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7. 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
            • 8.

              阅读《芙蕖》回答问题,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两处。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 9.

              阅读《乐府诗两首》回答问题,划分朗读节奏:

              不 闻 爷 娘 唤 女 声 ,但 闻 燕 山 胡 骑 鸣 啾 啾。

            • 10. 选文中孔子在劝学的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试加以分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