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陶渊明自得于田园,刘禹锡安处于陋室,陆游乐居于书巢……每当你内心躁动不安的时候,会想到谁?他的处世态度给予你怎样的启迪?
            • 2. 下面几则语录出自《论语》,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
              ①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
              ②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③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论语·泰伯》)
              ④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

              以上四则语录,都提到了“勇”。孔子认为“勇”总是与  ①  等美德紧密联系;如果仅逞匹夫之勇,则可能  ② 

            • 3. 《水经注》虽是一部地理著作,却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请从甲乙两文中各举一例写景语言,说明其表达效果。
            • 4. 山光水色,寄情寓理。【甲】【乙】两文段借山水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 5.

              阅读文言文《醉翁亭记》,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各组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杂然而前者  推出新

              B. 翼然于泉上  身其境

              C. 饮少醉    浅尝

              D. 佳木而繁阴  一峰独

              (2)下面是某同学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其中有两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并将其翻译正确。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像排成队列一样的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你拉着我,我拉着你,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答: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3)为了帮助大家更深入理解《醉翁亭记》,某同学提供了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结合这两篇文章,概括说明欧阳修与孟子共同的思想观点。

              【链接材料】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

              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乐:享乐。③非其上:即以其上为非,认为他们的统治不对。④民上:人民的统治者。⑤乐:以……为乐,意动用法。⑥以:介词,相当于“把”。⑦然:这样,代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两个语段中的“水”有何共同特征?为了突出这一特征,两个语段在写“水”时都注重运用侧面描写,请分别从这两个语段中找出原句。
            • 7. “记”是古代一种常见文体。《核舟记》主要通过描写核舟的精巧,赞叹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小石潭记》通过_____,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竹溪记》则通过京师人、南方人以及“绝徼海外人”对待竹子的不同态度,悟出_____的道理。
            • 8. 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 9. 请根据两篇文章的内容找出相同的地方,填写表格。

               

              塑造人物的方法

              作为国君的特点

              给你的启示(答一点即可)

              《曹刿论战》

              《赵威后问齐使》

            • 10.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中不少论述对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现实意义。请从下面句子中选择一句,谈谈你的认识。

              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②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③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