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    ②畚锸:箕畚铁锹

              (1)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 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

            • 2.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教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f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省,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1) 翻译下面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

              (3) 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 3.

              刘恕①,字原,筠州②人。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③,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④,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⑤,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馔⑥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⑦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无以给旨甘⑧,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以衣袜及故茵褥⑨,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⑩,封还之。 (节选自《宋史·刘恕传》)

              ①刘恕(1032~1078):《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③历数:历史典故。地里:地理。族姓:家族名姓。公府案牍:公案文书。④万安山:又名玉泉山或大石山,在洛阳南侧,与中岳嵩山遥遥相对,沟壑深险,巍峨壮观。⑤宋次道知毫州:宋次道担任毫州知州。⑥馔(zhuàn):饮食,吃喝。⑦殊废:不要打扰。⑧无以给旨甘:没有办法自己供应的。⑨故茵辱:旧褥子。⑩颖:颖州,即今安徽阜阳市。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


              (1)道(    )(2)遗(      )(3)悉(    )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2)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


              (3) 

              结合短文内容,说说刘恕是一个怎样的人?


            • 4.

              张玘字伯玉。世居河南渑池。建炎中,以家财募兵讨金人,者数千人。时翟兴制置京西①,玘以众属焉。董先为制置司前军统制②,玘佐之,每战,冒矢石为诸军先。

                 时刘豫③据京师,先军乏食,伪降豫,不挈家,玘事其夫人如旧。豫使人迎其妻,先密书报玘勿遣,且述必还意。王倚摄④虢州,从伪意坚,玘患之。会别将董震自商州来,乃与震谋害玘。震阳许而阴以告。翼日,倚玘议事,玘叱下,责以大义,并推官祁宗儒斩之。先是,豫遣人持诏抚谕,以玘为商虢顺州路兵马都监、同统制军马,玘囚其使,至是戮之。三年春,先自伪齐归,玘还兵柄,退就位,时人义之。

              三十二年,领御营宿卫前军都统,屯泗州。金人攻海州急,诏玘会镇江都统制张子盖赴之。杀获万计,海州围解。玘中流矢卒,子盖上其功,特赠正任观察使,官其后九人,庙号忠勇。孝宗即位,又命

              祠⑤于战所,赠清远军承宣使。

              【注】①制置京西:官名。②制置司前军统制:官名。③刘豫:金人册封的伪齐国的皇帝。

              ④摄:代理。⑤祠:祠堂。

              (1)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豫使人迎其妻,先密书报玘勿遣,且述必还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别将董震自商州来,乃与震谋害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张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行为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⑤,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⑥,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②捐:弃   ③ 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致士:纳贤士  ⑥见事:被侍奉)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有千里之能     ②欲与常马等       ③不以其道      ④执

              ⑤臣古之君人     ⑥君之            ⑦以报君         ⑧今王欲致士      

              (2) 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执策而临之                      D. 而捐五百金

              (3) 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3)隗且见事⑥,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4) 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6.

              王韶,字子相,自云太原晋阳人也,世京兆。韶幼而方雅,颇好奇节,有识者之。在周累以军功官至车骑大将军、议同三司,复转军正。武帝既拔晋州,意欲班师,韶谏曰:“齐失纪纲,兹累世,天奖王室,一战而扼其喉。加以主昏于上,民惧于下,取乱侮亡,正在今日。方欲释之而去,以臣愚固,深所未解,愿陛下图之。”帝大悦,赐缣一百匹。

              晋王广之镇并州也,除行台右仆射,赐彩五百匹。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致违于法度。奉使检行长城,其后王穿池起三山,韶既还,自锁而谏,王而罢之。其后,上谓韶曰:“自朕至此,公须鬓渐白,无乃忧劳所致?柱石之望,唯在于公,努力勉之!”韶辞谢曰:“臣比衰暮,不宜作官人。”高祖曰:“是何意也?不宜者,是未用心耳。”韶对曰:“臣昔在昏朝,犹且用心。况逢明君圣朝,敢不力竭!但神衰精微,官事非驽马蹇驴所逮。”上劳而遣之。岁馀,驰驿入京,劳敝而卒,时年六十八。高祖甚伤惜之。

              (节选自《隋书·列传·卷二十七》,有删改)

              (1)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韶性刚直,王甚惮之,每事谘询,不致违于法度。


              (2) 文中王韶坚持辞官不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王韶是一个怎样的人。

            • 7.

              贾逵①年五岁,明惠过人。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②,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

              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③,或题于扉屏④,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于闾里 ⑤每有观者,称云振古无伦⑥ 。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⑧⑦子孙,舍⑧于门侧,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吞倦,世所谓舌耕也。”                                          

                 (选自晋·王嘉《拾遗记·后汉》

              [注]①贾逵:东汉经学家、天文学家。②嗣:子孙后代。③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④屏:屏风⑤闾里:里巷。⑥振古:远古,往昔。 无伦:无与匹比。⑦襁负:用襁褓背负。⑧舍:住。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1)尝(        ) (2)负(       ) (3)盈(          )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

              (2)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

              (3) 从选文看,贾逵是一个怎样的人?

            • 8.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2) 邹忌向齐威王提建议能够成功的原因是?


              (3) 从【甲】【乙】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                                                 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 9.

              《桃花源记》(选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 ②麻枲之属___________

              ③停数日,辞去___________________暮,与老人同出__________

              (2) 翻译选文中划线语句


              (3) 第一段选文的开头描写了桃花源外的自然美景,请你就这部分内容写几句评注性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及好处)。



              (4) 第一段选文中的“渔人”没有留在桃花源,最终是离开了。那么第二段选文中的“杨氏”是否要定居穴中,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5) 两段选文所描绘的社会在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6) “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单的语言回答。

            • 10.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甲】文画线句子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乙】文画线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