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选项填空。
              当年南开校门侧,曾悬一大镜,镜旁镌有箴词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①   :勿傲、勿暴、勿怠。②   :宜和、宜静、宜庄。”学生出入,知所儆戒。
              A. 颜色
              B. 气象。
            • 2.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猛浪若      (2)饮辄尽       (3)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其欣悦     (5)水清冽       (6)春和

            • 3.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的含义

                 ①月色入                     ②无与为乐者         

                ③怀民亦未                    ④相与步于中庭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闲人”? (4)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 4.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乙】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

              (1)尽南海                            (2)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3)以先帝遗德                        (4)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5)以其咎                            

              (2)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3) 分别从《隆中对》《出师表》中找出成语“三顾茅庐”的原句。

              《隆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妇孺皆知,请分别写出其中的两个故事、一条歇后语、一个成语。

                 故事                          

              成语                            歇后语                                  

            • 5. 请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选项填空。
                  当年南开校门侧,曾悬一大镜,镜旁镌有箴词曰“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①    :勿傲、勿暴、勿怠。②    :宜和、宜静、宜庄。”学生出入,知所儆戒。
              A. 颜色   B. 气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