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文言文《马说》,完成下列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之不以其道( )

              ③鸣之而不能其意       ( )  ④执策而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                (用课外成语填空),把自己的才华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运用人才也就能               (用课外成语填空)。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肉食者,未能远谋

              (2)三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3)闻之,欣然

              (4)去还乡,忧谗畏讥

              (5)君与家君日中

              (6)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 3.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吾知所以距子矣    (《公输》)

              (4)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惠子相梁         (《庄子》故事两则)

            • 4.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

              (1)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

              (2)对镜花黄  

              (3)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4)吾与汝力平险   

              (5)故人不独亲其   

            • 5.

              (一)甲、乙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秦攻赵长平,齐 、楚救之。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②却:退。③隐蔽:指屏障。

            • 6.

              《出师表》节选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 7. 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
              美            无
              肥滋味(《送东阳马生序》)                        
              B.
              如外人             事无大小,
              以咨之(《出师表》)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设酒杀鸡作
                      
              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
                 B.阡陌
                C.率妻子邑人来此
                  D.乃不知有汉,
              魏、晋
              (3)南阳刘子骥是高尚士,“闻之,欣然规往”,为什么?
            • 8. 【甲】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丙】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时时而
              进      又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不知其
              也      京中有
              口技者
              C.虽有
              道        色愈恭,礼愈

              D.王
              蔽甚矣      虽我
              死,有子存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宫妇
              莫不私王          B.
              略不相睹
              C.不戚戚于
                            D.《兑命》曰:“
              学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4)【甲】文第①段与【乙】文画线句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运用这种写法分别有什么好处?
              (5)解释【丙】文中加点的词.
              百丈冰    瀚海阑干:    
              ②风
              红旗冻不翻    掣:    
              (6)阅读【丙】文,请仔细品味并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如”二字的妙处.
            • 9.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
              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
              奸凶    
                 ③思惟北征,
              先入南        ④今贼
              疲于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知臣
                        B.阡陌
              ,鸡犬相闻
                  C.故冒
              ,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
              ,便欣然忘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兴复汉室,还
              旧都         顾王业不可偏安
              蜀都
                  B、以奉先帝
              遗愿              辍耕
              垄上
                  C、
              议者谓为非计              水落
              出者
                  D、故临崩寄臣
              大事也           
              是人多以书假余
              (4)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 10.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乙】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②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③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曹沫,鲁国人,以力大勇敢著称。②坏:通假字,通“培”,指屋的后墙。③倍:通“背”,违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它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的意思没有区别的一个选项是
              A.牺牲玉帛    B.妻子邑人    C.又何焉    D.辞令如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    
              北面就群臣之位北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望其旗靡  
              翻译:    
              ②弃信于诸侯      
              翻译:    
              (4)用自己的话将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甲】文中的曹刿帮助鲁庄公赢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是凭借他的    ,【乙】文中的曹沫帮助鲁庄公收回了失地凭借他的    ,两个文段集中反映出鲁庄公是一个    的君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