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初,权谓吕蒙曰:“ 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 拜蒙母,结友而别。
              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卿               邪                孰               遂        

            • 2.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查《古汉语词典》,“数”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

              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

              二读“shù ”,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 ,规律,气数。

              三读“shuó ”,义项有:①多次。

              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

            • 3.

              阅读文言文《马说》,完成下列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之不以其道( )

              ③鸣之而不能其意       ( )  ④执策而之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                             的作用。在今天,如果你的才华不能被发现,完全可以                (用课外成语填空),把自己的才华主动地显露出来,而在位者识别、运用人才也就能               (用课外成语填空)。

            • 4.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划线字的意思。

              (1)尽其(                )

              (2)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之不以其道(                  )

              (4)一食尽粟一石(             )

            • 5.

              阅读《水仙》,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注释]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1)各司一(        )       (2)购无资(        )

              (3)请之(        )         (4)是何异于不金陵(         )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3)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 6.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火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敝袍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

              白玉之环(  )②同舍生皆绮绣(   )

              ③烨若神人(  )④媵人持汤沃灌(    )

            • 7.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肉食者,未能远谋

              (2)三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3)闻之,欣然

              (4)去还乡,忧谗畏讥

              (5)君与家君日中

              (6)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 8.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吾义固不杀人      (《公输》)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吾知所以距子矣    (《公输》)

              (4)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惠子相梁         (《庄子》故事两则)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重岩叠(zhàng)                B、不见月(xī)

              C、引凄异(zhǔ)                     D、沿阻绝(shù)
              (2)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每至晴初旦 (             )             湍绿潭(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自非亭午月分,不见曦月

              ②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三峡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急(tuān)甚箭                          B. 互相轩(mǎo) C.蝉则千(zhuàn)不穷              D. (kuī)谷忘反

              (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4分)

              (1)蝉则千转不  (2)猿则百叫无 (3)争高直         (4)窥谷忘


                (3) 下列是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夹岸高山,皆生寒树”既写出了两岸高山之多,又写出了高大得能使人产生寒冷感觉的树木之多。
               B.“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是说交错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跟晚上一样看不见。
               C.“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旨在写山之多。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意思是稀疏的树木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透射出来的阳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5)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怀和志趣?(3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