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2) 甲文中“_____”和乙文中“______”都写出了“盗窃乱贼而不作”的安宁现象。

              (3) 孔子主张的“大同社会”与老子追求的“小国寡民”有什么共同点?

            • 2.

              清明·怀念过往

              ①清明节。四月的微雨,吹落零零星星娇弱的花瓣,雨雾中那柔柔的柳色,也沾染上潮湿的思念。每一年的清明,总是有雨。在这雨中漫步,总是能想起那古诗中欲断肠的意境。千百年来,每到清明,人们总念起同一首诗,即使心中思念的人是如此不同。文学的魅力,便是如此。

              ②离家的少年,望着渐行渐远的车窗,总会想起那笔下父亲的背影;在异乡踟蹰的青年,常常将巴金的那句“做一个战士”写在日记本的扉页,以不断激励自我;而当回乡之时,与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相遇,又会忍不住地念起艾青的那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③那是大师们以他们的赤子之心写就的作品。惟其如此,才能如此地广为传颂,并被人们记在心间。不分季节,不分地域,在无数的心灵间传播。他们的创作虽然停止,而灵魂却永远不朽;他们的时代已经结束,而作品却畅销不衰。

              ④在这样一个清明,让我们,再一次怀念起这些已经走远的大师,与他们一同分享那些震撼和慰藉过我们心灵的文字。

               A 的文字,一直是如此细腻,捕捉着人们心头那小小的、甚至转瞬而逝的感动。读他的散文,永远也读不厌。那美丽得独一无二的句子,那在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情,让你每次品读,都有新的发现,新的共鸣。

              ⑥他的《背影》、《给亡妇》等,更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淡淡的笔墨,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⑦1999年,中国最具慈爱的一颗心脏停止了跳动,冰心老人走过了近百年的人生历程,含着微笑悄悄地离开了人间。一位思想不老的人,用她的一生爱祖国、爱世界,爱大海、爱孩子,她是中国母亲与和平的化身,她的一生,如同一部真善美的巨著。她的文字伴随着我们,如同沐浴着爱的慈光,使我们对一草一木心存感恩。“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人世间的慈爱就在这字里行间淡淡弥散开来。

              ⑧长亭外,古道边……”当年的小英子牵着骆驼从城南走来,  B  和她的故事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熟识。真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清晰,又朦胧。冬阳下的骆驼队,脖子上悠悠清脆的驼铃声,奏出童年中的美妙音符。一幅幅画面,一声声轻响,是她一生也抹不掉的记忆。

              ⑨清明节在对春天的期盼和对过去的怀念中走近。苏醒的大地上,印刻着我们熟悉的身影,记忆,连同往事一起,在清明时节,镌刻成永恒。就让我们,从这些曾经无数次打动过我们的笔墨间,再次去感受他们带给我们的人格魅力,并借以寄托我们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1) 联系上下文在AB处分别填写一个作家的名字,并分别写出他的一篇或一部作品。(试卷中已经提到的作品不能重复)


              (2) 第①段中写到“每一年的清明,总是有雨。在这雨中漫步,总是能想起那古诗中欲断肠的意境”,请默写这首杜牧的《清明》。



              (3)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4) 本文怀念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怀念?

            • 3.

              爆竹好惊眠

              彭秋平

              ①天有些阴沉,偶尔落下一两粒雪籽。地上却暖洋洋的,村子外,到处是匆匆的步履。老祠堂里的鼓声擂得山响,十里八乡清晰可闻;井台边,时而传来杀猪宰鹅的声音;磨豆腐、蒸米饼、切糖片……忙碌的声音日夜在老屋里喧响。“大人操心没钱,伢子操心过年”,有按捺不住的伢子,将新年的头一颗爆竹甩上半空,人间的欢乐便送到九天云霄。

              ②在名目繁多的乡村过年习俗中,爆竹历来扮演主角:三十祭祖、除夕封门、初二接女婿、初三唱大戏、十五迎龙灯……哪一样都离不开它高亢的开场。乡人放鞭炮除了渲染节日气氛,更主要是用来祈福:在爆竹身上,寄托着农家的期盼——爆竹的响亮或喑哑,是农人预测一年财气、运气、福气旺或衰的征兆。有联为证:“燃几声爆竹,把穷鬼轰开;烧数根蚊香,将财神引来。”许多乡村懵懂少年,后来变得成熟以至老成持重,爆竹是一个重要的推手。

              ③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年初一的开门爆竹。

              ④儿时,每每除夕年夜饭后,父亲便独自从灶膛里铲出炭火,装进瓦钵,轻轻盖上铁丝火罩,而后将开门爆竹放在上面,让幽幽的火,久久地焙。此时,父亲的脸专注得像幅木刻。有一个除夕,烘着的鞭炮忽然燃着了,噼噼啪啪转眼一挂鞭炮化作一屋烟雾。因之,全家人默默无声地度过了一个年夜,接着便又担惊受怕地挨了一年光阴。

              ⑤家穷,又想廉价买好货。有种俗称“鸡婆带鸡崽”的鞭炮——一个大的带一群小的,燃放时声音怪怪的,像在叫“隔里隔壁穷——隔里隔壁穷——”邻人不乐意了:“大过年的,怎么来咒穷我们?”以后就没敢再放这种鞭炮,可日子仍然过得喘不过气来。每到年终分红时,一家人谁也不愿到队部去瞅一眼。与我们同住一幢老屋的义道公、驼背伯,家景比我们稍好些,都向着我们。又到过年时,驼背伯说:“咱们三家的爆竹合放吧?”母亲是个明理人,怕沾人家的,迟疑了。义道公说:“三根稻秆搓成一根绳,结实哩;三户人家抱成一团,人多接得起大福大贵。”果然,这一年的炮仗震得山响。尽管这年的光景也没见得好到哪去,但驼背伯他们怜贫恤穷的举动,至今仍让我念念不忘。

              ⑥在我们这个三百多户人家的村子,燃开门炮的时间也是有规矩的。尽管没有成文,但哪个敢贸然冲撞?有一个年夜,村头狗生家的大儿子肚子疼,家人在屋里急得团团转,眼瞅着人痛得死去活来,熬到三时,才敢点着鞭炮,抬上病人直奔公社医院,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晚半点钟人就没了。村里的老辈人都说:“祖宗菩萨坐得高——这不?没事!”

              ⑦开门炮响后,便是伢子们的天下,挨家挨户捡爆竹。有引线的最好;掉了引线没爆响的也有玩头:将爆竹拦腰折成“V”形,围成一圈,点上一个,“呼——”爆竹间相互“火拼”起来,此起彼伏,蔚为壮观,它们的声、光、色、味交织成一片迷幻天地,让清寒的童年得到了片刻的欢娱。也有的人家爆竹全炸成了纸屑,捡爆竹的伢子了无所获,但切记:不准信口说出“没有”这样犯忌的话来,否则主人定顾不得“孩童言语,百无禁忌”,从门里伸手赏你两个火辣辣的“火烧饼”,还夹一通臭骂。

              ⑧年年岁岁就这样水一般流走了。如今,乡里人过年再也不必缩手缩脚了,开门爆竹大都是“万编”,电光炮串在一起像数不清的“朝天椒”,个个红、辣、响、快,让人听得酣畅淋漓。唐朝诗人张悦在《岳州守岁》中写道:“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这位宰相在睡梦中被惊醒,连声称赞妙,可见其在除夕之夜的兴奋和愉快,这也是当下新农民的切身感受吧?

              ⑨为保护环境,城里如今不提倡放爆竹了,这是好事,就让久远的爆竹声在记忆中轰响吧。

              (选自《江西日报》)

              (1)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物

              和爆竹有关的事

              父亲

              除夕年夜饭后,独自久久地焙爆竹

              狗生家

              挨家挨户捡爆竹

              (2)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本文的题目“爆竹好惊眠”的具体作用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乡间,孩子们想着过年,大人们却未必如孩子们所想。正如文中引用的一句俗语“大人操心没钱,伢子操心过年”,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列举了乡下过年的许多习俗,请你把这些习俗归纳出来(至少写两个),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习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