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课外现代文阅读(9分)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注]①鄙:边境。②恃:凭借,依仗。③顾:还,反而。

              用斜线“/”为下面的句子断句,只限一处。(3分)

                吾 数 年 来 欲 买 舟 而 下 犹 未 能 也         

            • 2.

              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 15.甲文和乙文在为人处世方面都说明了一个道理:           ;从人物描写角度看,甲文和乙文主要都用了           描写。

              (3) 16.有人说,元方太没有礼貌;有人说,曾子太娇惯孩子。请说说你的见解。

            • 3.

              课外古诗阅读(7分)

              早 作   裘万顷(宋)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释】(1)井梧:井边的梧桐树。(2)缄:包藏。(3)斗:北斗星(4)河:银河。

              诗中“井梧飞叶”与“______________ ”处的景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文题中的“早”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4分)
            • 4.

              阅读理解(24分)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关山若飞(  )   (2)朔气传金柝(    )

              (3)策勋十二(     )   (4)木兰不用尚书郎(     )

            • 5.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①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负的事,达观的人看来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法逃躲啊!

              ②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灾、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③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④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躲避?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就永远不能解除了。

              (1) 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2) 请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3) 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一致的一句。
              (4) 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5) 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找出一处,并体会它的好处。
              (6) 有的学生认为责任是大人的事,你认为呢?结合中学生的实际谈谈你对“责任”的理解。
              (7) 写出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赞美梅花虽饱经摧残却保持高洁品行的句子:
            • 6.

              阅读《芙蕖》回答问题,辨析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____________

              有五谷之实__________而不有其名

            • 7. 文章结尾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赞同这句话吗?请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理由。【迁移拓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