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把字写端正   

                 ①写字,尤其是书写我国的汉字,有重要的意义。从传达和交流思想的角度来说,字是不闻声响的语言,是时刻离开不得的。从由字及人的角度来说,在未见其人的情况下,他的字又是显示他风采的“亮相”。把字写得端正大方,能辨可读,是一件不能小看的事情。(   ),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那么简单。

                 ②有些青年朋友写字潦草出格宛如“天书”,叫人横看竖看,东猜西猜,都吃不准。有些则写得拉杂一团,宛如泼翻豆箩,乱散一地,例如:一个“甥”字,被劈成“生”“男”两字。有些则象一排排打了结的链子,字与字解不开,读不断。有些则是任意创造,不合规范,“丢头”、“缺腿”、“少心肝”,比比皆是。读这类文字的书信或稿件,轻则让读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重则引起误会,延误大事。

                 ③这些青年人往往认为自己的字总是“写不好”了,也不想练了。

                 ④细细想来,笔下的字写得马虎潦草,恐怕还是他的态度不端正。诊治这毛病的药剂,当是叫他要静下心来,把写字当桩事来做,全神贯注地一笔一笔、一字一字地写下去,假以时日,培养成一丝不苟的态度,就不难把字写端正。

                 ⑤当然,态度端正,也还得方法得当。千百年来,书家如林,字帖似海,王羲之、颜真卿等名家高手,为后人留下了难以胜数的精湛书法,借鉴他们的字帖,从中摸索和琢磨技法,是一条简便而有效的途径。中国的方块汉字,前人总结出不少经验,如从汉字的结构字形上讲,“东”的长,“工”的短;“魏”的大,“口”的小;“夕”的斜,“中”的正;“千”的疏,“龚”的密……懂得些一般的布局间架,把不同字的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安置得恰到好处,就会写得端庄美观。 至于通篇的文字,形体宜大小一致,横成行,竖成列,清晰整齐。

                 ⑥要有一手好字,还得勤写苦练。古人曾说过“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古代不少青年人就是这样努力,终成赫赫大家的。如今,用圆珠笔、钢笔写字,同样也得下类似的苦功,持之以恒,会有成效的。

                 ⑦要而言之,态度端正,方法得当,勤写苦练,那么,在的腕底笔梢下,一定会出现一手端正的好字。                                                              (有刪改)


              (1) 在第①段括号内填入恰当的选项。( )

                 A.所以  B.而且  C.然而  D.即使

              (2) 文章第②段列举了许多“写字潦草出格”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3) 文章④⑤⑥三段的位置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4) 下面这个事例适合放在第 ______段内,请说明理由。

              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从小跟智勇和尚学习书法。晚上躺在被窝里还常常练习,一边想着字的气势、结构,一边用手指在被面上“写”。日子久了,竟把被面划破了。

              (5) 联系全文,第⑦段下划线的“他”指 ______,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 (6) 积累链接:要写一手好字,需勤学苦练。请默写出汉乐府《长歌行》中表达在易逝的光阴面前人们处于青少年时代就要努力的两句诗。
            • 2.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 这段文字批判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_        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照;批判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同白求恩同志______                 __ 形成鲜明对照。 (2)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从表达效果看,哪一句好些?为什么?

              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个个都佩服,个个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答:

            • 3.

              【材料一】

              死不能复生,生死轮回是人的一种善良的愿望,就像生活是五彩缤纷一样,人的生与死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没有理由去指责各种生命个体对生死的自由选择,我们无权去剥夺人对生的权力,同样我们也无权去剥夺人对死的权力。

              大凡人们对轻生者总抱以轻视,认为这是懦弱者的一种表现,其实不然。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由于种种原因,主动或被迫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美国作家海明威,这个铮铮铁骨的汉子,一生经历过无数次生与死的磨难,可最后还是用他那支威力无比的莱福枪,对准自己高贵的头颅,猛扣板机,于是一个伟大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结束的如此干脆,结束的如此壮丽。你能认为海明威这种轻生是一种懦夫的表现?

              的确,生与死能够折射出人性的伟大与渺小,有的为了生,不惜卖身求荣;有的为了生,不惜牺牲人格国格。当然,就像事物有正反两面一样,我们也不乏目睹一些血气方刚的人,就是不愿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这多少有些类似“与其苟且偷安,还不如辉煌死去”,也印证了另一句“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的格言。

              真善美与假恶丑,在这道生死坎上得到充分的碰撞,它就像一块试金石,又像一堵泾渭分明的分水岭。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样活得精彩,活得有意义,这才是人们所应探寻的真谛。

              《让随意的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裘世祖)

              【材料二】

              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是人生其他一切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在无限的时空中,在宇宙的永恒运动中,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活到这个世界上来。认真说来,其实每一个人在这个宇宙间产生的机会几乎等于零。

              我有时想,我能够生到这个世界上来,这真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我的父亲和母亲不认识就不会有我,他们认识了没有结婚也不会有我。一直往上推,母亲的父亲和母亲,父亲的父亲和母亲,一直推到最早的老祖宗,里面只要有一个因素改变,就不会有我。你说这个机会是多么的小,几乎等于零。但是,我总算生出来了,可是,我如此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却又必然地要离开这个世界,我死了以后,这个宇宙间再也不可能第二次把我产生出来了。这么一想,你可能觉得生命是一种非常虚幻的东西,也可能觉得生命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东西。不管怎么说,人珍惜自己的这个只有一次的生命,我认为是最正常的,是特别可以理解的。那么,我们对于别人的生命,对于每一个生命,我们都要想到他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他失去了生命,他就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了。所以,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要珍惜,对别人的生命要关爱。

              泰戈尔有一句诗:“我的主,你的世纪,一个接着一个,来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无论多么微小的生命,都是大自然不知道运作了多少个世纪才产生的,都是我们不知道的某种神秘力量作用的结果,人的生命当然更是如此。所以,我们对生命不但要珍惜,要关爱,而且要敬畏。

              《尊重生命》(周国平)

              【材料三】

              生命的高度无法丈量,却可以仰望;生命的重量无法称量,却可以尊重。下一刻,我们就会理解——蜗牛的爬行是为了超越生命的高度,蚂蚁的身负重担是为了担负起生命的厚重,燕子无数次飞翔是为了画出生命最美丽的弧线。尊重生命,从尊重微不足道的事物开始吧!

              (1) 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提炼生命观。(至少写出四种)

                                                                                       

              (2) 材料一中作者说人有自由选择生死的权利,甚至还很赞赏一些轻生的行为,这和材料二中的观点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

                                                                                                  

              (3)            (作者)在《谈生命》一文中把生命比作             ,让我们领悟了“生命中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 4.

               标签

                 ①小时候,只是几次英语考试考砸了,父母或老师是否就说你在语言上没有天赋?你是否认同他们的说法,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从此在英语这一门功课上得过且过?也许,你只是爱没心没肺地说几句笑,身边的人是否就评价你是个幽默的人?而你是否认同了他们的评价,在日后的每一次聊天里都刻意找寻展现自己“幽默”一面的机会,却时不时也会不小心玩砸、把气氛搞到非常尴尬?
                 ②“没有语言天赋”也好,“幽默”也罢,这些他人给我们贴上的标签,看似是在了解情况后作出了负责任的评价,但实际上却是一种不愿意深入了解便匆忙将人分类的一种精神偷懒。但糟糕的是,如果我们认同于他人一时贴上的“标签”,有意维持正面“标签”给自己带来的形象,对负面“标签”也采取消极认可的态度,那对我们的成长将是非常不利的。
                 ③读初中的时候,也许真是有些天赋的因素,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位列年级前茅,而数学成绩却往往惨不忍睹。家长也好,班主任也好,都说这孩子有语言天赋,适合读文科,理科只能说是马马虎虎。在这些“标签”的影响下,我也开始认为自己真的有语言天赋,在英语学习上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功夫,而既然不适合读理科,那数理化就随便应付一下得了。
                 ④到了高中,由于被分配到实验班,身边不乏优秀而又刻苦的同学,在这里,我的英语天赋比不过别人的朝夕努力,我的数学更是惨得一塌糊涂。我迷茫了,难道天赋不是比努力更重要吗?为什么天赋还会输给努力呢?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逃避去想这些问题,将最好的时间荒废在网吧上。但高二以后,我开始有意去恶补数学,在英语上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两门功课的成绩都排到了前列的位置。
                 ⑤这其中的改变涉及到了乔希•维茨金《学习之道》里说的两种思维模式,分别叫做“整体理论”与“渐进理论”。持有“整体理论”的人,倾向于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很聪明、很有天赋,并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必须归功于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一种固定的、无法再改变的“整体”。而采取“渐进理论”的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目前的成绩有赖于不懈的努力,并认为循序渐进地努力可以让自己做得更好。在遇到挑战时,“渐进理论”者更有可能去迎接挑战,将未来的成功与当下努力联系在一起;而“整体理论”者则容易感到焦躁不安,并以简单的“聪明”、“愚笨”或是好、坏来评价自身,倾向于采取“无助反应”。
                 ⑥对“整体理论”者而言,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不外乎是别人有意无意给他们贴上后产生了自我认同的一种“标签”。初中的时候,我认同了父母老师给我贴的“标签”,采取了“整体理论”的思维模式,在英语方面认为“天生我材”,不需要太努力,在数学上则深信自己“生来不是那块料”,努力了也没用,于是他人贴“标签”时的精神偷懒转化成了自己在学习道路上实际偷懒。
                 ⑦等到升上高中,在真正优秀而又刻苦的人面前,所谓的“天赋”根本不堪一击,我便又跟大部分“整体理论”者一样,开始逃避现实。所幸的是,在迷失过后,我尝试了去努力,无意间成了一名“渐进理论”者,最终也靠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我要讨论的既不是努力跟天赋哪个更重要,也不是努力了是否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而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那些标签。正面的标签固然是一种肯定,但如果我们美滋滋地享受着这些标签给自己带来的飘飘然,并在生活中刻意寻找机会去证明这些标签的正确性,那我们自身就会被标签所绑架,要么拼命维持标签给自己树立的形象,要么某一天被标签外的因素所打败。同样地,一旦我们认同了反面的标签,那我们在某一方面就很难再取得成长,面对人生中的失败时更容易放弃自己,在沮丧中日趋沉沦。
                 ⑧生活中不乏这种以“天赋论”去论断他人及自身的人,我们必须小心他们给我们贴上的标签,当然,更要小心自己给自己贴上的标签。(选自《广州日报》)

              (1)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 简述第①小节在文中的作用。

              (3) 结合作者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标签”。

              (4) 文章写“我”的经历作用是什么?
            • 5.

              体育娱乐化,亲民还是庸俗

              新媒体时代下的这届里约奥运会,仿佛一场盛大的网络狂欢,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娱乐热点刷爆各种社交媒体。如今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不禁让人开始反思:体育的娱乐化,究竟是亲民还是庸俗?

              观点一:            

              原来的体育明星,都是高大全、伟正光的形象,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人们对他们只有崇敬,没有亲近。这与当时刻板的体育传播模式有关,当时是单方面的灌输,现在是全方位的互动,时代不同了,体育传播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竞技体育以成绩为中心,体育传播以受众为中心,受众越多越广越好,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关注度,快速提高关注度的最好方法就是娱乐八卦,在轻松搞笑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把这项体育项目推向大众,何乐而不为呢?

              观点二:人们都希望看到真实生动的比赛

              生怕里约变成“奥运会春晚”的人们可以放宽心,傅园慧、张国伟的表情包成为热潮,绝不会妨碍正面、积极的体育精神去传播,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这是体育竞技自带的基因。我们也绝不会因为娱乐热潮,而无视精彩的体育竞技。在奥运会这个舞台上,从来不缺少正剧。同样的,在这个舞台上也不能缺少插曲、花絮,甚至是反面剧情,正如每一部电影都无法缺少反面角色一样。这才是真实的奥运会大戏,才是真实的社会生活。今天已经是网络的世界,信息大爆炸,表达更自由。如果两眼只盯着正面引导和传播,试图在现今社会里实现只有一种声音的“理想国”,这才是全社会的浅薄。

              观点三:对体育的认识不应表面化

              网红和段子成为热议的话题,比赛本身反倒成了配角,当一众娱乐媒体都开始将奥运会作为他们的素材库时,大众对体育的关注点也会随着娱乐报道发生偏移,而它最终的偏移方向是绝不会回归到体育本身的,大家对体育的认识和了解就会表面化,甚至于无知化。体育到底是什么?娱乐?狂欢?这都不是体育!当抛却体育本身,带着娱乐至死的眼光去观看奥运会比赛时,不如换个频道去看看各卫视的真人秀节目吧,那里带给你的快乐可能会更多。

              (1) 阅读“观点一”相关内容,提炼观点。 (2) 结合“观点二”相关内容,理解下面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在奥运会这个舞台上,从来不缺少正剧

              (3) 分析下面链接材料,你认为它可以论证哪个观点?请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为期16天的奥运会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洪荒之力”这个词,但很少有人知道傅园慧在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中,以58秒95的成绩排名第三,晋级决赛。

              (4) 下面是另外两个观点,请选择其中一个进行有理有据地阐述。

              观点四:体育娱乐化能减少竞技体育的残酷性

              观点五:没有一个运动员是靠说段子而成功的

            • 6. 按要求填空。 (1) 《黄生借书说》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又号_________。 (2) “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_____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_______意思。 (3) 课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________,写出3个自己所学过的第二人称代词。 (4) 课文为了论证“__________”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1)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 7.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中的成全与托付

              ①从小到大,我经历的离别很多,但是每一次离别总会有一些东西留下来,永远积淀在生命里,仿佛流光刻画在墙壁上的苔藓,不能作假,也不会消失,让我知道自己生命的深处,是存着很多人的托付的。

              ②初中的时候,我上的是一所极其普通的中学。我成绩不好,长得不漂亮,性格也很内向。所幸,我遇到了王德芳老师。他是我的语文老师,一口四川话,口音和他的烟瘾一样浓郁,落拓不羁,一下课手中就不离一个红色的有机玻璃烟嘴。王老师写得一笔极其漂亮的粉笔字,那是我记忆中最漂亮的粉笔字。他从北京大学毕业的那年刚好赶上“文革”,本来考上了北大研究生,却在实习时就留在了普通中学工作,再也没能回去。

              ③王老师年龄并不大,但是显得挺苍老。王老师一直认定我在文科上是有些天分的,每次上课,他都要专门给我带一沓课外材料:“你回去要把这些背下来,下回我要考你。”

              ④一天,王老师带我去他家,给我看一些辅导资料。在大杂院里,他的家只有两间低矮的小房。

              ⑤我进去的时候,师母正背对着我们,坐在一个小马扎上缝被子。王老师对师母说:“我带个学生回来了。”师母站起来打了个招呼,给我端来一杯水,举手投足之间,仪态贤淑。

              ⑥王老师说:“我之所以带你到家里来,是要给你看这些东西。”王老师把抽屉拉开,中间一根细铁条穿满了用漂亮小字写的活页卡片,可以随时补充。那时情景,在电脑完全取代了读书卡片的今天,依旧鲜明真切。十三岁的那个傍晚,在那间破败的屋子里,我突然懂得了文化人生的含义。

              ⑦当时刚刚开始恢复高考两三年,王老师叹着气告诉我:“我可能会一直在这个学校教书了,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亲手培养一个考上中文系的大学生。这个心愿就寄托在你身上了。”一年之后,高中可以用考试成绩择校了,我考上了北京四中的文科班。妈妈去给我办转学手续的时候,王老师拉着她的手就流泪了:“大姐,我的梦想又幻灭了!这么多孩子,我花心血最多的就是她,她一定能上中文系。但四中真是个好学校啊,我没有理由耽误孩子,你送孩子去上四中吧。”

              ⑧考上中文系以后,我的成绩一下子上来了,忽然变成了一个自信满满的学生。当时是文艺美学最流行的时期,我从大三的时候就确定报考文艺美学研究生,做了大量的准备。

              ⑨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我得知王老师肺癌晚期。我去医院看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弥留之际,薄薄的被单底下几乎看不见人形,只露出一张蜡黄的脸,目光灼灼地望着我。

              ⑩我还能对他说什么呢?我又能为他做什么呢?我想起了他当年用四川话念的那些李太白、苏东坡的诗词,我想起了他给我留的课外作业,我想起了他家里的读书卡片……这是用生命提携过我的老师啊!我觉得要对老师做一个实在的承诺,忽然就说出一句:“老师,我考古典文学的研究生!”我是一瞬间做出决定的,因为这个承诺,我改报了古典文学研究生。王老师忽然特别有力地抓住我的手,用浓浓的痰音挤出来一个字:“好。”后来,师母告诉我,这就是他留在世界上的最后一个字。                                                    

              (选自《幸福:悦读》有删改)

              (1) 概括文章写了“我”和王老师之间的哪几件事。 (2) 请说说题目中的“成全”和“托付”分别指什么? (3) 结合文章,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子中“文化人生”的含义是什么。 (4) 从前文中找出与第⑩段画线句子一一照样的句子。 (5) 文中王老师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好好活,活到点子上

              ①什么叫活到点子上?就是觉得一辈子没有白活,幸福指数很高,心灵很充实,回头看自己的人生道路没有太多的遗憾,尤其是没有太多的悔恨,如果让你再重新过一辈子,你还是愿意这样生活,这就是活到点子上。

              ②哪些人活到了点子上?当官的是不是活到了点子上?有钱的是不是活到了点子上?有名气的人是不是活到点子上?也许是,也许不是。这真是各人饮水,冷暖自知,别人还真说不出来。不过,对下面几个问题的回答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活到了点子上:你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吗?你想到正在做的事情会充满热情吗?你周围有朋友赞赏你正在做的事情吗?(注意,不是羡慕,是赞赏,羡慕可能是因为你做的事情能够带来钱或名声,赞赏是因为你做的事情有意义)你做的事情能够给心灵带来充实吗?你有真正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吗?如果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那说明你活到点子上了。

              ③按照上面的标准,我发现很多有权、有钱、有名气的人并没有活到点子上,因为这些人通常想得到更大的权、更多的钱、更炫的名,并为此而苦不堪言。权、钱、名气成了他们人生沉重的负担,这些看上去耀目的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毕竟,面对权、钱、名时,能够处置坦然、得失自如的人并不多。尽管权、钱、名在大部分人眼中是好东西,但一定不是活到点子上的必要条件。

              ④为了讲清楚什么叫活到点子上,我给大家讲两个故事。我的一个朋友有很强的经商能力,他如果做房地产生意的话,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但他梦想的生活是草原、天空和马。于是,在捞到第一桶金后,他立刻停止了商场的搏击,到内蒙古买了一片连绵起伏的草原,然后盖起一个很美的小度假村,养了十几匹好马。每当春天来临,他就去自己的草场,过起海子想要的典型生活:“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小度假村每年能够给他带来一些收入,去掉运营成本后还能剩下十几万,用来作为家庭的花销。他找了一个自己深爱的女人,女人也非常喜欢这种生活方式,所以两人在草原上流连忘返。第二个故事是关于一本书,叫《背包十年》,是一个叫小鹏的人的自述。小鹏是一个不喜欢工作但喜欢旅游的人,他最长的工作时间也就是三个月,每次工作只是为了给旅游筹资。只要拿到工资,他就立刻加入驴友的队伍,并以这样的方式走遍了世界各地。他的文字和摄影作品被一些国家的旅游局看上,他们给他提供资助,使他成了职业的旅行家。就这样,他圆了自己一辈子旅游的梦想。他有没有一个喜欢的女人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他一定有爱他的人与他同行。

              ⑤讲完以上两个故事,我就可以来做一下总结了。一个活到点子上的人大概需要三个要素:第一,有一个自己真心真意喜欢的事情,而且这个事情能带来经济收入。当然,如果你是富家子弟,经济收入可以免谈,但其他人就没法免俗了。比如说我的朋友喜欢草原,但同时还得靠度假村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否则就活不下去;小鹏如果没有获得资助,也无法以职业旅行家的身份旅行下去。人毕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如果不是出于喜欢,那做任何事都会觉得痛苦。第二,对于财富、名望、权力没有过分的兴趣,更愿意追求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对财富欲望大的人往往烦恼无限多,也就不可能活到点子上。钱对于生活是必要的,但钱一定不能成为生命的唯一目标。第三,有一个特别值得你一心一意爱的人和你同行。这个人不是你的父母,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爱人。人心之所以会“撒野”,常常是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如果你真的找到了一个自己无比喜欢的人,你就会和她/他一心一意地经营生活。这时候,就算再平淡的生活也充满了欢乐。

              ⑥有一个你喜欢并且能带来经济收益的事情;对财富没有太多的贪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追求内心充实上;有一个你深爱并且愿意一直陪着你的人。具备这三个要素,你就算真正活到了点子上。我把这个观点放到微博上,后面跟了几万条评论,大部分人说这三个要素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太难做到了。这表明大部分人都没有活到点子上。其实,能做到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生命就会减少很多遗憾了。                              (作者:俞敏洪。有删改)

              (6) 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7) 在第段中作者讲了两个故事,能否删去其中一个?为什么? (8) 文章运用了大量问答句式进行说理,有何作用? (9)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 8.

              当一匹被鞭打的马

              禹正平

                 ①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的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羊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羊?”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墨子又问:“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羊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羊不具备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羊,你值得批评呀!”其实,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离不开外来的鞭策。有时是一句苛刻的责备,有时是一次严厉的惩罚,有时甚至是一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

                 ②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面对苛刻的责备,不要一味地觉得委屈,更不能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应该感激愿意指责你的人,是他使你看到自己的不足。试想,若不是关心你,期待你下次做得更好,怎么会批评你呢?正因为在批评者眼中,你是“值得被鞭打的马”,所以才会批评你。因此,面对各种责备,应该坦然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用行动来回报关心和爱护你的人。

              ③有时候,遭遇特别严厉的惩罚,说明你是一个可造之才,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人,是一个值得批评帮助的人。如果一遇到处罚,就极力进行辩解,只找客观因素,不找自身原因,一次两次还可原谅,次数多了,别人便会对你失去信心,你也就失去了提高自己的机会。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必须经受住各种考验,忍受各种委屈,才能完善自我。

              ④有时候,遭遇那些鸡蛋里挑骨头的吹毛求疵,说明你已具备了相当的素质和能力,但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而这些挑剔给了你一个臻于至善的机会,帮助完善你的人格、增加你的内涵,使你每临大事有静气。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面对严苛的鞭策,只一味地感到委屈,继而意志消沉,慢慢地变得平庸;另外一些人,在鞭打中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将鞭策化为动力,扬蹄奋进,勇敢地登上人生的顶峰。

              ⑥选择当一匹被鞭打的马,还是当一只不被鞭打的羊,将是你人生辉煌与平庸的分水岭。 (摘自《光明日报》)

              (1) 本文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②③④段这三个论述语段能否颠倒一下顺序?为什么?

                                                                                            


              (3) 指出文中画线所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 同样是讲“鞭马”的道理,下面材料能否作为本文论据?请说明理由。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 9.

              好学生都去哪儿了

                 ①好学生当不以考试为业,而是以学问为业,以问题的探索为业。

                 ②我向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邯郸学步,来写我心中对教育的疑惑和痛苦。本文所谓的“好学生”并非指高考出色的“考生”,而是指大学里面以探索问题为志业的学生。当下,从小学到高中模制出来的孩子多是“考生”,是以考试为业的学生。好学生当不以考试为业,而是以学问为业,以问题的探索为业。浙江大学一位教授常年带学生读书,每个毕业季都要读韦伯的“以学术为业”这一名篇,以送别读书班的学生。好学生当然并非一定要以狭义的学术为职业,但好学生须以广义的学术即学问和问题为志业。我想要问的是,这样的一群以学问和问题为业的人都去哪儿了?令人忧虑的或许是,这样的人正在各个教育阶段消失,尤其明显的是在大学这至关重要的学习阶段消失。

                 ③好学生都去哪儿了?记得媒体讨论过现在大学生暮气深重的话题。大家好像也都为大学生的暮气,与之相关的为国家和社会的前途焦虑。然而也许有人会质问我:“你凭什么说今天的学生暮气深重?”是啊,他们的见识比我这样的老朽广、门道比我清、考分远比我高,何来暮气深重一说?不过,本文所说的“暮气”至少有一个核心含义,就是缺乏理想的激情。

                 ④一个暮气深重的人,一群暮气深重的大学生,指的是缺乏理想之激情的年轻人。又有什么能够清除暮气?唯有致力于问题的不懈探索!今天的学生过早地失去了面向未知世界的想象。他们大多生活在一个被安排的世界里,一个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世界里,大多也就失去了对最为切己相关的“命运”(即问题)的好奇感。“问题”是一个人的命运,也会是一个国家的国运。对“问题”的不竭探索造成薪火相传的精神,而失去面向“问题”存在的勇气就是所谓的暮气,它表现在只关心直接的、眼前的利益。满眼所及,均皆如此。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暮气深重表现在唯成绩至上;在大学里,学生的暮气表现在唯“钱途无限”为其职业追求。好学生都去哪儿了,实则是理想的激情都去哪儿了。

                 ⑤如果只是学生丧失了理想的激情,如果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理想的激情的校园里面,还有可能实现“肖申克的救赎”。可怕的是大学也在失去“唯学问”为是非的理想的激情。当大学为各种评审制度钳制的时候,大学的激情就已经被削弱;当各种规章制度变成教师们搔断白发都不得其解的难题时,大学的激情在教师身上也就被削弱;当学生仅为绩点学习时,大学作为象牙塔就已经轰然倒塌。面向学问的激情是大学精神的根源;大学之谓象牙塔,即在于此。“好”大学必是愚拙的,这样的大学必有不动心的淡定。也唯有这样的大学,才能造成教师的不动心和一群不动心的学生;一群不以取巧为学问的教师,才能养成一群不以取巧为悦感的学生。这样的不动心,才能真正养成精神传统。精神传统乃是保守的东西,一个开放社会恰恰需要至为保守的精神,就是对于道义、自由、公正、友善和慷慨等等德性的看护和坚守,就是对于宏大理念的信任,也是对天将降大任于己身的理想的坚持。好学生都去哪儿了?当大学念念于就业率,念念于校友富豪榜及捐赠数额时,肖申克监狱中“安迪”的理想的激情就不再有丝毫的光芒。

                 ⑥好学生都去哪儿了?当我们这样追问时,一定要记得在今天器物对人钳制的可怕程度绝不逊色于思想的钳制,因为受器物钳制的人通常很难再唤起反思意识。而能够挣脱器物钳制的学生必是好学生,因为他们自始至终地保守着自己。她不会以嫁一个外国人从外国人身上取得国籍而更具幸福感;他不会为自己职业的低微卑微觉得人格受损。他们接纳的是自由的广度和尊严的深度,就如一棵树不断地汲向更深的泉源。

                 ⑦我犹记得一位学生,毕业时她写信告诉我要去往非洲做一年的NG0,然后看看以后是否做非洲研究。这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一种人之为人的勇气。我也记得一位学生,他大一属于人文大类,然而当他发现对建工更感兴趣时,就凭着优秀的学业转入建工学院。在发现原来所学远不能够完成新学业时,却更加斗志昂扬。画图技艺急需提高,那好,就在假期和业余时间加强训练;物理数学知识有待深造,那好,就珍惜每秒时光。好几次在大学校园里碰到他都睡眼惺忪,说是又工作了一个通宵。他到处游历,每到一处必去瞻仰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不唯建筑为材料工程的事业。他花许多时间在精神形式上,去台湾就到寺庙打坐参禅,去美国也学着在教堂做礼拜,到藏边就钻山沟与少数民族原住民生活。毕业时找到了一份高薪酬的工作,但他觉得自己还没学够,就选择去了麻省理工学院深造。这样的好学生都去哪儿了?这样忠于自己、忠于苏格拉底所说的内心的神谕的好学生,为什么越来越凤毛麟角?

                 ⑧为此一哭!——(作者为浙江大学教授,摘自2016年2月26日《南方周末》)

              (1) 说说本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 第⑤段中作者所说的“保守精神”和上文论述的“理想的激情”是否矛盾?

                                                                                                

                                                                                                

                                                                                                

                                                                                                

              (3)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的“好学生”要具备怎样的特征?

                                                                                                

                                                                                                

                                                                                               

                                                                                               

              (4) 从作者的分析来看,好学生的消失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 10.

              “限客”不能成“逐客” 

              ①前不久,我和朋友一起到北京郊区某著名景区游玩。开车一个多小时赶到景区售票窗口,已有不少人在排队。周末游客多,排队倒也正常。没想到,就快轮到我们买票时,队伍前面的游客突然抱怨着散去了。一问才知道,景区因为办活动,临时限制参观人数,当天门票已售完。

              ②我和朋友十分不爽,之前根本不知道景区内搞活动“限客”,不然就约去其他地方。虽然无奈,但最终只能悻悻离开。

              ③近年来,国内各景点游客激增,尤其是节假日,各大热门景区普遍“超载”。为缓解景区拥挤带来的安全、管理等问题,一些热门景区纷纷在旅游旺季推出“最大承载”人数限制,就是所谓的“限客”。眼下又到了春节旅游季,一些传统庙会、游乐园等特色景区也盘算着如此管理。

              ④单看效果,“限客”确实立竿见影,不仅可以提高景区游览秩序,而且有利于保护文物或自然风景不被掠夺性开发。然而,一些景区“限客”的方式方法值得商榷。有的景区喜欢“突然袭击”,等游客到了景区,才临时决定限客时间和人数;有的景区退票机制不健全,“霸王条款”多,退票时要么扣款,要么不让退票。试想一下,一些游客跋山涉水到了景区,却被突然告知不能进去玩,甚至不给退票,能没有怨气吗?

              ⑤游客到景区玩,不仅仅是看风景,也是体验旅游服务。如果不合理使用“限客”,让游客体验打了折扣,就很难赢得回头客,从长远看,这样的“限客”无异于“逐客”。

              ⑥为提升旅游质量,景区“限客”并非不能接受,但相关措施不妨更人性化。“限客”前,可以多给游客一些心理准备。比如,结合往年情况,提早公布接待计划、公示接待人数、发布售票进展。如此,在旅游旺季时,既能防止游客爆棚,也不至于临时抱佛脚,损害景区口碑。

              ⑦事实上,充分利用高科技互联网手段,完全能够让景区“限客”更加智能化、透明化。一方面,及时更新景点主页信息,开发手机APP,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景区限客信息,让游客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减少盲目决策,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不会扑个空。另一方面,完善门票销售系统,推出电子门票,方便游客在线买票、退票。这既能减少景区售票人员的工作压力,也避免给游客造成损失。

              ⑧限客不是万能的,限客背后,集中反映了旅游市场供需的矛盾。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当前景区在旅游旺季爆满、不得不“限客”的难题,也必须在旅游供给侧下功夫。比如,推出错峰参观的游览方案,增加景区的承载能力;在旅游淡季给予费用折扣,有利于分流旺季的游客……这些组合拳打好了,就能增加旅游市场的有效供给,营造一个游客更满意的旅游环境,让更多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⑨又到春节旅游旺季,如何开门纳客,热门景区做好准备好了吗?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文章开头写自己旅游经历有什么作用? (3) 第④⑤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5) 为了“化解当前景区在旅游旺季爆满、不得不‘限客’的难题,必须在旅游供给侧下功夫”。除了文中列举的供给方案外,你还能想出其他方案吗?试说两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