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下面的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     )

              A.(suì)      B.未(qǐn)     C.藻(xīng)    D.竹(bǎi) 

              (2)解释下列划线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月色入(        )     ②怀民亦未(       )

               ③于中庭(           )      ④竹柏影也(         )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这篇短文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2.

              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更有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无与为乐者      念: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3)余一小舟        拏:                              

              4)湖中得更有此人  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

              C.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4)两篇古游记都是篇末感怀。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 3.

              割肉相啖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无勇。

              ①卒然:卒,同“猝”,卒然,即突然。②涂:通“途”,路途中。③革:更,另。④于是具染而已:于是,在这里;染,调味用的豆酱。在这里置办点豆酱就可以了。

              (1)解释下面字词

              其一人 其:________ 子,肉也 子: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


              (3)文中那句话是表明了作者态度,结合文章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 4.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陆游《入蜀记》】

              [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 5.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①晓雾将

              ②未复有能其奇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袁黄公力行节俭,与缙坤相约:每会荤素五品,不许宰牲。然县门左右各有熟食店,具来已久,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已而渐少,期年之后,并无一家卖熟食者。盖向来买食,皆由讼者邀宴吏胥。今公随问随结,庭无滞狱,买者鲜少,则卖者折阅,故皆徙业耳。

              (节选自《感应篇》)

              【注释】①袁黄:号了凡,明朝万历年间曾做知县,有《了凡四训》传世。②缙坤: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③荤:指葱姜蒜等辛辣味的菜。④期年:一年。⑤胥(xū):小官吏。 ⑥狱:案件。⑦折阅:亏损。

              (4)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每荤素五品(会:聚会)

              B.来已久(具:具体,详细)

              C.买者少(鲜:少)

              D.故徙业耳(皆:都)

              (5)翻译下面的句子。

              日杀牲甚众,公亦不能禁也。

              (6)说说袁黄是一个怎样的人。

            • 6.

              创造力往往比知识更重要(节选)

                 ①美国中学生奥林匹克比赛中有一道竞赛题,要求参赛学生设计一种水上运载工具,但要打破

              常规造型,强调求异思维,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学生绞尽脑汁,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运载工具,可总摆脱不了大家熟知的船的形状和结构,惟独有一位学生构思奇特,他设计的作品像一只硕大的“水蜘蛛”,不像船那样在水上航行,而是像水蜘蛛那样在水面上“爬行”。这件作品在所有参赛作品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虽然这一设计最后在实际操作中失败了,但几乎所有的评委都给他亮了最高分。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实例。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各国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到了异常突出的地位。因为创造活动是人类生存与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人类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那么,怎样培养创造力呢? 

                 ②科学巨匠牛顿说,他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巨人”可以理

              解为无数前人所创造的知识的化身。积累知识是基础,融通知识更重要。现代科学技术正朝着既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的方向发展,新知识的生长点往往出现在学科的边缘和学科之间的交叉处。学文科的学生应懂一些理科知识,学理科的学生也应涉猎文学艺术。法国化学家利希腾贝格说过:“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广泛涉猎,博学多识,学贯古今,触类旁通,应该成为当代有志中学生共同的追求。 

                 ③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新的创造;但我们对某一事物的传统意义知之太多,又会阻碍思维的灵活性,使我们不由自主地被前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智力屏障,导致创造能力的僵化。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勤奋刻苦,但终其一生,有积累而无创造,为知识所累,为知识所困。同学们要学会把心智的“杯子”空出来,为思路的开拓变化留有充分的余地,使知识能灵活地聚合、置换、跳跃、碰撞,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④要善于捕捉热线,随时记录灵感。“热线”就是酝酿成熟了的想法和思路,一旦有热线闪烁就

              要抓住不放,深入挖掘。当然也要善于抓住转瞬即逝的“一闪之念”,对于那些突然闯入脑际的新思想、新概念、新形象,要随时摘记,定期整理,深入思考,激发创造。化学家诺贝尔就是受到笔记本中“硝化甘油掉在沙地上随即凝结起来”这句话的启发,成功地解决了硝化甘油的运输问题。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准备一本思想记录本,当新的思想、新的灵感在头脑中闪现的时候,及时把它记下来,长期坚持,养成习惯,敏捷的思维品质和出众的创造才能就能逐渐培养出来。

            • 7.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①,三年成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②。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③,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④,天下之名言也。”      (选自《郁离子》)


              注:①盖:伞。②桔槔:井上汲水的工具。③戎服:军服,能挡雨。④裘:毛皮衣服。

            • 8.

               (一)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二)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①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②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亦甚矣。”令弟子趣⑤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⑥,取舍不苟也夫!

              [注]①诚:同“成”。实行。②廪丘:齐国地名。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⑤趣:同“驱”。⑥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

            • 9.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选自《伤仲永》)

              【乙】

              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咏,遂毕身不忘。久之, 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作万首。经生举业之富④,无若际泰者。

                                                                                       (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