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岳阳楼记(选段)

              范仲淹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1)连月不 (   )  

              (2)春和明(    )

              (3)静影沉 (   )  

              (4)酒临风(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文:                                                                        

              (2)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译文:                                                                        

              (3) 这两段文字所写的景和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述。

              答:_                                                                        

            • 2.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

              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②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节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1)(        ) (2) (       )(3)(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2)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


              (3) 选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品格?请简要概括。

            •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解释下面划线词的意思。

               ①卷石底出(     ) ②潭中鱼百许头(        )

              悄怆幽邃 ( )④以其境过( )

              (2)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 作者先“闻水声”,“心乐之”,看到潭中游鱼感到轻松、快慰,后来又觉得“悄怆幽邃”,如何理解?

            • 4.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字

              (1)但微之:_______    (2)以杓酌油沥之: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康肃笑而遣之”的“笑”字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卖油翁演示倒油技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

                                                                    (节选自李渔《山茶》)

              (1)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 语段(一)中“独爱菊”“独爱莲”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3) 语段(一)(二)描写莲和山茶时,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6.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以其境过 (        )

              ②心之(                    )

              佁然不动(                    )

              (2) 翻译下列句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 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

              乙文:


              (4) 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 7.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8.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清涟而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乎众矣。


              (1) 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① 蕃:______   ②濯:________  ③染:________

              ④妖:________  ⑤益:__________⑥植:               

              ⑦鲜:____________     ⑧宜:___________  


              (2) :“淤泥”和“清莲”是写莲花的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______;“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 __________。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才会惹人喜爱,让人肃然起敬。



              (3) 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为什么还谈到菊花、牡丹,用意何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轼武卫营②全其城

              (2)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②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本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 10.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1)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甲文运用了 ______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______ 心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