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诗歌,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 2.

              贾生(作者: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两句的“求”“访”二字写出了文帝对贾谊的什么态度?从字面上看对文帝是褒是贬?

              (2) 对于汉文帝求贤若渴,夜半与贾谊促膝长谈的做法,诗人持什么态度?由此可见本诗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 3.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 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丰乐亭游春(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诗歌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这首词的下阙运用的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和杰出代表,《诗余图谱》中说:“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这首词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词的豪放?

            • 6.

              浣溪沙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雪沫乳花:形容泡茶时上浮的白泡。②午盏:午茶。③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上阙中,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景物增添了晴天河滩的妩媚。

              (2)“人间有味是清欢”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7.
                                                   岁 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廊中)。②雪岭:又名雪山,临近松州、维州、保州,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岁暮”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谈谈颈联“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中秋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注释】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

              (1) 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        ”是“中秋”,“        ”是“月”。(填入诗句中的词语)
              (2) 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 9.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这首诗以哪个字统领全诗?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及作者的心情描述出来。

            • 10.

              已亥杂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已亥杂诗》的作者是   ① (朝代)的   ② 
              (2) 这首诗前两句中的“    ”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3) 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