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芳草美(xiǎn)                       
              B.便船(shè)
              C.屋舍然(yǎn)                        
              D.其中往来作(zhǒng)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溪行    
              ②芳草    
              ③阡陌交通    
              ④欣然    
              ⑤后遂无问    
              (4)翻译。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文中最后写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 2.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     
              (2)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3)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B.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
              C.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4)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
              (5)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方格里.
              (6)A.详细介绍“晌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7)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知识一:    
              知识二:    
            • 3.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
              玩焉(    )     ②余以为
                  
              (2)《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
              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3)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5)读文赏荷:
              ①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
              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
              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
              ②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4. 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n):皇帝自称.
              (1)给加点字注音
               (    )      
              日(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又
              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    
              ②色愈恭,礼愈
                       至:    
              ③濂
              以实对            具:    
              ④间问群臣
                        臧否:    
              (3)下面含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A.帝密使人侦视         B.坐客为谁?
              C.卒获有所闻           D.善者与臣友
              (4)翻译下面句子.
              诚然,卿不朕欺.
              (5)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表现宋濂    的品质;【乙】文表现宋濂    的品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