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双袖龙钟泪不干”,并说说此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 2.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1、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2、楚国:古楚国之地,泛指今湖北、湖南一带。3、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1) 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出的画面。



              (2) 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3.

              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时和睡时,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 4.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两句诗妙在何处?

              (2)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 5.

              送项判官

              北宋·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强饭, 华簪常得从鸡翘

              【注释】①泥滑滑:山鸟鸣。 ②青衿:出自《诗经》:“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③白璧招:典出“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即以白璧招聘。 ④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

              (1)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两句写出送别时所见的景物,“断芦”和“落枫”点明时间是深秋季节。
              B.颔联着重写渡口离别时所见到的景色,写情写景。

              C.颈联写诗人与项判官的交谊和项判官的为人。
              D.结尾两句是临别赠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良好祝愿。
            • 6.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 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 8.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仙李白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山岭本是静止的事物,却如影随形,竟至于消失,这里作者化动为静,使景物富有动态。
              C.颈联则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宛如两幅图画: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一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 9.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的体裁。
              B.这首诗用了多种色彩来写景状物,使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诗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战争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们高昂的士气和爱国热情。
              D.诗的前六句按照时间顺序写景叙事;最后两句中“报”和“死”两个动词前后呼应,直抒胸臆,具有极强的震撼力。
            • 10.

                   山房春事(其二) 【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方圆三百多里。梁孝王曾在园中设宴,一代才人枚乘、司马相如等都应召而至。

              (1)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分)
              (2) 请简要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