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说一说“好声音”
                  ①“中国好声音”节目的前期投入是人民币六千万,最后的收益达到了三亿.作为最受瞩目的电视娱乐节目,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听”.
                  ②“好声音”里的“声音”是狭义的,单指歌唱之人声.在中国,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声”和“音”两个字是分开使用的.
                  ③构成声音的是声源,构成声源的是能量,而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振动,使空气分子和其他分子产生摩擦,声音就此出现.
                  ④请不妨运用想象视觉化一下这个只有一瞬间的“漫长过程”--能量的碰撞产生声音(振动),通过或远或近的空间--声源与你耳朵之间的媒介(通常就是大气),以每秒182.88米的速度抵达你的耳廓,通过你的耳道,于是这两者开始产生共振,然后你的耳膜开始振动,耳膜内侧的小听骨对声音进行限幅和衰减以免声能传送到内耳时对其造成损害.现在,声音的振动传送到了幽暗潮湿的内耳,分子的机械振动变成了液体振动,海螺状的耳蜗开始工作. 它开始分辨声音振动的信息,14000个长短不一的毛状声音感知细胞开始对不同频率进行处理,长的对应低频,短的对应高频.耳朵把声音这一犹如絮乱线团的混沌整体条分缕析地拆解成一根根声音组成的最细小的声音丝线,重新组合.刹那间,声音完成了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旅程,神经元的能量电流在我们的头脑中雷声四起、纤毫毕现--声音由振动变成了大脑能感受到的信息--声音的物理属性到此结束,而接下来的征程则变得愈加波云诡谲.
                  ⑤听觉是被动的,别无选择的.而听音是主动的,有所取舍的.听觉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吸收所能吸收的所有声音,而我们的大脑对声音的轻重缓急进行组织排序,有选择地过滤、注意、集中、记忆,然后再做出反应,亦即,我们对声音的反应其实是我们的“欲望”--大脑的偏好对声音所做出的,要不然江州司马如何会在听了一曲其实并无太多过人之处的琵琶曲后青衫尽湿,随后触景生情地写道:“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揉搓麻将牌的“哗哗”声反之在牌友的耳朵里恐怕就有提神醒脑之效了.正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1)仿照下面划线的语句,根据第④段中的相关内容填空,概括声音从声源到接收系统的过程.
              能量碰撞产生声音--    --    --耳蜗分辨振动信息
              (2)为什么说“听觉是被动的,别无选择的.而听音是主动的,有所取舍的”?
              (3)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
              (4)第④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2. (2016•德州)    芙蓉原指荷花,即所谓“出水芙蓉”;有时也指木芙蓉.荷花是水生草本植物,盛夏开花;木芙蓉是木本植物,属落叶性灌木,秋天开花.由诗词字句前后的内容用词,可推断所称“芙蓉”所指为何.凡诗词内容所言,属夏季景观或水生植物,则所言之“芙蓉”当为荷花.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和杜荀鹤《春宫怨》“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所指均为荷花.凡诗意可判断所描述为秋季景观、木本植物、生长在岸上,且和菊(黄花)或桂同时出现者,所言之“芙蓉”当为木芙蓉,如柳宗元《芙蓉亭》:“新亭俯朱檻,嘉木开芙蓉.”已言明此“芙蓉”为“嘉木”,指的是木芙蓉.
                                                                  (节选自潘富俊《草木缘情》,有删改)
              (1)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2)下面诗句中的“芙蓉”是指荷花还是木芙蓉?结合选文简析.
                  十月芙蓉花满枝,天庭驿骑赐寒衣.
              --宋代刘兼《宣赐锦袍设上赠诸郡客》
            • 3. 现代文阅读
                                          人体的独特性
                  ①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③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④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⑤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
              可以达到90%.
                  ⑥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⑦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⑧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原文有改动)
              (1)阅读原文,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六个方面介绍人体的独特性的?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加点词语“至少”能否删掉?为什么?
              (4)第⑥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 4.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各题
                                                    北极燕鸥
                  ①在南极,给人印象最深的动物自然是企鹅.而在北极,令人肃然起敬的却并非北极熊,而是北极燕鸥.企鹅虽然待人亲切,憨态可掬,但看上去却有点傻气;而北极燕鸥虽然小巧玲珑,但却矫健有力,往往能给人以激情.
                  ②北极燕鸥可以说是鸟中之王,它们在北极繁殖,但却要到南极去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公里.人类虽然为万物之灵,已经造出了非常现代化的飞机,但要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也决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燕鸥那种不怕艰险而追踪光明的精神和勇气特别值得人类学习.因为,它们总是在两极的夏天中度日,而两极夏天的太阳是不落的,所以,它们是地球上唯一一种永远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不仅如此,它们还有非常顽强的生命力.1970年,有人提到了一只腿上套环的燕鸥,结果发现,那个环是1936年套上去的.也就是说,这只北极燕鸥至少已经活了34年.由此算来,它在一生当中至少要飞行150多万公里.
                  ③北极燕鸥不仅有非凡的飞行能力,而且争强好斗,勇猛无比.虽然它们内部邻里之间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但一遇外敌入侵,则立刻抛却前嫌,一致对外.实际上,它们经常聚成成千上万只的大群,就是为了集体防御.貂和狐狸之类非常喜欢偷吃北极燕鸥的蛋和幼子,但在如此强大的阵营面前,也往往畏缩不前,望而却步,三思而后行.
                  ④不仅这些小动物,就连最为强大的北极熊也怕它们三分.有人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在一个小岛上,一头饥饿的北极熊正在试图悄悄地逼近一群北极燕鸥的聚居地.然而,它那高大的身躯过早地暴露了自己.这时,争吵中的燕鸥突然安静了下来,然后高高飞起,轮番攻击,频频向北极熊俯冲,用其坚硬的喙雨点般地向熊头啄去.北极熊虽然凶猛,却回击乏术,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只好摇晃着脑袋,踮着屁股,鼠窜而去.
                  ⑤燕鸥也是一种体态优美的鸟类,其长喙和双脚都是鲜红的颜色,就像是用红玉雕刻出来的.头顶是黑色的,像是戴着一项呢绒帽子.身体上面的羽毛是灰白色的,若从上面看下去,和大海的颜色融为一体.而身体下面的羽毛都是黑色的,海里的鱼若从下面望上去,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再加上尖尖的翅膀,长长的尾翼,集中体现了大自然的巧妙雕琢和完美构思.可以说,北极燕鸥,真是北极的神物!
              (1)北极燕鸥有哪些特点?
              (2)第②段文字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①    
                  ②    
                  ③    
              (3)本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4)自然万物,往往带给人以生活的启迪.阅读了这篇文章,你从北极燕鸥身上感受到哪些值得人类崇敬的品质?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阅读纸书长智慧
                                                  徐知乾
                  ①近些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万全球的屏幕阅读也得到了持续发展,人们使用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5阅读等各种屏幕阅读方式,其人数和次数均有显著上升,而纸质出版物的阅读量增加较为缓慢.那么,屏幕阅读有可能最终取代纸质阅读吗?《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市民首选的阅读方式中,对纸质阅读的选择达到了56.69%,屏幕阅读仅为42.72%这说明纸质阅读方式目前仍占据优势地位
                  ②纸质阅读为何魁力犹存呢?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研究人员就开始从多种角度来分析纸质阅读相对于屏幕阅读是否有其独特的价值,实验室的研究测试、民意调查和消费者报告均表明,纸质阅读的诸多优点是屏幕阅读所不能替代的.例如,纸质阅读能让读者迅速有效地从长篇文字中找到想要读的内容,屏幕阅读就没有这么方便了,这就意味着给阅读造成了妨碍;与纸质阅读相比,屏幕阅读还会消耗更多的脑力资源,这也导致读者在疲惫状态下更加难以记住所阅读的内容;当读者面对纸张时,因不用担心广告是否会突然跳出来,不用去不断调节屏幕的页面,其精神状态相对更平静更舒展,纸质阅读的氛围显然更有助于促进理解和强化记忆.
                  ③纸质阅读除了在促进理解和强化记忆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外,其作为报纸书刊等纸质媒体本身,还独具优势.《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还显示,在回答为什么要选择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时,选择“考虑资料的权威性、学术性”和“需要深度阅读”的比例皆超过了60%,其它的理由还有“篇幅长”、“文字比图片比例大”、“专业性强”等.相比之下,网络文字在阅读内容的权威性、学术性、专业性等方面就大打折扣了.
                  ④研究人员还发现纸质媒体在所有权方面独具魅力.当你买下一本纸质书时,你就完全拥有它了,但如果你买一本电子书,那只是租到它而已.纸质书可以拿到二手市场上卖,当它变为稀有版本以后还可以升值,电子书却永远不会缺货.更重要的是,一旦你购买了纸质书,这书就不会像电子书那样,有可能面临被他人通过远程控制手段把书的内容删除或替换的危险.由此看来,开卷有益这句话本身还有一层以往被人们忽视的意义,那就是:阅读并收藏纸质书卷,不但能益智,书卷本身还可能保值增值,其“益”处还真不能小觑呢.
              ⑤不过,人们发掘纸质阅读和纸质媒体的优势,并不意味着呼吁人们放弃屏幕阅读和数字媒体,而是提示人们,没有必要厚此薄彼,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环境来寻找合适的阅读方式.如果单纯认为纸质阅读和纸质媒体过时了,那就显得有些偏执了.
              (1)阅读②、③两段,说说与屏幕阅读相比,纸质阅读的魅力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2)文中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3)从下面句子中找出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简要解说.
                  一旦你购买了纸质书,这书就不会像电子书那样,有可能面临被他人通过远程控制手段把书的内容删除或替换的危险.
            • 6. 细菌和病毒
                  ①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②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 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③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④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⑤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仔细阅读全文,归纳病毒的主要特征.
              (2)选文第②段划线部分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④段“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 7. 阅读《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回答下列各题
                 ①出门在外,口渴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买一瓶水喝,塑料瓶装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方便,尤其是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洁白”“从未受到过人类污染”.例如“王岛云雨”产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那里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空气”,雨水自然清洁无比;“公元前1万年”产自号称“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加拿大卑诗省沿岸的冰川,水质更是纯正无比.然而,科学家指出,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
                 ②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肖迪克表示,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的生产过程就是污染隐患,因为在制造瓶子的过程中,会使用含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入了塑料中.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威廉•肖迪克对15种热销的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社会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竟然增加了一倍.然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24个月.另外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们对瓶装水需求量较大的季节是温度高的夏天.肖迪克表示,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③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米歇尔等人发现,不少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一种名叫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与出生缺陷、发育问题以及心脏病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高有关联.专家对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而一些国家已将该物质正式列为有毒物质.
                 ④此外,荷兰研究者发现,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可能有限,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婴儿,则有更高的感染危险.
                 ⑤英国“水域环境管理协会”的执行主席尼克•里夫斯还表示,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仅在美国,制造这些塑料就要消耗15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可以供10万辆汽车使用一年.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000年才能降解.这些塑料垃圾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含有重金属的灰烬.
                                                              (摘自2011年5月《知识就是力量》,有删改)
              (1)阅读第②段,说出本段除去运用了打比喻、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在于说明什么问题?
              (2)阅读第④段,本段中有的词运用得很准确,请你任意选出1个词,并说明它为什么准确.
              (3)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妈妈”的做法有几处不科学?并说明原因.
              【材料】
                  在我国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许多妈妈给新生儿喂奶粉时,所选购的奶瓶是塑料瓶.这种奶瓶比玻璃奶瓶价格也便宜,加之不宜破损,所以,塑料奶瓶成了首选.冲奶粉的过程也很简洁:把奶粉先放入瓶中,然后用高温的水一冲,再摇晃几下,感觉温度合适了,就开始喂婴儿.如果这次婴儿没吃完,下一次加点奶粉,加点水继续让婴儿喝.
            • 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植物也有血液
                                                 张晓天
                  人们都知道动物有血液,而且绝大多数动物的血液是鲜红色的,当然,也有极少数物种的血液呈其他颜色.同时,动物的血液还分为不同的血型,人的血型就可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但你是否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植物也有“血液”,那就是它的汁液,它们也有不同的颜色.更令人称奇的是,植物也有血型.
                  植物的血液
                  植物“血液”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的是透明的,有的呈乳白色,有的与人血一样为鲜红色;有的呈流质状,有的很粘稠;有的芳香四溢,有的臭气熏天.
                  牛奶树是一种生长在巴西境内,亚马孙河流域的树木,当地居民戏称它为“哺乳女神”.只要割破它的树皮,就会有大量的白色乳汁流出,颜色和味道都很像牛奶,其成分含糖、蛋白质和脂肪,也与牛奶相似.当地人把它的汁液煮沸,再加上白糖,就成了美味可口的饮料.
                  箭毒木生长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里,这些树木的汁液含有剧毒,“见血封喉”.这种树的树皮里有一种白色浆液,如果误入眼睛,就会造成失明;如果误食,就会造成心脏麻痹而导致死亡.因此,当地猎人常常把这种白色浆液涂抹于箭头上,用于猎杀野兽.
                  在我国广西、云南等地,有一种专门依附于其他树木生长的藤木本植物--鸡血藤.如果用刀将其砍断,它就会流出一种棕红色的汁液.更奇怪的是,这种汁液的颜色还会慢慢改变,逐渐变成鲜红色,就像杀鸡刚流出的鸡血颜色,“鸡血藤”因此得名.经科学家研究分析,它的“血液”含有鞣质、还原糖等物质,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用它制成的药物,如鸡血藤膏、鸡血藤片等,都有散气、活血和止痛的功效.
              原产于加那利群岛的龙血树,是一种百合科的小乔木.这种树木高10多米,树干很粗.龙血树的茎干受伤后,会流出一种暗红色的液体,这是该树的树脂.人们常常将这些树脂用于医学和美容.
                  为人类造血
                  人类的血型,是指血液中红血球细胞表面分子结构的类别.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为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排出废物.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也有类似于人体的附在红细胞表面的血型物质,即血型糖.人的血型是由血型糖决定的,植物体内也有和人类血型物质相同的东西,其中以红色果实的植物中数量最多.科学家还发现,大多数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都含有血型物质,并且植物的血型物质在果实成熟和发育过程中,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待果实成熟时,血型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值.
                  在玉米、油菜和烟草等植物体中,含有类似于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如果再把铁原子加入其中,就能够制造出人体所需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易与氧原子发生结合和分离,因此具有输氧的功能.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认为利用植物制造人体所需要的血液将会成为现实.
                  科学家已经利用植物培育了两种血液产品,通过临床试验,已经可以帮助患有血友病的患者,这些血液产品能帮助人体内的血液快速凝结.科学家指出,目前使用的血液凝结药物,是用人的血浆或哺乳动物的细胞制造出来的,成本比较高,而且使用人或动物细胞制造出来的血液药品,有传染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的危险.如果使用从植物培育出来的血液产品,不仅可以避免疾病的传染,成本也相对低廉.植物或将会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血库.
                                                                       (选自《科学24小时》,有删节)
              (1)从全文看,植物的“血液”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2)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①原产于加那利群岛的龙血树,是一种百合科的小乔木.这种树木高10多米,树干很粗.龙血树的茎干受伤后,会流出一种暗红色的液体,这是该树的树脂.
              ②人类的血型,是指血液中红血球细胞表面分子结构的类别.
              (3)语言准确是说明文的基本要求之一,请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作具体分析.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植物也有“血液”,那就是它的汁液,它们也有不同的颜色.
              ②科学家还发现,大多数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都含有血型物质,并且植物的血型物质在果实成熟和发育过程中,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待果实成熟时,血型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值.
              (4)要实现用植物为人类造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与目前使用的动物血液产品比,植物“血液”有哪些优势?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植物的“血液”是指一些植物体含有类似于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的汁液.
              B.产于巴西的牛奶树和产于加那利群岛的龙血树流出的白色乳汁和暗红色液体,就是这些植物的“血液”.
              C.由于一些植物具有造血功能,科学家已经利用植物制造出了人体所需要的血液产品.
              D.现在使用的动物血液产品有传染艾滋病、肝炎病毒的危险,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取之不尽的植物血库.
            • 9.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百姓在这一天也要祭拜先祖.明、清两代,皇帝均要祭天,谓之“冬至郊天”.
                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1)说说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2)文中有一个病句,请你找出来并进行改正.
              病句:    
              改正:    
              (3)农谚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请你谈谈这则农谚反映了怎样的自然现象.
            • 10.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