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沸腾的湖泊

                 ①据说,几个探险者来多米尼加山区探险,他们走进这片山区时,突然看到远处的山谷中热气蒸腾,仿佛有人正在露天里生火造饭。几人当时又累又饿,看到荒山中升起炊烟,大家紧赶慢赶,到达山谷里时,眼前的情景让他们大吃一惊:冒出热气的地方,原来是一个沸腾的湖泊!

                 ②从远处看,这个沸腾的湖泊长  (1)  米,宽约  (2)  米,整个湖面热气腾腾,就像一锅煮开的水,特别是在湖的中心,湖水不停翻滚,水下涌起的水蒸气使湖面翻滚着灰蓝色的水泡,仿佛是开水沸腾时冒出的水花。由于两边的山体十分陡峭,因此沸水湖的湖底又陡又深,距离湖岸不远处,湖水便深达90米,使人不敢离湖岸太近。可以说,沸水湖不但是一个可怕的滚水池,还是一道令人恐怖的深渊。再加上沸水湖周围地区由于长期受含硫气体及其他一些有害气体的影响,动植物都不敢靠近湖岸“安家”。

                 ③那么,沸水湖的温度到底有多高呢?有探险者曾经冒着危险,用温度计测量过近岸的湖水:好家伙!靠近岸边的湖水竟然达到了90℃。看着“噌噌噌”上涨的温度计读数,强忍着水汽带来的炽热感,探险者望了一眼翻滚的湖水,心有余悸地离开了岸边。由于湖水常年沸腾,人们根本无法测量沸水湖中心的水温。

                 ④沸水湖是如何形成的呢?据当地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并没有沸水湖,当时山谷里植被茂密,鸟儿在这里歌唱,野羊、兔子等动物经常出没。可以说,在沸水湖出现之前,这个山谷是动植物的天堂。可是有一天,山谷里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有人看见天上掉下来一把巨大的水壶,落地之后,水花四溅,热气蒸腾,转瞬之间,水壶化成了一个沸腾翻滚的湖泊。据说,这个水壶是上帝用来烧开水的;但这一天,他可能心情不好,不小心碰翻了水壶,于是装满开水的壶从天而降,落下来便形成了沸水湖。

                 ⑤________一些科学家来到多米尼加山区的沸水湖这里考察,试图弄清沸水湖形成的真正原因。后来,科学家们发现沸水湖是由一眼间歇泉形成的。间歇泉“休息”的时间一般很短暂,当它恢复“体力”时,新一轮喷发又开始了,一时间地动山摇,山谷里轰响如雷,只见一股灼热的水柱从湖底喷涌而出,湖面上很快烟雾缭绕,热气腾腾。那么,间歇泉的水是如何被“煮沸”的呢?原来,间歇泉坐落在一个古老的火山口上,地下火红的岩浆就像一只大火炉,把带有大量矿物质和含硫气体的水烧开后,再由火山口通道(即喷孔)猛烈喷出来,于是便形成了这个大自然的奇观。

              (节选自《百科知识》)

            • 2.

              植物爱听和谐音乐

              ①一群喜欢户外运动的青年男女在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处原始森林,发现了一种会跳舞的树。当时,他们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有人提议就地歇息。一个活泼好动的年轻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收音机,播放了一曲轻松舒缓的乐曲。这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旁边的两棵小树随着乐曲晃起身子来,滑稽可爱,随行的人全被它逗乐了。大家忘记了疲劳,跑过来欣赏小树跳舞。有人提议:“换一首曲子,换一首曲子。”又有人喊:“换快节奏的。”于是,收音机的主人调了频道,换了一曲激烈的摇滚乐。奇怪的是,刚才还在摇头摆尾的小树突然停止不动了,像是被突然吓着了似的,静静地呆立着。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它只会跳优美的舞蹈,不会跳强劲的舞蹈呢?于是,年轻人又调回刚才的频道,小树听了这优美的曲调,又开始摇头摆尾。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得出一致结论:小树喜欢轻柔、温和的曲子,不喜欢节奏强烈的乐曲。

              ②事实真是这样,小树的确是只爱听舒缓的音乐,激烈亢奋的曲调会让它进入睡眠状态。法国农科院一位专家为了验证植物的音乐细胞究竟有多浓,异想天开地把崭新的耳机套在一棵蕃茄上,每天定时播放3个小时的音乐。数周后,奇迹出现了,这棵蕃茄长势强劲,比周围任何蕃茄结的果实都多,而且个头儿大,每个果实平均重达两斤以上。

              ③还有一位科学家,每天下班后都喜欢在自家花园里拉上一段优美的小提琴曲。打理花园的妻子惊喜地发现,濒临死亡的雏菊又重新绽放了生机。不仅如此,(a)音乐就像兴奋剂,那些平常蔫头耷脑的花儿们听了音乐,一朵朵开得热烈而灿烂。后来,她的科学家丈夫翻阅资料,才明白这是小提琴的功劳。那些花儿,正是因为听了优美的音乐,才焕发了生机。它们的叶子绿得茁壮而卖力,花开得鲜艳而硕大,这让科学家欣喜万分。凭着职业的敏感,这位科学家开始思索,既然花儿这么热爱音乐,庄稼会不会也是如此呢?他开始有意识地在稻田里播放音乐。他每天上午准时来到稻田,给水稻们播放半个小时的轻柔乐曲。(b)一个月后,这片田里的水稻比普通生长的水稻要高出30多厘米,也就是说,是音乐代替了化肥使它们长得又高又壮。

              ④草本植物既没有听觉器官,又不具备听力系统,为什么它们接触了音乐,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⑤音乐,说白了是一种持续声波。在优美、轻快声波的反复刺激下,植物体内的物质分子会发生共振,那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分子,随着音乐节奏被悄悄激活,开始运动。正是这一过程促进了新陈代谢,加快了细胞分裂,大大地促进了它们的生长发育。如果适当地对植物播放音乐,它们就会不断地进行代谢和分裂,从而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不过,一定要选择那些和谐美好、悠扬柔和的音乐来播放。反之,植物听了节奏强烈的打击乐和摇滚风,不但不会长势旺盛,还容易暴病而亡。这可绝不是闹着玩的。别看它们不会说、不会表达,但它们绝对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

              (《中学生百科》)

            • 3.

              “脑控”成为科技新宠

              科技电影中主角用意念移动物体的场面时常让人心潮澎湃,如今这已经不再仅仅只是一种幻想。科学家通过对大脑这一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的不断研究,开发出了多种“脑控”科技产品,充分发挥了大脑的指挥功能。

              英国一名设计师日前开发出一种脑控独轮车,工作原理是骑车者佩戴一种由脑脉冲控制的特制护目镜,通过蓝牙技术与独轮车动力系统保持即时联系。一旦前方有障碍物,护目镜检测到脑脉冲的变化就会自动发出减速或停车指令,保证骑车者的安全。这种独轮车是依靠环保电池驱动的,每次充分充电后可以骑行4小时。

              美国国防部的一个实验项目开发出了一种传感器,植入瘫痪患者脑部后就能够用意念操控机械手臂,大大便利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这项技术依靠一个由数百个接触点组成的4毫米传感器实现,每个接触点对应大脑中特定的位置,能够即时“解码”从脑细胞和神经中传来的信号。信号被传递到电脑之后,由特定软件对照人体运动模式进行解码分析,并生成操作机械手臂的代码。

              无独有偶,韩国高丽大学的研究小组也致力于帮助瘫痪人群获得活动的能力,为此他们研发出一款先进的外骨骼机器人。这款外骨骼机器人通过脑电波接口测量信号并读取用户的脑电波,再由信号处理系统筛选出正确指令并给信号分类。最终,通过匹配分类脑波与大脑发出的信号,确定外骨骼机器人的运动方式,完成用户的指令。

              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一名残疾人利用脑控技术完成了开球仪式,让全世界观众共同见证了脑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项脑机接口技术近期也有新的发展,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装置来远程控制机器人,旨在帮助残疾人士探索未知区域。测试者需要在脑中植入芯片,或者戴上布满金属片的脑电头套,通过脑电波变化来指挥机器人的行动。

              由此看来,国际脑研究组织将21世纪称为“脑科学时代”不无道理。目前人类对大脑的研究仍然是有限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相信未来脑控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 4.

              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

                 ①自今年4月10日前后以来,日本、缅甸印度边境、菲律宾、阿富汗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多国相继发生地震,造成人员伤亡。4月16日凌晨,日本九州岛发生里氏7.3级地震,目前已造成至少3人死亡,民众避难中,当地发生大规模断电。14日,日本熊本县发生6.5级地震,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9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数万人被迫疏散;14日凌晨,菲律宾5.9级强震,造成3人受伤;13日,缅甸西北部发生6.8级地震,在孟加拉国造成60余人受伤,在印度造成6人受伤,并造成印、缅、孟部分建筑物倾斜或受损;10日,阿富汗发生7.1级地震,致巴基斯坦3人遇难、27人伤。连日来,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也数次发生5.0级以上的地震。这些地震震级较高、发生次数频繁、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力、影响人类生活。种种迹象让人不得不开始怀疑,地球是否进入了地质活跃期?

              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这两大地震带,可能已进入活跃期。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主要涵盖了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因地壳板块相互碰撞频繁,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近期发生地震的日本、菲律宾位于该带上。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该带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能量15%。该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穿地中海,经伊朗高原,进入喜马拉雅山东端向南拐弯经缅甸西部、安达曼群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之班达海附近,与西太平洋地震带相连。近期发生地震的缅甸、阿富汗则位于该带上。

              ③据地震学家统计,地球每天发生上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因震级太小或离人口聚居地太远,人们感觉不到。而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约有一二十次。震级为8级左右的地震,全球每年仅出现一两次。相关统计显示,用地震仪测出的地震,每年全球达约5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10万次,造成破坏的1000次,而7级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灾害的有十几次。鉴于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故有观点认为,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地震活动是正常现象,地震造成的破坏是局部性的,因此民众大可不必过于恐慌。

              ④全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专家说法不一:在被问及地球是否已进入地震活跃期的问题时,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兰迪.鲍德温曾指出:“这很难说,我看到有研究说是,也看到有研究说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强震多发区可能在任何年份发生强震,但我们不认为一个或多个地震活跃区之间存在联系。”不过,也有学者言之凿凿地就大地震进行过预测,如日本名古屋大学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山冈耕春警告说,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是“一定会发生的、宿命般的巨大地震”,称下一次在举办东京奥运的2020年之后4、5年内发生“也不稀奇”,并建议日本政府尽早采取应对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迄今,全球地震学家尚未找到任何一种异常现象,可在所有大地震之前被无一例外地观测到。这意味着,人类还无法对迫在眉睫的大地震进行准确预报。但通过长期观测地壳断层,可对某地区未来数十年发生地震的概率进行评估。此外,发达的预警和信息传播技术,也可在破坏性较小的地震纵波到达地面时立即发出警报。在导致房屋倒塌的地震横波到达之前,为人们逃生抢出几秒至几十秒的宝贵时间。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在应对大地震等相关灾害时将会更加从容不迫。



            • 5.

              最佳饮料——白开水

              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昧,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任何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⑵众所周知,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因此,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⑶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的1/10,又是纯净水的10倍。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300毫升/升,自来水为20-30毫升/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升/升。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

              ⑷其他的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瘦弱。饮料中的果糖会阻止人体对铜的吸收.引起贫血等病症。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在体内蓄积,会干扰多种酶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再者,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不容易很快从胃肠排空,而是较长时间存在于胃肠内,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同时还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另外,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加以净化后的纯净水会失去如镁、锌、铁、硒、碘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纯净水,人体便会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不利。

              ⑸那么,如何科学地饮用白开水呢?首先要注意喝水时间。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最好在两顿饭中间适量饮用。其次要掌握喝水的量。成人每天需500~3000毫升,要一次性将一整杯水喝完,这样有利于身体真正吸收;最好每隔l~2小时喝一杯,不要等到有口渴感觉时才饮水。再者要喝新鲜开水。饮用水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会上升,可转换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将水加热到100℃并持续沸腾3分钟,等降温到30℃以下后最适合安全饮用。而生水、不开的水、重新煮开的水、千滚水(反复煮沸的水)、蒸锅水(蒸馒头等的剩锅水)和老化水(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等,是绝对不可饮用的。

            • 6.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 7.

              鲁迅故居

              ◆王胜

                 ①鲁迅故居是一座极其普通的小四合院。有前后两个小院,南房三间,北房四间,东西厢房各一间。房屋都很矮小,进深也很狭窄,全宅总面积不过500平方米。然而,想不到这里曾是一代文豪的住所。

                ②故居门口是一黑漆小门。门内西侧有一折扇屏门。入门即是前院,院内北房前有两株高大的丁香树,是鲁迅先生亲手种植的,使这小院显得很幽静又有生气。南房是书房和会客室。里面摆着几(a)书柜、一张方桌、几把藤椅等简单家具。当年许多青年学生在这里受到鲁迅的热情接待。南房的西间有一张招待客人的床铺,当年有的青年被反动政府逼得无家可归,鲁迅先生便留他们住在这里。

                ③引人注目的是北面的正屋。北房的东间是鲁迅的母亲的住室。中间向后扩建的一小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称之为“绿林书屋”,人们都叫它“老虎尾巴”。室内陈设简单,北边窗下有一床铺,上铺着单薄的被褥。靠东墙放着一张三屉桌和一把藤椅,桌上放着毛笔、笔架、砚台、马蹄表、喝茶的盖碗等,还放着一(b)煤油灯。屋内西墙上挂着写有《离骚》诗句的题字,上书:“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鹕之先鸣。”鲁迅先生正是如此珍惜时间,在这间小屋里,在这张书桌上,忘我的工作,辛勤的写作。

                ④鲁迅先生在这(c)斗室写下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以及《野草》、《彷徨》、《坟》等不朽作品。

                ⑤“老虎尾巴”后面是鲁迅先生经常散步的后小院,院中央有一(d)井,周围种了许多小草和树木。

                ⑥这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给人的印象是极深的。鲁迅先生不仅以他战斗的一生,以他的作品教育着我们,也以他简朴的生活教育着我们。

            • 8.

              蔬菜疯长的秘籍

              ①地球上有这样两个神奇的地方,那里的蔬菜长得十分巨大,人们因此称其为“巨菜谷”。

              ②这两个神奇的地方,一个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麦坦纳加山谷,一个是俄罗斯的萨哈林岛。来到这里,走进当地人的菜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颗颗“身高”近两米的大白菜,这些大白菜每颗都有近50千克重。此外,这里还有大如酒桶的冬瓜、一米多长的葫芦、形如足球的大蒜头……总之,所有蔬菜似乎都被放大了许多倍,令人十分惊异。

              ③巨菜谷的蔬菜为何长得如此巨大呢?有人认为,这两个地方的蔬菜都是特殊品种,因为和普通的蔬菜品种不同,所以才能长成世所罕见的巨菜。一些科学家特地到阿拉斯加的麦坦纳加山谷进行了考察。他们经过研究认为,当地人种植的蔬菜种子其实和普通的蔬菜种子并无两样。又有人提出,巨菜谷的蔬菜之所以长得这般巨大,是否因为日照时间长的缘故。从这两个地方所处的地理纬度来看,它们都处于高纬度地区,夏季日照时间比较长,确实对蔬菜的生长很有利。不过,相同纬度的其他地方的蔬菜外形都很普通,因此这种说法也不正确。还有人认为,巨菜谷的蔬菜可能是特殊气候造成的,无论是麦坦纳加山谷,还是萨哈林岛,夏天的昼夜温差都较大,白天气温有时可达20℃以上,夜间气温可降至10℃以下——悬殊的昼夜温差对植物生长十分有利。不过,这种说法同样无法解释为何类似气候条件的其他地方,蔬菜都没有长成巨人体型。

              ④那么,巨菜谷蔬菜疯长的秘籍到底是什么呢?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有极少数地方地下深处的土壤岩石中,储存了重水含量非常低的水,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面,还有些地下深处的土壤岩石有过滤重水的功能。巨菜谷正是这极少数的地方之一,这里的重水含量十分低,非常适合包括蔬菜在内的植物生长。科学家还发现,巨菜谷的地下埋藏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矿藏,而且那里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因素综合起来,制造了一个强电场、强磁场的环境,这些环境对蔬菜的生长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此外,巨菜谷一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也为蔬菜的疯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自《百科知识》2016年07期,有删改)


            • 9.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 10.

              瓷板上的中国书画   ◆李慧占

                 ①古陶瓷上出现文字,早在三国时期就开始了。但直到六朝时期,陶瓷上的文字,仍以刻印或模印等表现形式存在,不能称之为陶瓷书法。直到唐代,随着长沙窑以书写的文字来装饰瓷器,陶瓷书法才算真正诞生。陶瓷书法有平面的“瓷板书法”与立体的“瓷器书法”之分。除书法外,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则推动了“瓷板画”的出现,从清中期开始,瓷板画的发展走向了兴盛。

                 ②由土与火淬炼而成的中国陶瓷,经由笔与墨的浸染,从文化维度上脱胎换骨,从技艺晋身成为艺术。而一贯被誉为“中国美学之灵魂”的中国书画,脱离纸面融入到“冰肌玉骨”的瓷器、瓷板上,亦碰撞生发出新奇别致的情趣。

                 ③瓷与纸有诸多类似,又大不相同。同样清白素净的基调,因为材质、料性、技法、成型的不同,书写者与欣赏者都得到不同的体验。陶瓷书画创作之前,书家对胚料的调制和瓷坯的性状需有成竹在胸的了解,书写绘画时才能恰到好处地控制运笔的力度、速度和技巧,否则很容易流露粗糙、呆板之相。

                 ④以瓷板作书画,纸可以吸墨,瓷板却不能;纸柔软而轻薄,瓷板光洁而厚重。纸上运笔,讲求力度、波势和意韵,故常有“力透纸背”之说;瓷板行书,由于温差导致的窑变,能够让料性发生变化,所有的力度,轻重缓急,提按使转,所有的色相,浓淡枯涩,墨色变幻,赖火之功,会完全“现形”,因而更胜“力透纸背”,笔触如刀刻,酣畅淋漓处,纸不可及也。但(   )没有足够的好料和书写功力,(   )很容易“现丑”。

                 ⑤好的瓷板书画作品,非手功精湛、经验丰富、悟性超凡又学养丰厚的书画家不能为。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珠山八友”瓷板画为藏家竞相追逐,绘出的各种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光彩传神,栩栩如生,其笔法、墨韵、色彩和同时代的海上画派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又带有浓重的传达个性面貌的文人画色彩。八人的题款,也都是书法精品,色釉交映,凝练浑厚,浸透金石,尽现风流。……晚清“浅绛彩瓷四大家”之一的王凤池,有传世瓷板画作品《昌江日对黄山图》,画得精致而文气十足,颇得文人山水画之神韵的。瓷板上的题诗写得灵动而呈才情,书法自然俊逸,布局和结字,以及每一笔的书写,都做到了裹藏恰好、肥瘦适宜、疏密得当、简繁有度的程度,给人以一种沉着超逸的视觉美感。

                 ⑥古诗有七绝咏青花瓷之美:“雨过天青云破开,鬼谷下山入梦来。远尘淡墨调烟雨,一见倾心镌画台。”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是同一个单词—china。瓷,连接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延续这种优美的传统技艺,更需在其中糅入书心、文心。瓷板书画,将书画艺术、制瓷艺术及传统文学艺术融为一体,既拓宽了书画艺术的载体,又以不同书体、内容、章法之有机组合,为瓷器脱去“匠气”与“烟火气”,萃取出凝重质朴的魅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