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解密C919

              王思磊

              ⑴2015年11月2日,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总装下线。C919的命名颇具深意,“C”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代表“China”,也恰好与“空中客车(Air-bus)”和“波音(Boeing)”的字头构成顺序排列;第一个“9”代表“长久”,后面的“19”则代表最大载客可达190座。C919承载着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它将在首飞和通过适航测试之后,进入航线运营,填补航线上没有中国干线喷气客机的空白。

              ⑵科研人员除了考虑大飞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还在努力提升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飞机的耗油量与飞机的升阻比(升力和阻力的比值)有直接的关系,升阻比越高,飞机的气动效率越高,耗油量就越少。而飞机的升力主要来源于机翼。为了保证飞机的座级,避免“油老虎”的出现,在飞机机翼上动脑筋,便成了提高飞机气动效率的关键。

              ⑶C919的机翼设计运用了超临界翼型.相对于古典翼型,超临界翼型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100多千米/小时; 如果用同一厚度的标准来设计古典翼型和超临界翼型,超临界翼型的整体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而这可以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增大结构空间及燃油容积。

               ⑷在C919飞机的设计上,超临界机翼与发动机、机身和吊挂之间还采用了性能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这些设计进一步提高了C919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⑸在中国武术界,有“内练一身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C919大型客机的研发,也诠释了这一思想。在机体主结构上,设计人员大量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铝锂合金可以实现结构减重并大大提高飞机寿命。

              ⑹如武学人才内外兼修一样,C919也在“内功”上狠下功夫。在民用飞机产业有个形象的说法:航电系统是“大脑”,飞控系统就是“四肢”,EWIS系统就是“经络”。就像人一样,一架先进的飞机应该拥有聪敏的大脑、灵活的四肢、通畅的经络。

              ⑺C919“最强大脑”航电系统的核心——IMA,使用的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高度集成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这种网络化数据处理方式,较之前一对一的数据传输处理方式,是巨大的变革,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比如说,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以前要由大气数据计算机分别建立通路,传输给显示系统、发动机、环境控制等系统;现在,只需“把工作都交给网络”。这要归功于C919使用的目前国际先进的ARINC664网络集成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C919已顺利下线,并将于2016年迎来首飞,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大型客机的国家。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6年第1期,有删改)

            •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假如没有台风
              罗 祖 德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涡旋。它发生在南纬和北纬5度~20度的热带洋面上。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海洋温度比较高的7~10月,南半球的台风发生在高温的1~3月,其他季节显著减少。当台风吹越海面时,风速可达62公里/小时,掀起的巨浪有10多米高,最高的可达30多米。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降的雨量可达200亿吨,而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相当巨大,台风的威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每当台风致灾时,人们常常会想:假如世界上没有台风该有多好呀!那么,假如没有台风又会怎样呢?
                  首先,如果没有台风的话,我国东南沿海盛夏季节气温将会骤增。持续的高温会造成农作物热死,人畜中暑,造成高温引起的“热害“,工厂将被迫停工,各项生产效率大大降低。身居东南沿海的人们在骄阳似火、火热难熬的盛夏,常会盼望多来几次台风,因为台风给人们带来大量的雨水与狂风,使气温骤然降低,给酷暑之中的人们以透气的机会。由此可见,台风在盛夏消除“热害“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沿海城市和海岛更是年年都要闹水荒。台风带来倾盆大雨,能缓解旱情,大量雨水储入水库,渗入地下,改善了夏季干旱的气候。如果没有台风,我们沿海地区的湿润度就要大大下降。弄得不好,会出现沙丘成垄的干旱地区景观,江南沃野将丧失,鱼米之乡不复存在。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产物,似乎一切都作了精密的安排,什么也缺少不了。人类不能“消灭“台风,却要认识台风,掌握台风的规律,以便趋利避害,进而利用台风。譬如说,每次台风来时,都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一旦人能驾驶台风,借其能量为人所用,人类也就增加了一种新的巨大能源。    
              (选自《正视灾害》)
              (1)【梳理•归纳】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请在下面图示的横线写出第②第③点说明内容。
              说明对象:    
              说明顺序:①什么是台风 → ②     → ③       →  ④对认识台风利用台风资源的展望。
              (2)【分析•探究】选文②段对“台风致灾“只是一笔带过,你认为这样处理是否恰当?为什么?
              (3)【整合归纳】作者认为人类不能“消灭“台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3点,每点不超过10个字)
              (4)【拓展•迁移】近年来台风“麦莎““珍珠““桑美““帕克“等频繁地袭击东南沿海一带,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何做好防范台风的工作,使损失降到最低,请你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 3.

              海南湿地,生态旅游新生力量

              (1)湿地是地球的“肾”,其上的植被则是当地的“肺”,如海口的羊山湿地,净化空气的同时也提供了优质的富氧环境,而湿地对生物多样性的一系列贡献,又非“肾”、“肺”之类的譬喻所能悉数涵括。海南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本身就具备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而作为国际旅游岛,海南的湿地正在成为生态旅游的一股新生力量。
                (2)根据最新湿地普查的数据,海南岛湿地总面积为32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为24. 2 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75.63%。此外海南岛还有人工湿地7. 8 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24.37%,其中以库塘与水产养殖场为主要组成部分。
                (3)海南岛有湿地5类18型,其中自然湿地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等4类14型,人工湿地有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和盐田等4型湿地。海南代表的湿地类型为近海与海岸湿地类的红树林湿地型,其面积为0.47万平方公里,占近海与海岸湿地2.34%。
                (4)海南湿地有三大特点:一是湿地类型多样,自然湿地比重大,类型分布不均。二是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大、类型多,典型热带特点。三是人工湿地众多,库塘密布,养殖集中沿海。四是河流湿地多,河网密布,面积较小。
                (5)海南的湿地开发旅游优势明显。海南岛的湿地区域差异显著、生态环境优美、水质清澈、生物多样性丰富,景观价值极高,这使得海南省有很多重要的旅游风景区都分布在湿地区域。如滨海的沙滩、海湾、海水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还有三大河流和不少瀑布、湖库等。因其自然景色壮观秀丽而吸引人们向往。
                (6)例如,被列人世界湿地名录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曾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海岸。还有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和天涯海角、松涛水库等,其或壮丽、或秀美的自然景色已成为人们旅游和疗养的胜地;依托湿地开展的钓鱼、划船和观鸟等娱乐活动也相继兴起。
                (7)在整个海南,立足于湿地上的知名景点还有很多:亚龙湾、天涯海角、南丽湖、蜈支洲岛、博鳌、石梅湾等,不胜枚数。除了这些久已成名的景区外,近来新开的湿地景区也正在不断发展中。
                (8)在开发湿地旅游的同时,海南省也加大了对湿地的保护。今年以来,东寨港保护区管理局大力清理保护区内的虾塘,共完成填塘317口,面积2356亩;他们还通过加强退塘还林、补种新种等工作,新增红树林面积3100多亩。据介绍,全省已建立湿地为保护对象的各级保护区25个,国家湿地公园2个。
                 (9)海南的湿地资源具有独特的热带生态景观,是一些颇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通过建立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等方式,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展示湿地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文化,发挥湿地公园湿地休闲、湿地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摘自《海南周刊》,有删改)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可再生的海洋能
                  ①大家应该知道波涛汹涌的大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源“能源库。所谓海洋能,狭义地来说是指海洋本身所蕴含的能量,这是一种几乎无穷无尽的可再生能源。
                  ②潮汐现象起因于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的天体运动。潮汐发电是利用海水潮涨潮落的势能发电。潮汐能主要集中在狭窄的浅海、港湾和海峡, 例如在加拿大芬地湾,潮差可达16米以上,在英国“英国的塞坟河口和法国“法国的朗斯河口,最大潮差可达15.2米和13.5米,我国的钱塘江最大潮差也有9米。
                  ③人类利用潮汐发电已有近百年历史,潮汐发电是海洋能利用中最现实、技术最成熟也是规模最大的一种。最常见的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是,在适当的地点建造一个大坝,涨潮时,海水从大海流入坝内水库,带动水轮机旋转发电;落潮时,海水流向大海,同样推动水轮机旋转发电。因此,潮汐发电所用的水轮机需要在正反两个方向的水流作用下均能同向旋转。
                  ④海浪是由风对海水的摩擦和推压引起的。因此,海浪发电实际上风能的另一种形式。海浪能的利用被称为“发明家的乐园”,现在全世界波浪能利用的机械设计数以千计,获得专利证书的也达数百件。英国把波浪发电研究放在新能源开发的首位,以投资多、技术领先而著称。
                  ⑤除了上述两种以外,海洋能还包括了海流能、盐差能等。但海流发电存在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问题难以解决,全世界均无大规模海流发电的成效。淡水向盐水渗透形成的盐差能,目前处于实验室试验水平,离实际应用还有较长的路程。
                  ⑥海洋能的优点十分明显。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而且这种再生过程十分迅速、短暂。海洋能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它      不会污染大气,      不会带来温室效应。      ,海洋能虽然有着许许多多的好处,但它的获取也是十分困难的。
                  ⑦海洋能总量巨大,可面对海洋这个巨大水体,人们的活动能力(人力、财力、物力)相对说来极其渺小。而且,大尺度液体流动几乎总是“湍流”--具有不稳定和不规则的特性,海洋也不例外。
                  ⑧海洋能在空间上的存在也是不可移动的,它不可能像其它载能体一样,按人类希望的时间或空间来进行主管布局,海洋能的获取只可在水介质及沿岸的立体空间内进行。
                  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海洋能利用的障碍也在一点点被克服。有人说,海洋能将是21世纪的能源,我们期待这样的预言能够真正实现。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填入文章第⑥段空白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______
              A.不但 而且 可是 B.既 又 所以
              C.既 也 然而 D.不但 而且 因此
              (3)文章第②--⑤段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介绍了四种不同类型海洋能?说明理由。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5)第④段加点词“也是”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6)下列文字放在第几段末尾最合适?为什么?
              20世纪70年代初,受石油危机影响,英国、日本、挪威等海洋能丰富的国家开始了海浪发电的开发研究。目前,一些适用性的海浪发电装置往往应用于航标灯和灯塔。
            • 5. 说明文阅读。
              埃博拉病毒    ①“埃博拉”是刚果(金)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人死亡,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得名。
                  ② 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 ,单股负链RNA病毒,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埃博拉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6.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纳米,大小100纳米×(300~1500)纳米,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纳米左右。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的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③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感染潜伏期为2~21天。感染者的早期症状和感冒类似:发烧、食欲不振、头疼和嗓子痛。此时,埃博拉病毒已开始摧残人体的免疫系统。如果某人一旦突然开始出现发热、严重的头疼和肌肉酸痛等症状,则说明他已经被传染了。几天后,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全身性疼痛、慢性腹痛、呕吐和腹泻。接下来,患者躯干上会出现皮疹,并会很快蔓延到四肢和头部。再过几天就会达到转折点--此刻一些幸运的患者将会痊愈,而另一些患者则会发展到致命的阶段--出血热,患者肌体的免疫系统被全面破坏,人体微小血管破裂,导致患者从眼睛、嘴巴、鼻孔、耳朵等向外渗血。此时,患者胃肠道和其他内脏也可能会发生内出血。他们的白眼球将变成红色,呕吐物和腹泻物里会有血液出现,其皮下会形成大血疱。绝大多数患者最终因多器官衰竭、出血不止或休克而死亡,这经常发生在第一次发病的8到17天之间。在大约1500例确诊的埃博拉病例中,死亡率高达88%。
                  ④埃博拉病毒在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灭活,60℃30分钟方能破坏其感染性;紫外线照射2分钟可完全灭活。埃博拉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去氧 胆酸钠、β-丙内酯、福尔马林、次录酸钠等消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钴60照射、г射线也可使之灭活。
                  ⑤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到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如果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给自己判了死刑。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⑥2014年9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称,年底前可能有大规模疫苗,用于控制西非的埃博拉疫情蔓延。虽然科学家在对两种疫苗进行试验,但目前没有得到批准的疫苗。根据计划,到年底前生产的疫苗数量,将能够对疫情的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选文第①段介绍病毒的得名,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 ______ 、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在该句中的作用是 ______
              (3)第③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请写出能体现说明顺序的关键词。
              (4)第⑤段“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如果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给自己判了死刑”一句中,加点的“几近”能否删去,为什么?
            • 6.

                  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②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③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 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④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⑤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⑥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⑦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 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9、(1)①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3分)

                                                                                               

              (2)②—⑤段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 (2分)
                                                                                               

              (3) 第③段中“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大都”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2分)
                                                                                               

              (4) 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 7.

                                                                                                          为何儿行千里母担忧

              ①每当人们听到那首《儿行千里》的歌,就不禁会为母亲对子女的深爱所打动:“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

              ② 是啊,深深的母爱是许多人都曾经体会过的,但这种母亲牵挂儿女的现象为什么会存在?科学家最近对此进行了揭秘。

              ③ 母子连心是关键。科学家认为,之所以会存在“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普遍现象,主要是因为“母子连心”。而母子连心不是简单的文学比喻,而是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④ 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能够和他们的母亲实现彼此的心跳同步。研究人员让40对母婴面对面相处,并在每个人的心脏部位配备了能够检测心跳的电极。随着母亲充满爱意的面容或是欢乐笑声的出现,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步调一致”了。加拿大的科学家还通过研究证实,母亲与婴儿还可以通过心灵的窗户——眼睛实现“母子连心”。母亲充满感情的眼睛,对婴儿构成一种强有力的有益刺激,导致婴儿脑内一种激素的浓度上升,使他产生愉悦幸福的感觉, 母亲与孩子的心跳很快就同步了。

                ⑤ “母子连心”现象不仅表现在母亲与婴儿之间,成年人与母亲之间也照样存在。《二十四孝》上记载了一段轶闻:孔子的弟子曾参是个大孝子。一次,他在山中砍柴,家里来了客人,其母不知该怎么办,盼望儿子早点回来。于是她就咬自己的手指头,这时,在山中的曾参忽然感到心痛,就马上背柴归家,询问缘由。母亲说:“有客人突然来到,我咬指头让你感悟。”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认为,意识也有自己的酶场,并可能被任何人捕捉,但被有亲缘等感情联系的人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大。

              ⑥ 由此看来,“母子连心”是非常客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母子连心呢?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一个研究团队的一个新发现,为解决这个谜团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

              ⑦ 他们发现,在女性大脑中经常会发现一种非常特殊的细胞——微嵌合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的细胞和另一个个体的细胞整合成的一种细胞组织。研究人员分析了59位女性死者的大脑,她们去世的年龄从32岁到101岁不等。结果发现,接近2/3的女性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存在她们所育男性胎儿的DNA,而且拥有的时间持续很长,因为拥有者中年龄最大的是94岁。这种现象说明胎儿的细胞进入了母亲的大脑。

              ⑧ 按照常理,人的大脑天然防御系统会阻止血液中的许多药物和细菌进入大脑,胎儿细胞自然也在被阻之列。那为什么母亲大脑会有自己孩子的细胞闯入,并在大脑中形成微嵌合细胞呢?科学家认为,最大的可能是胎儿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亲体内。而另外的研究也发现,胎儿也有可能获得来自双生子甚至是早先孕育的同胞兄弟姐妹的微嵌合细胞。这或许可以解释“母子连心”现象:彼此牵挂等互爱的产生,都源于彼此大脑有双方的细胞。

              ⑨ 目前这只是猜测,离定论尚早。但不管怎样,母子的相互关联在大脑里是有“根基”的。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 》,文章有删改)

              (1) 阅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的作用。 (2) 阅读第 ⑤ 段,分析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英国生物化学家鲁珀特·谢尔德雷克认为,意识也有自己的酶场,并可能被任何人捕捉,但被有亲缘等感情联系的人捕捉到的可能性更大。

              (3)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章第 ⑤ 段讲述曾参的故事有何作用?
              (4) 文章采用了              (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 8.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分类别 举例子  作比较
              B.本段说明的中心是赞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C.文段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D.文段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
            • 9.

              白话引力波

                  ①就如同石头被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引力波是一种时空涟漪。如今,这种涟漪终于被科学家发现了。科学家们欣喜若狂,“科学粉丝”手舞足蹈,各大网上科技论坛等一片热闹。然后,还有然后吗?

                  ②当然有。能发现引力波,说明人类深空探测技术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后“倾听”宇宙之声,将越来越轻松。相信人类会“听”到或“看”到更多宇宙故事。而引力波自身,据说蕴含着宇宙诞生的巨量信息,并能够证明各种预见性理论。

              ③这么神奇的波,来头不小。它到底有多重要?

              ④先来认识下引力。它无处不在,主导了宇宙和星系。引力是人类最早定量认识的相互作用。牛顿发现引力后的几百年,物理学进展很大。

              ⑤尽管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有着几乎完美的实验验证,但观念上把时间和空间分开考虑。而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进一步研究了引力和“时空几何”的关系,认识到引力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相互作用。这革新了牛顿的引力观念和时空观念。

              ⑥广义相对论论证的一个重点就是,引力的本质是时空几何在物质影响下的弯曲。电影《星际穿越》里,一个质量超级大的星球,周围的时空是会发生扭曲的,星球质量越大,时空扭曲就越厉害,光和时间概念都发生了改变。起伏、震颤、波浪……你可以用各种词语形容你理解的时空扭曲。

              ⑦1916年,爱因斯坦又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下发表论文,论证了引力的作用以波动的形式传播。这就是引力波的由来。

              ⑧眼见为实。人类只相信真实探测到的。遗憾的是,引力波太“高冷”,人类百年来一直不能探测到它的存在。为什么?

              ⑨由于引力波产生的效应很小,如果不主动去除外界干扰,不可能从“背景波动”中分辨出引力波信号。地震波、火车噪声、观测设备本身的极微小活动都会构成干扰。

              ⑩可是,技术是飞速发展的。《科学》杂志和《自然》杂志都预测,随着探测仪器灵敏度大幅提高,今年的最重大科学发现可能就是引力波。一些刚升级的探测器也许能让物理学家一“睹”引力波的真面目,其中之一便是“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JO)”。这个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顿市与华盛顿州小城汉福德市之间数公里长的观测设施已于不久前完成改造工作,其探测灵敏度比5年前提高了10倍。

                  ⑾幸福似乎来得太快。没想到两大顶级科学杂志话音刚落,人类就有了如此大的收获。错了。科学家去年9月就观测到了引力波,这是由两个黑洞合并产生的一个时间极短的引力波信号,经过13亿年的漫长旅行,于2015年9月14日抵达地球。

              ⑿但科学家也怕闹乌龙,因此需要各方面的论证来证明这确定无疑是引力波。几个月后才宣布本次成果,相信是较为靠谱的。全球10多个国家超过1000名科学家为此做出了贡献。

                  ⒀探测到引力波,人们将能为大爆炸理论和宇宙膨胀理论找到更有力的证据。未来,或许真正的星际穿越等,都需要建立在人们获得的引力波知识之上。

                 

            • 10.

              电动车被指系“无声杀手”

                  (1)人们普遍认为电动车环保节能还安全,但也有人质疑。英国《每日邮报》 3月 25日引用了一个慈善团体的报告数据,称相比传统汽油动力车,绿色环保电动车对路人来说是更大的威胁,且相比之下电动车造成事故的可能性大40%。

                  (2)随着政府对环保车的税收减免,绿色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增长的受伤行人。某导盲犬慈善机构的报告发现,2012年至2013年间,无声汽车造成的路人受伤人数增加了54%。

                  (3)该慈善机构称,盲人和他们的导盲犬尤其危险,因为他们难以听见车辆到来,于是该慈善机构呼吁立法,强制性地为所有混合动力汽车安装噪音产生系统。

                  (4)导盲犬机构经理詹姆斯·怀特说:“无声汽车将校门外、居民区内、城镇内的路人置于危险之中。政府斥资亿万英镑来增加无声汽车的数量,在我们一心支持环保汽车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保护行人安全。”这一呼吁是有英国民治调查公司YouGov的调查支持的,其调查发现,超过四分之三的混合动力汽车让道路变得十分危险,尤其是对盲人、弱视路人、老年人和孩子。

                  (5)汽车制造商和一些独立公司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系列的人造声音生成器,以此来减少事故率。大多数都包括安装在车上的扬声器,它朝汽车行进方向发声,这样可以避免滋扰未挡路的人。声音各种各样,有的嘶嘶吼,像老旧的电动机;有的隆隆响,像柴油或汽油内燃机。

                  (6)欧盟称,这种声音生成器在2021年之前必须装在无声汽车上,但是导盲犬机构认为在此之前,环保车还有数不清的潜在危险。它说汽车制造商应该“做正确的事,在相关法律颁布之前,就应该主动为无声汽车装上声音生成系统”。导盲犬机构认为:英国立法时应该坚持,噪音产生设备不单要安装在汽车上,而且要保持开启。

                  (7)该慈善机构的活动获得一位残奥会短跑运动员利比·克莱格的支持,克莱格只有外围视觉,她说:“我靠听力来判断何时是过马路的安全时刻。如果你不能听见这些无声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过马路就会提心吊胆的。确保所有无声车都有装有声音生成系统并且保持开启,就是确保像我这样的成千上万的视力受损的人免受灾难。”

                                                              (环球网科技 2015-03-29 )

            0/40

            进入组卷